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
個人經驗補充說明如次
一、登山鞋要親自試穿,適當之測量方式:腳趾頂到鞋頭(不可彎曲),測量腳後跟的餘留空間有一指到一指半的空間。因為登山要穿著厚襪,大者可另加鞋墊,太小則無法改變。
二、另外要注意綁鞋帶的方式,下山時要頂到鞋跟,上山則要頂到鞋頭,腳脛與鞋垂直(不可彎曲),調整鞋舌至適當位置,再調整鞋帶鬆緊程度,將鞋帶由上往下繞行鉤環交叉兩次,先打兩個活節,再交叉繞行第3個鉤環後,打蝴蝶結固定。
三、穿鞋會不會發臭,在於鞋襪透氣吸汗的問題,選擇SmartWool的厚襪,長天數也不會發臭。
四、鞋面有分全皮面及半皮半網布面,兩者都有內含Gore-Tex材質包覆,可以防水,不過最好是減少車縫線的數量,以減少車縫線斷裂脫落的危險,但是可用缝線膠或防水噴劑再處理。Gore-Tex層最好不要有車縫線,以免有漏水之虞。
五、義大利黃金大底有分硬底或軟底,硬底鞋要適應,用於攀爬較高難度的山岳,支撐力較佳。 軟底鞋穿著較舒適,用於攀爬難度較低的山岳,支撐力較差。
六、PU、EVA及橡膠中底的差異: (一)EVA:重量較輕、質地較軟、較便宜,但是較不耐久。 經長時間使用踩踏之後就會擠壓及變型。(現有高密度EVA,可克服上述問題) 像是慢跑鞋、網球鞋、籃球鞋都是用EVA做中底的。 判斷方式:屬軟性材質,平面光滑無氣泡。 (二)PU:重量比較重、較硬、較貴,但是耐久耐操,即使經過長時間的使用變型量還是很小。(台灣的天候潮濕多雨,可能會斷裂脫膠,甚至水解) 判斷方式:屬軟性材質,平面有氣泡,或不光滑面。 (三)橡膠:重量最重、最硬。 判斷方式:屬硬性材質,非反光平面。
七、穿著綁腿是必要的,因為綁腿可以減少小腿被異物刮傷的危險,並讓露水不會隨著鞋口侵入鞋襪,造成雙腳潮濕;還可以在涉水時,確保小腿不會被水蛭附著。
八、硬鞋底之登山鞋要先適應後,再去攀爬山岳,才不會磨腳或受傷。
九、Gore-Tex 與 Gore-Tex XCR 的比較: 前者為第一代材質,後者為第二代材質,後者號稱比前一代的透氣性更加,但差異不大,原因在於鞋面不像衣褲般,表面積小很多。
有錯請更正
[ 此文章被ezchou在2006-06-16 16:03重新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