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11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oder97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1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 試論佛救渡眾生的可能
這是我學長的文章...已經經過他的同意了...如果有同好要引用文章..也請先告知我..我再問學長...

試論佛救渡眾生的可能

在討論此問題時,我是在思考佛如何可能救渡眾生,而何以佛要救渡眾生?
也就是說成佛了以後一定要救渡眾生嗎?若依傳統的說法,乃是在佛陀證悟了以後,其在求自身解脫與傳法渡眾之抉擇中猶疑。到底要解脫後求自身涅槃即可,
還是將此難得的教法傳於世人,使一切眾生亦得到大利益。當然,依傳統之說法乃佛陀的慈悲心不捨眾生,故佛陀才會渡化世人。而我所要做的,乃是為佛之救渡眾生做一個理論上的說明。思考成佛之後一定要渡眾生嗎?或者其二者無必然之關係。而我所使用的方法,乃是一哲學式的解析與思考,論證何以佛要渡眾生。因此我將由兩方面入手,一者是境界、二者是本體。依此兩個哲學問題來探究佛之救渡眾生的可能性。
一.      依境界哲學來討論
  若要以境界哲學來談,便要以佛境界的觀點來說明,那佛境界是如何呢?<金剛經>云:「以無哉、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注1)依此經來看,可以推論出佛見一切眾生皆無分別,何以如此?因為佛之境界中已無人我,眾生相,那佛所見為何呢?佛見一切眾生皆是佛。這是境界哲學的理論,主體的境界為何,便衣其境界而產生了外在之世界。如一杯水,依天人來看,乃是水晶。依人來看即是水。依魚來看,水是牠的家。依餓鬼來看,水是濃血。故同樣是一杯水,依天人,人,旁生,餓鬼之不同境界,其所見之物各有不同。可見決定眾生之物究竟為何者,其原因乃取決於主體自身的境界。而何以佛見一切眾生皆是佛,因佛之智慧力可見事物之真如實相。例如:有一隻狗,佛見之即如同見到佛。因為其現世為狗,乃虛妄之相;因為其前世可能是人,天人,地獄等六道眾生之變相。故於現象世界無恆長之相,因為六道輪迴互相流轉實無定相,故此相是虛妄的。而佛並不會被此現象所述,它可以直接見到眾生恆長不變的本質。此本質即是佛性,因為佛性恆久存在,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再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故依此而論,佛之直接見到眾生之佛性,所以見一切眾生皆是佛。
  承上文所言,佛見眾生亦是佛,而其自身與眾生實無分別,因為其已無復人、我、眾生、壽者諸相了。若此,那佛見眾生是佛,又何需救渡呢?這可分為客觀知識與主體境界來談。在客觀的知識上,實有眾生、佛之差異,在佛自身的主體境界中無佛、眾生的分別。而以佛之智慧力足以同時照見眾生之佛性與不潔淨的雜染,否則若只見眾生是佛,不就成了自欺欺人的盲目傻瓜,那何以言智慧呢?
