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568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上頁  1   2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pchome52071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修行與使命          達道居士
  很多人都自認自己在修行,然不管是修道、修佛、修儒之人總會以經典為依據。修道之人喜以感應神通為能事。修佛之人喜以能上西方極樂世界為能事。修儒之人喜以貫通易經知天理為能事。然感應神通也好,上西方極樂世界也好,貫通易經知天理也好,這三種修法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要能頓悟。不能頓悟就無法了解三教聖賢仙佛所講的心法。問題是如何頓悟?這是每一個修行人所共同癥結問題。今天我就寫出我修行的心得來跟大家研究。
  修行就怕自己一知半解,然後誤聽別人的不正確觀念,這樣會走很多冤枉路。須知修行所要具備的知識,先要有「正心」的觀念,所謂「正心」就是一開始出發點就有行善的念頭。因為有行善的念頭就能附和天地之心,就能找到明師,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有這種心態時就能找到明師指導。然找到明師指導,接下來就是要去行善,一面行善作功德,一面修行,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什麼?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然而很多人在這一關不能長期的作功德,結果到最後功虧一簣。這是很可惜的地方。
  為什麼很多人初時做功德做得很勤,一段時間後就冷卻了。因初時感應特別強烈,而一頭栽入修行研究經典,且經典都有提到要作功德,也由於修行有所感應,所以作功德就做得特別勤。然為何往後不能長期有恆的去作功德,這也是人性的弱點。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盡的,當好過時想要更好過,富有時想要更富有。修行也是一樣,初時有很特別的感應,所以就特別興奮的去做,希望能有更好的感應,久之發現感應越來越不明顯,漸漸的生退怠心,最後就變成老油條,只會見機行事。他並沒有想到初時的感應是上天因他前世有修行的因緣,時間一到,因緣聚會而給他感應,目的是在提醒他有這個天命和使命,而很多人只知他有這個天命,卻不知另帶有使命。天命是前世有修行,使命是前世有立下誓言,例如傳道濟世……等一些任務。故今世能得到感應而得以進入修行。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沒有感應是不會去修行的,這是人之常情。
  雖然每個人進入修行的原因不同,有因生病而入修行,有因犯陰而入修行,有因事業失敗而入修行,有因感情挫折而入修行,有因家庭因素而入修行,有因朋友介紹而好奇入修行的,有因命運太差而修行……種種因素舉之不盡。總而言之,能因禍得福,或本就有這個修行慧根而入修行,都是前世因緣帶來的關係。既然有這個因緣存在,就應該在今世好好的進修。雖然修行過程有可能會碰上很大的阻礙,例如家人的阻止,或經濟因素,或環境因素,而不得不放棄修行。但這些因素是修行中最小的阻礙考驗。如果這些因素無法克服,那以後的更大考驗就不用說了。
  先談家人的阻止要如何突破?家人會阻止有因觀念的問題,如老婆怕老公會出家當和尚,老公怕老婆會削髮為尼。父母認為兒女被人家洗腦。他們有這些觀念是因來自社會宗教給的知識觀念。我就碰到很多這類事情,常為了他們的事情,總要費一番心血的說明修行的正確觀念知識來釋疑。讓他們了解修行是修智慧,是對生活事業家庭有所幫助的道。而講這些基本觀念的道,也要花一兩小時的時間。在此就不多談內容。各位若有興趣可到道聖門各處道場找一些師兄姐聊天了解比較快。
  接下來是經濟因素和環境因素,經濟因素和環境因素是有關各人福報問題,這個比較難解決,因為這是現實社會所不可避免的問題。也不是幾天或幾個月內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有時候需要長期抗戰的。就像我抗戰了30幾年到現在還在抗戰。而我為什麼這麼有耐心,能長期跟經濟抗戰而不退道,因為我發現修行比不修行好過,知道日子不好過也得過,既然都要過,為何不選一條比較好過的路走。以前沒有修行,日子不好過,進入修行有做功德,福報增加了很多,且心境也比以前好過多了,就是能放得下,也就不覺得很苦了。這就是修行與沒修行的差別異處。所以我選擇修行過生活。然後慢慢磨練來增加智慧。
