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n


|
分享:
▲
下面是引用gogogo於2004-11-17 02:24發表的 [散文]太極拳: 張輝誠爸爸說:「這拳法是咱門張家老祖宗一路傳下來的,傳到你大陸上的爺爺,你爺爺再又傳給我,你要學不會,怎對得住張家列祖列宗?」於是,每天黃昏,我爸一回到家,便領著我迎著餘暉走出庄外,到田間的農路上打拳。 我打小就跟著父親學太極拳,這其實沒什麼好說嘴的,像這種慢吞吞的動作,只適合我外公學而已,我小時的那群玩伴,哪一個不是風靡九月十五大拜拜在我們蔥仔寮古安宮前請來的露天電影裡頭的成龍,成龍和裡頭白頭老翁使得虎虎生風的不是蛇形刁手、螳螂拳,就是鷹爪、醉拳,動作又快又狠,肌肉厚健剛強,舉手投足充滿英氣,那像太極拳溫溫吞吞,小家子器得很,所以我們這群小毛頭老是在三合院前的空地比劃著電影裡的身段、手勢 -當然,這得瞞著我父親才行。
「那些都是個不入流的外家功。」我爸經常在早晨教我打拳時,聽我說成龍怎樣怎樣的時候,就這樣訓斥著。練太極拳不是一件多樂的差事,我爸要求極嚴,開拳前的暖身動作一點都不得馬虎,光是躬拳轉體、彎腰觸地、大甩手、前踢、前蹬、外翻圈踢、內翻圈踢,就足足折騰了半個小時,一回下來早就大汗淋漓、氣喘吁吁。這還只是開場白而已,接下來就得蹲弓形、紮馬步,表面上看起來是練基本功,實際上和上課竊竊私語被老師罰到教室後半蹲沒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半蹲可以亂蹲,馬步可不許亂紮,我爸要求馬步要如樁入地,穩如磐石,但又要靜裡寓動,如蓄滿的水庫可隨時一瀉千里,奔騰發勁,說得自然比較簡單,一旦我雙腳與肩同寬紮馬下去後,我爸就靠過來,要我仔細著收進小腹,把重心放在大腿上而不是落在膝蓋,然後叫我再蹲下去一點,這種姿勢只要過了一分鐘,大腿上的肌肉便開始自行亂竄舞動起來,我臉上表情也隨之猙獰,身子不由得歪七扭八,我爸這時候就會在一旁氣定神閒地說:「馬步紮不好,學什麼都是空的!」然後就看他好整以暇的蹲完十五分鐘的馬步,臉不紅,氣不喘。 ....... 其實練拳也可以增加親子的關係啦 又可以防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