而佛亦見眾生之不清淨行,故才有可能要救渡眾生。依佛而言,實無眾生可以就渡,因為佛境界不分別,而救渡的工作實如自救一樣。例如我們自身有傷口,當然是急切的想治療。而佛主體境界觀之,佛與眾生實無分別,同是一體。故其救渡眾生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其實整個法界是一個清淨的如來藏,因眾生之執著才產生了九法界。而佛只是使不潔淨雜染的藏識,回到其自身清淨之藏識中,而此如來藏又本來無分別。故依境界哲學而言,若成佛者,已無人我,眾生之分別,渡眾生猶如治癒自己傷的傷口,是自然且必然的行為。否則一有是否救渡眾生的思緒,即落入人、我、眾生之分別,即非佛境界,故此佛之救渡眾生有了必然性的理論證明。
二.依本體論來討論
再者依本體論來說明之必然救渡眾生的理論,如<楞伽經>云:「大慧,若菩薩摩訶薩離佛神力,能變說者。一切凡夫亦能說。所以何者?謂不住神力故。大慧,山石樹木,及諸樂器,城郭宮殿,以如來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樂之聲,何況有心者,聾盲瘖瘂,無量眾苦,皆得解脫。」(注2)此段引文好像神話小說,姑且不論樂器自發而產生音樂。言如來有神力使菩薩們能夠辯說,使眾生安利,好像佛是個人格化的神明,可以保佑眾生,但時則不然。此言佛之神力者,是言法身佛。此法身佛的存在,只是純然的法界中之理。而依此佛之本體論而言。也就是佛以証入了完全之空性,其法身佛之存在的狀態,是一種理體的存在方式。故法身佛之存在,也就保證了宇宙運行之原理原則的終極真理。因為唯有此本體論的終極真理存在才有可能成佛。若無此本體論,或本體論非佛教所言之空,那麼在宇宙中將無一有眾生可以成佛。故此法身佛與本體論有密切而不分的關係。而依經文之言佛之神力,其實只是一本體論義的終極真理。一切眾生皆可以得利安,與菩薩們可以辯說,皆是領悟了此本體才有可能。若言「利安」、「辯說」、一者言「福」一者言「智」,此二者雖看不干,其實乃是指一種境界的提升。依佛教徒而言,最大的利安就是成佛,因唯有佛境界才是最大的自在安樂。再者,唯有了悟本體,才有可能利益眾生而辯說。所以此段經文所言非如一般人格神與信徒的關係,人格神與信仰者大多是一種報酬的方式,只要有信仰或祭拜即可獲利。因此<楞伽經>所言之安利,是在主體境界的提升之後而自身可以得利,非由外在之人格神所賜予。而諸菩薩們之得智慧以辯說,是主體自身了悟本體,而其自身有所得,才產生的智慧,非佛以外力方式的使其得智慧。依此而言,「無量眾苦,皆得解脫」一切眾生之可以離苦得樂,也是其自己始自身得解脫。
承上所言,佛之可以救渡眾生,是宇宙之終極真理與法身佛契合不二,也唯有此法身佛才可以證實此佛教之本體論真實不虛,因為若無眾生成佛,那我們便不知此本體論是否正確。若再往下推論法身佛即證本體真實,而一切眾生要境界提升,達到佛境界,勢必要了悟此本體。而此本體即是法身佛以一種理體存在的方式契合,故無一眾生可以不透過了悟佛教之本體論而成佛。雖然獨覺之眾沒有接受佛教的教導,而其見一切因緣的來去而証悟者,亦是在法身佛的範圍之中。因為此獨覺終究是了解此本體意義之中。是故無有一眾生之得解脫而未被佛所救渡。而此法身佛救渡眾生的方式,是以一種理體的存在,保證了佛教之本體論。而眾生莫不依此本體論而成佛,故若有眾生了知本體而成佛者,即是受佛之救渡。所以法身佛必然救渡眾生有了理論的證明。
                  三.補充
  最後,我再為以上的論述做一個補充說明。首先依境界哲學討論佛之必然救渡眾生,我說佛自身的境界已無人我相,故其救渡眾生是必然,且該是刻不容緩的態度。故依此而言,此非因為佛陀悟道之時,不忍眾生之苦,故發慈悲心以救渡眾生。實佛陀之心境已無慈悲與救渡與否之概念,其當下之念頭只有使一切眾生之藏識清淨耳,因其視眾生如己身,故不曾考慮是否要救渡眾生。若直接來說,
