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據《舊唐書·方技傳》中載,許胤宗在南陳(公元557年~589年)新蔡王手下為官時,柳太后卒患中風病不能言,遍請名醫醫治均未取效。因柳太后口噤而不能服藥,眼見其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眾醫束手無策,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而精通醫藥的許胤宗不但不著急,反而提出用熱湯汽熏蒸法為太后治病。他對新蔡王解釋說:只要以湯汽熏蒸太后,令藥從太后的肌膚腠理進入機體,就可調理太后的氣血,而氣血調則病可愈。他的建議得到了新蔡王的應允。於是,便以黃芪、防風煮湯數十斛,置於柳太后的床下,頓時藥霧升騰,充滿全屋。柳太后被藥霧熏蒸數個時辰後,即見了效果,當晚便能開口說話。(尚學瑞)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臨床中藥系常章富教授點評:上則醫話,生動地記載了許胤宗應用藥霧療法治癒柳太后中風的經過。所謂「藥霧療法」,即指以特定手段將藥物製成汽霧微粒、用於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它是人類健身療疾的方法之一。從醫話中可知,我國的醫學家至遲在1400年前的南朝陳代就已經掌握了它,並熟練地應用於臨床。此後,隨著醫藥學的不斷發展,藥霧療法的內容日漸豐富,應用範圍也日漸擴大。當今,在現代科技的支持下,藥霧療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體現現代科技的汽霧劑裝置及高科技含量較高的超聲霧化器相繼問世,將藥霧療法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選取適當的藥物,是保證藥霧療法療效的基礎。所用藥物,既可以是中藥,也可以是西藥。具體選用何種藥,當根據需要而定。若使用中藥則當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基礎上,依據各味中藥的性能和防治疾病的需要,恰當選擇,絕不能盲目亂用。柳太后卒患中風,是因年老體弱、氣血失調所致。醫話中所用的黃芪性溫,善補氣升陽、固表行滯;防風性微溫,善散風勝濕止痛。二者相伍,既能補氣固表而健體,又能散風行滯而調氣血,恰中病理。再加上熱蒸汽既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又能潤肌膚、開毛竅,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