【蘇聰明】
生活忙碌、壓力大,現代人胃痛有日增趨勢,不少人在看遍西醫後,又回頭找中醫。
胃痛治療也是中醫門診熱門科目,一般包括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屬腹部疼痛為主證者,皆屬中醫胃痛的治療範疇。
胃痛是指上腹或心窩處發生疼痛的一種病症,痛時可牽連脅背或兼見嘔吐、吐酸、嘈雜、形寒、便黑及大便不正常等現象。就中醫來說,本病是屬於胃脘痛、心痛或肝胃氣痛的範圍
發生的原因通常有兩類,一是由於憂思惱怒,肝氣失調、橫逆犯胃所引起;另一是由於脾不健運、胃氣不降而導致,所以常發生在情緒失和、脾胃虛弱、飲食不節的人。
目前西醫以常用的潰瘍藥治療,臨床療效雖然不錯,但有反覆發作的情況,因此許多民眾會考慮改採較無副作用,且從根本著手的中醫藥治療。
有些患者認為經常性腹部微痛無所謂,這是不正確的想法,因為胃潰瘍與胃癌是有相關的,長期不注意會導致癌化,建議最好先尋求合格醫師診治,以免病情惡化。
至於中醫診斷是依據患者的病症施予藥物,臨床上,將胃痛患者依症狀、體質、病因等歸納為四型治療:
肝胃不和型:患者胃部脹痛或牽連至肋背部,噯氣吐酸、口苦咽乾、煩躁易怒,多見於潰瘍病發作初期。
脾胃溼熱型:患者胃脘疼痛,伴有灼熱感、泛酸嘈雜、煩躁不安、口渴、小便黃赤或便秘等現象,多見於潰瘍病急性發作期。
脾胃虛寒型:患者常胃部隱隱作痛、脘部覺冷,進食後痛減,嘔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嚴重者手足不溫、大便稀溏,多見於潰瘍病緩解期或是久治不癒者。
瘀血停滯型:患者表現胃痛如刺如割,進食後疼痛加劇,痛處不移、拒按,或見嘔血黑便,常發生在潰瘍病併發出血者。
中醫臨床上治療胃痛,常以「潰瘍湯」為主,並隨患者症狀添加藥物,胃口差、腹部容易脹氣者,加厚朴、砂仁、木香;惡心嘔吐者加半夏、生薑、茯苓;大便稀軟者加白朮;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大便乾燥者加大黃;胃酸過多者加海螵蛸、牡蠣。
從用藥不難看出,中醫治療潰瘍病,除根據不同病症,施予抗酸、抗菌、鎮痛、行氣、化滯等治療,還配用補益、活血、養血、疏肝、健脾等調理,既袪邪又扶正,治標又固本,是中醫對胃病潰瘍症的絕妙之處。
中醫治療潰瘍性胃病,認為預防勝於治療,從改變日常飲食著手;服藥期間忌食油膩、辛辣味,保持情緒舒暢,就能減少罹患機會。
(作者為開業中醫師)
【2006/06/18 民生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6/18/N...3627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