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n


|
分享:
▲
下面是引用juliechun于2006-05-6 11:28发表的 酸角豆树下的省思: 酸角豆树下的省思
每次我到缅甸的乡下去探望接受奖学金计画认养的小朋友时,总会想除了每个月十块钱美金的奖助学金之外,还有什么可以为他们做的。
到寺庙自办的僧学校去,对于生活在物质生活条件优渥的城市人来说,无疑是个学习谦卑的好机会,所谓的教室,往往只是木板搭成摇摇欲坠的草屋,雨季或台风过后,甚至连草屋都没了,只好在酸角豆树下上课,因为老师们大多都是当地寺庙自己掏腰包,或者是当地信徒流轮每户按月付的,所以薪水和政府成立的学校不能相提并论,往往一个大学毕业的老师,月薪只有三块美金,所以很难找符合资格的教师,很多时候都是中学毕业的学生,将就着从小学一年级教到中学,通通都在一间教室里。
『如果把老师训练好了,他们就会去政府学校找薪水比较高的工作了,我们不就没有老师了吗?』往往寺院办学会遇到这样两难的瓶颈,似乎老师不好才待得住,政府往往抱着同样的心态,所以当地大学也是开开关关,担心年轻人书读多了会造反,宁可让年轻人不要读太多书,我认识一个电脑系的大学生,几乎天天都窝在家中,无所事事。 ....... 但是虽然不要念太多的书 也要注重能力方面的 因为现在的能力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