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593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未來科學] 論科學
論科學
李嗣涔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靈異現象到底屬不屬於科學的範疇?科學家可不可能來研究靈異現象?這牽涉到兩個問題:第一,什麼是科學與科學的精神;第二,靈異現象是否和宗教信仰,倫理道德等一樣屬於人類價值體系的一環,是超出科學之外的。

  科學最簡單的定義是人對本身所處的自然環境、環境中的生物包含人本身以及人與人所形成社會中種種現象經過觀察、實驗等研究,而找出其中原理與規律所形成的一種系統化的知識。這種知識可以是一種假說,但是只要通過實驗的檢驗,它就形成可以接受的真理,不會隨著個人的思想、情感、意志而轉移。因此我們可以有研究宇宙星系演化的天文學;研究地球環境的地質與大氣學;研究原子、分子、物體、光與電性質的物理及化學;研究動植物的生命科學;研究人體遺傳、免疫、生理、病理、心理、精神、意識、超心理等的人體科學;研究人與人間交互作用之社會行為如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宗教等的社會科學。當然社會科學與其他科學仍有基本的區別,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對象是人的群體行為,而其單位元素人並不像原子分子是恆常不變的,人的價值觀、思想、感情均會隨社會價值觀以及時間而變化,進而影響到他的行為,因此社會科學所獲得的規律應該只是滿足特定時空下之「真理」,而非永恆的真理。

  科學的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的精神,對新發現的現象,雖然無法由現有的科學知識來解釋,但是不會馬上否定它的存在。而是抱著求真的精神,設計嚴格的實驗來檢驗它的存在性,經過重覆嚴密的實驗後再作出適當的結論。對於現有的知識體系,也不斷的找出弱點,予以補強或修正,以臻更完美的境界。

  二十世紀前三十年的兩大物理科學上的發現-相對論及量子力學,讓人們對宇宙最大結構(銀河與星系)以及宇宙最小結構(夸克、原子及分子)有了深入的了解,這不但徹底改變了人類對時間、空間的認知,它們所引發出來的應用科技如核能、積體電路、電腦通訊科技更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一九五二年華特森及克里克發現了生命遺傳的密碼結構DNA,由此帶動了生命科學的突破性發展,由基因工程到複製羊都已經實現,甚至不久的將來出現複製人都不再稀奇。在這些飛躍進步的領域之外,卻仍有少數領域進展緩慢甚至有時被摒除在科學範疇之外,那就是與人體科學有關的大腦運作所產生的現象像意識、價值觀,倫理與道德,創造力,超感官知覺,念力,靈的經驗、宗教信仰等等。這是因為過去科學家很難用神經生理學來解釋這些現象,甚至有時連其基本原則都摸不著邊。

  一九八一年以分裂大腦傑出研究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史伯利(Sperry)對大腦與意識有深刻的了解,他發現一個完整大腦的功能超過了兩個分裂大腦功能之總和,因此他認為心靈本質過去被視為是非自然的無法由神經生理學所解釋的特質,其實是大腦神經聯結複雜化後所湧現的新特質。他宣稱「價值、倫理和道德均是科學的範疇」,而成為大腦科學正統的研究領域。用電腦的例子來做比喻,電腦的電晶體相當於大腦內的神經,一個電晶體的功用只能做為放大器,把微弱的電信號放大。但是用六個電晶體做適當的組合,就可以做為記憶元件,可以儲存0與1兩個訊息。這個記憶的功能就是複雜系統所湧現新的特質。如果把一百萬個電晶體做適當的聯結就可以做出微處理機,從事符號的邏輯運算以及數學的運算,這個抽象運算能力也是系統複雜化後所湧現新的特質。微處理機再配合輸入輸出裝置如硬碟機,滑鼠,銀幕則形成電腦產生了新的強大功能。

  我們要如何用科學的語言來描述這些新的特質呢?史伯利教授用了「因果斷鍵」的觀念:對不同複雜層次的現象要用不同的數學或物理模型來解釋,描述相鄰兩層現象的物理模型通常沒有因果的關係,所以叫做因果斷鍵。再以電腦來說明,電晶體是用半導體材料所做成的,要理解半導體矽之電子特性必須用到固態物理,但並不需要知道原子核物理;要描述電晶體的放大作用,則需要用到元件物理中的連續方程式,固態物理所扮演的角色就淡了。當六個電晶體聯結成記憶體單位時,必須用電路的理論來分析,裡面數學的成分加多了,元件物理的成分幾乎用不著了更遑論固態物理。等到一百萬個電晶體聯結在一起做成微處理機,我們必須改用電腦系統的各種數學理論像布氏代數來分析其功能,物理性的電路理論已經不適用了。在這一層層愈來愈複雜,不斷湧現出新特質的系統中,我們要用愈來愈抽象的符號系統來描述愈來愈高的功能。

  大腦也是一樣,大腦是一個由10的11次方根神經,聯結10的14次方個神經節的複雜神經網路所構成,每根神經也是由原子蛋白質等分子所疊床架屋建構而成,在每一分子層面、組織層面都有新的特質出現,而意識及由意識所產生的價值觀、倫理道德、創造力則是位於接近頂端的特質,它與神經生理學係處於「因果斷鍵」的狀態。一九七0年代,心理學界產生了意識或唯心論的革命,心理學家對意識的看法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支配學界達半世紀之久的行為學派觀點被推翻了,心理學界突然開始認為高層次主觀的心靈、思想、感情等也可以影響到腦中較低層次的生理變化,它是一種你來我往的交互作用。心靈不再像無生命的物體般,完全在物理與化學定律的支配之下而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這種自由運用符號運算所產生的智慧與力量擺脫了神經生理的機械力量而產生了心靈的力量。因此心靈所產生的諸多現象是可以被納入科學的範疇,關鍵在於找到適當的符號運算系統來描述這些現象。

  靈異現象包含了「靈」與「異」兩個部份,「異」就是人體特異功能包括超感官知覺與念力。它們都屬於心靈運作所出現的現象,是大腦結構頂層的特質,當於可以被納入人體科學的範疇來研究。靈異現象與大腦意識,價值觀,倫理道德等現象最大的不同是後者僅僅屬於大腦所湧現之新特質,仍屬於大腦內在的性質,對大多數人而言,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之一,其存在性是無庸置疑的。但是靈異現象中大部份卻牽涉到心靈與外在物體之間訊息的擷取與交換,是只有少數人才有的經驗,研究這種經驗的產生當然是屬於科學的範疇,但更基本的問題是這種靈異的現象是真實的存在?還只是大腦的幻覺?經過近十八年科學實驗的檢驗,特異功能中的手指與耳朵識字(第三眼),意念書寫,移物,鉆孔,突破空間障礙,意識生物工程均已經反覆不斷的實驗證實其存在性,這些實驗的結果仍無法由目前已經知道的物理、生物及腦科學來解釋。它所代表的意義是我們對人的本身以及自然界的原理仍然無法全盤的掌握,對宇宙的認知仍有缺憾。這也顯示另一種可能性就是一旦我們破解了這些奧秘,人類的文明必會向前邁進一大步。

  科學家能不能夠研究「靈異現象」呢?這早已有了肯定的答案。心靈如何與外界物體產生交互作用呢?這是困難的問題,但是當心靈納入科學的範疇之後,兩個科學系統之間的聯繫問題也必然可以用科學來解答。


人體潛能專題:人體身心靈科學 (下載)
http://sclee.ee.ntu.edu.tw/course...powerpoint.pdf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1-08 22:0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079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