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散文][分享] 石头记五则
1
无眠,是一种慈悲,为天下苍生无眠,则是一种智慧。慈悲,使智慧不会过于冷冽;智慧,使慈悲更加圆融。《法华经》〈譬喻品〉说:「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这是大悲与大慧者的胸襟了。 我们感念造物,因而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物,有生命的也好,没有生命的也好。人的卑微,在他为一切物而生而死;人的伟大,也在他为一切物而存而殁。
人非木石,从正面看,人不能无情,不能对自然界的一切不平衡随意放心;从反面看,人因为有情,反而比木石更勘不破得失,因而也无法度脱一切。
2
汉朝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种感情何其素朴!
犹如石头,粗糙与素朴就是它的生命。一种未经人工雕琢的,一种自然天成的生命。
鱼的悠游、莲的妩媚、石的粗糙,都来自上天的赋给,它们以本来面目在大自然中生成,不必费尽心机,不必粉饰巧琢,就生成了它们各自的美。
美,来自天然生成,人工巧夺天工,只说明了人工不比天工。
3
「枕石漱流,吟咏缊袍,偃息于仁义之途,恬淡于浩然之义。」这是《三国志》对秦宓的赞语。到了今天,已无石可枕、无流可漱,遑论吟咏缊袍。
溪流是废水的温床,石头是采砂的原料;名山难寻古刹,大川尽成黑河,说到山河,四面悲歌。枕什么石?漱什么流?
枕的是不能安眠的冰枕,漱的是核能废水排出的热流。
4
《庄子》〈秋水篇〉借北海若的口说:「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人生天地之间,仔细思量,其实不如小石小木。小石虽小,却至静至定,霜雪日曝,于它不起作用,只是日渐消蚀;小木虽嫩,倒也青翠向荣,根未深柢实固,风雨扑袭,坚持不移,除非遭连根拔起。
而人不是如此。有七情,有六欲,喜怒不能静,哀乐不能定,惶惑一生,至死方休。有打击,有诱引,贫贱思富贵,富贵思淫逸,流离经年,到死也不得安顿。
勉强说沧海一粟,人又不比一粟富实;人的空虚,盈于天地。看看小石的沉默,难免起疑,一生仓皇行踏,所为何来?
5
明朝文人袁宏道写浙江天目山有七绝,其中第二绝是「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看得出他爱石至深,已到了把石头也当人看的地步。
色苍润而骨奥巧,何尝不是自然万物共通的特色,所谓「外柔内刚」正是万物存在于生态炼锁中互动的结果。石头不会说话,雷电击打它,潮汐冲激它,它的苍润来自外界的型塑,若石头能言,大概会说:「予岂好苍润哉?予不得已也。」
人在世上,同等景况。成熟不是争来的,智慧不是夺来的,有杂事磨练,有外力击打,人才「苍润」开来,成熟开来。
但人也需要傲骨,生命情调是也。生命情调有奥有巧,有可变有不可变,可变者感觉,不可变者情操。犹如一方小石,可变者纹理,不可变者核心。纹理峰回路转,核心则其硬似钢。木树也类似小石,以木心为原点,年轮不断圈绕,木心愈绕愈深、愈梗硬。
木石心肠,是菩萨心肠。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人,还是像小木、小石好些。 ●1987.11.25.《大自然》季刊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