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吃補顧身體 教你怎麼吃中藥
吃補顧身體 教你怎麼吃中藥
【中時電子報 】
諮詢/林昭庚、陳潮宗中國人可說是相當愛吃「補」的民族,尤其天氣漸涼,有人三不五時就會抓幾帖藥方來「補補」身體,但是普遍又存有「中藥都相當溫和」的錯誤認知,在吃中藥進補時一點也不會節制,結果有些人就因此濫用中藥而傷身。
中國醫藥大學林昭庚教授及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醫師在台視文化出版的《安全用藥2─中藥服用須知》中提到,當患者從醫院看診取藥時,醫師除了會提醒哪些藥物是飯前或飯後服用、一天幾次、及同時不可以吃那些東西等服藥方法外,因為中藥的湯劑大多是溫服,但是治療炎症或出血的湯劑,則適宜涼服;治熱病的清熱藥可以冷服;嘔吐病人服藥較困難時,可先飲薑汁或於藥液中加入生薑汁1~2匙,並以少量頻服方法服用。
中藥煎製的方法
藥人人都會喝,但中藥要怎麼煎可是大有學問的。
●水質、水量的考量:煎藥首重水質,所幸目前的自來水多已合乎標準。藥物入煎以前,最好先放入略高過藥物的水量,浸泡使藥物變軟,並讓藥物中的細胞壁膨脹,使有效成分易滲透到水中,有效成分易被煎出。
●容器的選擇:容器最好選擇陶器、砂鍋,切忌使用鐵鍋或銅鍋。
●火候的安排:火候一般都是以武火(大火)煮至沸騰,再以文火(小火)煎煮約15~20分鐘左右,慢慢熬煎。
此外,還可以依藥物性質控制不同的火候,例如氣味芳香、容易揮發的花葉類藥物,一般須以大火急煎,煮沸1~2分鐘後即可服用,因為煎煮過久可能喪失藥效;而滋膩質重不易出汁的根莖類藥物,則須以小火久煎,否則會沒有煮透而浪費藥材。至於很多藥茶雖說都可以用熱水沖泡,但其實也只適合花、葉類藥物,因為一般藥茶還是需要煮,否則藥性不易煎出。
喝藥 飯後半小時最好
中藥最好不要與食物同服,在飯後半小時內服用最好;其他諸如補益藥、腸胃藥、瀉下藥等,也宜在飯前1小時內服用;安神藥則在睡前服用最好,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服藥須知。
所以,除了要對中藥材進行了解之外,更要懂得服用中藥的方法,因為只要把握原則,還可以使藥效事半功倍。
煎藥的注意事項
一帖藥約可以煎煮兩次,頭煎的用水量以高出藥面為準,用小火慢煎,煮沸後再續煎30~60分鐘;第二煎的水量則可用少些,然後將兩次煎液去渣混合,分數次服用。
藥煎乾了 怎麼辦?
如果不小心把湯藥煎乾或煎焦了,該怎麼處理呢?答案是「只好忍痛丟棄!」因補藥煎乾後,其中所含的醣類、胺基酸等均已遭破壞,整帖藥幾乎完全喪失功效。
服用中草藥 有5忌
1.在服藥期,一般都必須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須與西藥或茶間隔2小時。
3.切記特定藥與食物配伍的禁忌:如常山忌蔥、地黃、何首烏忌蔥蒜、蘿蔔,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鱉甲忌莧菜,蜜忌生蔥。
4.忌油膩:補藥因為富含蛋白質、澱粉、脂肪或膠質等,較不容易消化,因此服用後,不宜馬上進食油膩的食物,以避免腹脹。
5.忌茶水:不可用茶水送服,因茶葉中的鞣酸具收斂的作用,會阻止人體對補藥中一些有效成分的吸收,進而降低藥效。(曾靖華整理)
林昭庚(中國醫藥大學教授)、陳潮宗(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