  有人問,有沒有捷徑可快速改善經濟生活的方式,我答有。就是趕快想辦法作功德消業障,業障一減少,生活就會平順一點。然後再深入研究道學。有了道學基礎就可以應用在事業,對事業就會有很多幫助,對環境也能很快的適應。為何這麼玄?因為道學的學問就是天理,懂了天理,就像擁有神通一樣,觀看易經也有詳細的記載。以下摘錄易經一段給大家研究。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易與天地準,不是聖人安排附會,強與為準的。易書中具有天地的道理。故懂易書中的道理,便能彌綸天地的道理。蓋易書所道的無非陰陽。陰陽也無非幽明、死生、鬼神那些事。作易的聖人,仰觀天上日月星辰,燦爛文章。俯察地下山川原隰,博大彊理。陽極陰生,便漸幽而不明。陰極陽生,便漸明而不幽。因此便對幽明的事故,來龍去脈無不周知。又人物的始終,都關係陰陽二氣。當其始,氣聚而為陽,故生。至其終,氣散而為陰,故死。就原理觀人物的所以始,再反而推究人物的所以終,死生的界說,又無不周知。人的陰神,叫作魄,便是耳目聰明的知覺。人的陽神,叫作魂,便是口鼻呼吸的動作。死便謂為魂魄,生便謂為精氣。天地所公共的,謂為鬼神。陰精陽氣,聚而成物,是從無而向于有,即為神而漸伸。魂遊魄降,形散而變,是從有而向于無,即為鬼而全歸。鬼神的情狀,因此也無不周知。大概天道地道,也不過一幽、一明、一死、一生、一鬼、一神、罷了。而作易的聖人,無不周知。所以為易與天地準。此為聖人窮理所應有的事。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範,是模範。圍,是周圍。天地的大化,本無窮盡。而聖人給他定一範圍,不教他過了中道,這便是﹁后以裁成天地之道。﹂曲成萬物而不遺,便是扶植萬物,教他各正性命,一物不能遺漏。如教養栽培的那些事,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是能通明晝夜的道理,並深知其所以然。晝夜,便包括幽明死生鬼神的那些事。神是隨時變動,無有一定的方向。在陰的忽然在陽。在陽的忽然在陰。易也是或為陽,或為陰,交錯代換,更無有拘拘一定的形體,故曰神無方而易無體。此節言易道最大。有易能該括天地。天地不能該括易書的意思。聖人窮理盡性以至于命,這便是至命所應有的事。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一陰一陽,兼對立與迭運二義。對立,如天地日月是。迭運,如寒暑往來是。一陰一陽舉凡天地間事事物物,形形色色,無有能離開的,可謂大道。無此道便無有天地了。然重在一對一,若一對二,或三。那便非道了。
  陰陽為道,道大尤見于生物。繼其道所生的人物,純然元氣,元為﹁善之長。﹂無一亳不善揉雜于其間,故曰繼之者善。此善氣,是由陰陽所發生,直接付與人物,人物接受以生,即所謂性。人物的性,便是陰陽道中,純一不雜,善氣所成的,故曰成之者性。『孔子』言性與天道,只此數語。孟子道性善,本此。
富有之謂之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富有,是凡物皆有,而無一物的缺欠。大業,是隨時皆然,而無一時的間斷。藏而愈有,便能顯而愈新。
  陰生陽,陽生陰,變易無窮,生生不已,聖人取其變易以著書,故名為易。
  聖人畫卦,以純陽主氣而在上,昭然成象,故謂為乾。以純陰主形而在下,易于效法,故謂為坤。
  有理便有數。極數,是究極七八九六的數,預先測知未來,以此占度,便能趨避。有常必有變,通變,是通曉陰陽老少等變化,能彀因應適當,以此作事,自無不宜。
  神,是神妙。不是鬼神的神。陰陽變化,周流六虛,無有形質,難以揣測,這便為神。上言神無方。此言陰陽不測之謂神。惟其無方,所以不測。
  由以上這些理論來看道學,就可以得知修行須具備理學的知識方法,方能改變命運。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0 樓] From:台灣台灣固網 | Posted:2005-12-10 13:00 |

<< 上頁  1   2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182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