佛根本沒有想過慈悲心一事,但如此一說恐怕會令一般信徒感到驚恐。但如果依理性的思考來說,佛之藏識已純然潔淨,根本沒有一分一毫之雜染。故若有起一絲「我要發慈悲心」的心念,是一種造作的意識,而非本然清淨之藏識。因為在主體的境界之中,實無有一眾生可以滅渡,故吾亦不必發慈悲心以渡眾生。但是在客觀得宇宙論中,佛與眾生實有分別,且佛確實救渡眾生。而此客觀知識與主體境界可以如此區分,佛無分別心,一切救渡眾生之行為全部無分別執著,只是任運自然而行。其心中無慈悲獲救渡與被渡者之分別,唯有如此之不執著,才可以無礙的救渡眾生。若心中存有一分的意念,包含為善的意念,便是一種執著。而此執著將造成一種限制,若有此限制便不可以運任其神通力以救渡眾生。若以佛境界而言,佛之神通力該是自由任運,自在無礙的。故言佛境界沒有慈悲心,實則說,佛無任何意識的造作,若有慈悲心亦是一種意識之妄為,而非真正之佛境界。故依佛之主體境界來說,其未曾救渡眾生,因為救渡眾生亦是一種執著。再者,以客觀而言卻有十分界之眾生,而眾生亦在輪迴苦海中浮沉,故佛確實有救渡。如此救渡與否,和客觀知識與主體境界好像有了矛盾,實則是哲學問題意識的切入點不同罷了。我姑且以人之呼吸做一個比喻。佛救渡眾生猶如人之呼吸一樣自然,而人之呼吸並不會時時刻刻意念自己在呼吸,也就是說人不會因為自己的大腦沒有提醒自己要呼吸,就會窒息而死。也就是人之呼吸乃自然運作,而沒有多餘的意識,如果有意識到要努力呼吸才可以存活的話,那反而很奇怪,也很辛苦。故佛之救渡眾生亦如人之呼吸一樣自然。再者,以科學的角度而言,人確實有呼吸。此猶如此客觀知識來說,佛確實有救渡眾生。故依以上的設喻來說明,佛之觀點上來看,其實有渡眾,而其主體之境界並不以為意。如此便可以說明二者看似矛盾,但其不相排斥的理論。
  總而言之,法身佛之存在,只是一本體的方式,契入了終極原理的存在方式,而一切眾生之受到此法身佛的救渡,其實只是眾生了悟了本體論而已。而眾生亦不可能脫離於此十法界之中,而本體論作為一個終極原理自然包含了十法界之中的任何一法界,且包含了一切之時空。故無論古往今來,任何一法界之中無不在法身佛的範圍內,故無論何時、何地之眾生,其無不受到法身佛之包含中,所以由古至今,九法界之眾生亦皆受佛之救渡,故無論在時間、空間上,眾生皆必然受到佛之救渡。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2-08 17:12 |
konsi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以我們人的想法來想佛的境界,不可能
何不自己發菩提心,一心念佛,成了佛不就知道佛的境界了
現在想這麼多也沒啥用

如果有疑惑,多讀經才是解決辦法,經裡說的一清二楚
自己也不用在這想破頭,還要證明什麼的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2-10 23:53 |
moder97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1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這位大大說得不錯...與其作了一些推論過程來證明佛境界為何...倒不如直接去作功夫實踐...
但是我們何不換個角度去想...正因為我們做工夫實踐的基礎在於成佛之人作了一些引領後人如何成佛的功夫論述之典籍...而且這些典籍是相當有論證過程的...所以我們這些尚未成佛之人在邁向成佛的努力過程中才能在遭遇一些挫折時仍能有其一超越的必然要求,以致使得我們的成佛理想不會僅僅成為一個信念...畢竟..僅有信念是很難讓修行之人有其堅真的要求性與客觀性。
另外...必須說明的一點就是...有疑禍多讀經...這基本上沒錯..但必須是要讀對經...畢竟從古代起即有一些偽經之作品的產生...雖然這些偽經作品對佛教的基本觀點沒有太大的出入..但卻有可能有其不對的地方..可見..多讀經僅能是說讀對經...
且...學術上作了一些論述性的佛學論文...無非是希望學者能夠有其對佛學思想的方便與清晰得以了解...否則以佛經一大堆卻又常常是難以理解的文句...說時在話..又有多少人能夠知道句中的意義呢...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2-11 00:1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037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