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水稻基因定序5大國 國旗入圖譜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中興大學校長、前中研院植物所所長蕭介夫昨天表示,以中研院為主的台灣研究團隊,花兩億元完成一條水稻染色體的基因定序,成為「水稻基因定序五大國」,不但國際曝光率大增,國旗也出現在圖譜上,堪稱台灣之光。
蕭介夫指出,水稻有十二條染色體,共四億三千萬鹼基對,參與「國際水稻基因體定序計畫」的十國當中,只有美、日、法、大陸和台灣五國完成一條以上染色體的基因定序,其中台灣負責第五條染色體三千五百萬鹼基對的定序,貢獻度百分之八,大陸則負責第四條染色體。
蕭介夫說,中研院植物所接下水稻基因定序計畫之初,只能湊出幾千萬元經費,只夠定序半條染色體,李遠哲院長後來向國科會等單位爭取到兩億元,商請榮陽團隊、賽亞基因公司和成功大學投入,完成植物基因定序的「標準製程」,未來的基因圖譜示意圖上,會出現中華民國國旗。
蕭介夫指出,全球半數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水稻基因定序完成後,可配合破壞或加強基因表現方式,找到特定基因功能,改良出抗病、抗旱、抗鹽、提高穀量等特性的稻米,對以稻米為主食的亞洲國家幫助最大。
蕭介夫還說,水稻是基因序列規模最小的農作物,基因定序完成後,有助了解小麥等其他農作物的類似基因特性,且水稻和人體也有某些類似基因,例如水稻有十二個「類肥胖基因」,可能和感受光線、穀粒大小有關,人體也有至少四個肥胖基因。未來可能在水稻DNA(去氧核醣核酸)中,植入減肥、美白或預防疾病的基因,人只要吃飯就可達到這些作用。
【2005/08/11 聯合報】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