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370623
|
分享:
x0
|
重伤风连哈啾?《流行性感冒》的中医治疗及药膳!
本文摘自:长庚医讯第二十六卷第十期(中医报导)
本文作者【中医内一科陈柏全医师】
2005-10-25
文/长庚医院桃园分院中医内一科 陈柏全医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可分为A、B、C三型病毒,其中以A型病毒较易引起大规模流行,病人的症状也较为严重。C型病毒则较少见,症状也较轻微。流行性感冒最常发生于秋冬季节,具高度传染性。在严重的流行季节,可高达两成以上的人会遭受侵袭。
流行性感冒发病急骤且严重,症状以发烧、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喉咙痛及咳嗽为主且较一般感冒严重很多,发烧、头痛、全身酸痛通常持续三至五天,急性呼吸道症状持续五至七天,而咳嗽及疲倦会持续约二至三周之久。免疫力差的病人较易有并发症,常见的有肺炎、中耳炎、鼻窦炎、哮吼、心肌炎、脑炎等。
在治疗方面,西医以症状治疗为主,缓解病人的不适,无法缩短病程,现有新一代的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药-zanamivir(商品名为Relenza)及oseltamivir(商品名为Tamiflu)为神经胺酸瓷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可治疗或预防A型及B型流行性感冒。但此类药物对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脑炎、神经病变或并发的细菌感染则完全无效。
流行性感冒在中医称「时行感冒」或「重伤风」。时行感冒的最早描述见于二千多年前《内经》一书,在其《素问‧刺法论》篇中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另在隋朝《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提出:「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说明四时不正之气侵袭人体,是本病发病的主因。
在中医内科治疗方面,将本病分为轻症、重症、危症三类。轻症病人,可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普济消毒饮、防风通圣散、柴葛解肌汤、大柴胡汤或达原饮等加减方治疗。若出现高烧不退,神智不清等严重症状可以清瘟败毒散、神犀丹、清营汤或化斑汤等加减方治疗。若出现气喘心悸、心率不整、无尿或少尿、四肢冰冷等危候,可用急救回阳汤合参附汤及西医支持疗法积极抢救病人。另本病早期可使用鹅不食草研粉吹鼻、刮痧疗法及针刺疗法,以三棱针分别选少商、合谷、曲池、大椎、风池等穴,点刺放血,来缓解病情。
辅助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方及药膳:
1.银花薄荷饮
材料:金银花1两、芦根1两、薄荷2钱。 做法:先将金银花、芦根加水600c.c.,煮沸15分钟, 起锅前3分钟加入薄荷煎煮,滤去渣,加适量冰糖。 用法:每日分3至4次温热服。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尤其适用于发烧较重的感冒。
2.爽喉茶
材料:胖大海4至8枚、罗汉果1粒、甘草1钱。 做法:将上述药材置茶壶内,冲入1,200c.c.开水, 闷盖半小时左右,徐徐服完,间隔4小时, 原药可再泡服一次。 功效:清肺化痰、生津止渴。可缓解咽喉肿痛、声音沙哑的症状。
3.地瓜葛根汤
材料:鲜地瓜100公克、葛根50公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加入适量水煎,去渣服用。 功效:清热生津、解肌。缓解发烧及全身酸痛。
预防流行性感冒的药膳:
1.健脾粥
材料:党参、白术、茯苓各3钱、甘草1钱、 大枣3粒、胚芽米(或薏苡仁) 适量。 做法:将上述中药加入4碗水,以慢火煎成2碗, 取出药汁,加入胚芽米或薏苡仁熬煮成粥。 功效:补气健脾。适用于时常感冒的体质,可增强免疫能力。
2.四神汤
材料:莲子1两、薏苡仁1两5钱、 山药1两5钱、芡实5钱、茯苓5钱。 做法:将莲子、薏苡仁、芡实洗净后先泡水2小时, 然后加入山药及茯苓煮至熟烂。 功效:健脾胃、促消化、增强免疫能力。 适用于有过敏性体质及常感冒者。
流行性感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平常应注重均衡的营养,保持适度的运动,在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勤洗手、多喝水,也可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膳,或是请教中医师调配预防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处方,以减轻流行性感冒的威胁。
体质与食补
中医药的食补以预防疾病为主﹝包括无病防病及有病防变双重意义﹞,根据不同病情,配合病人的体质﹝阴证、阳证﹞、精神及环境﹝地域、天时﹞等因素来调整用药。
中医将体质分为阳证﹝脸红、胸闷、脖子紧、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小便黄、大便硬、情绪浮躁、舌苔黄、舌质红、脉洪大﹞与阴证,而阴证体质可再细分为四类:
1.气虚体质: 容易疲倦、面色淡白、胃口不佳、大便较稀、小便清长、不爱喝水、易流汗、常感冒者。
2.血虚体质: 此种体质较常发生于女性,即所谓的贫血,这种人的经量较少、精神不佳、容易疲累、头晕、心悸、手脚麻木、头发干枯。
3.阴虚体质: 容易口干舌燥、便秘、小便较黄、容易火气大、潮热盗汗、易怒、舌质较红、睡眠品质不佳。
4.阳虚体质: 手脚冰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遗尿、遗精、夜尿频、大便稀,阳萎、早泄等症状。
通常气虚、血虚、阳虚体质的人较适合平常市面上常见的温补食疗药膳,另外要注意的是,凡有感冒、发炎性疾病、阳证体质及阴虚体质者,则不宜吃平常温补的药膳,而孕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者,建议应经专业中医师辨明体质后,再调配药膳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