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57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
推文 x 鮮花 x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散文][分享] 隔著河岸呼喊的聲音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 Posted:2005-04-17 15:01 |
Ivon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個人商品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驗證會員
級別: 榮譽會員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38 鮮花 x1423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sharron530於2005-04-17 15:01發表的 隔著河岸呼喊的聲音:
我在靜宜大學中文系開的課,這個學期多了一門名叫「台灣文化概論」的課,兩個學分的必修課,開給剛進大學的一年級學生。這門課,在台灣的眾多大學中大概是獨一無二的課程,因此教材匱乏,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參考書籍。開課前,我大量搜尋相關文獻、史籍,發現要在一個學期之內將台灣文化的概略形貌勾勒出來,其實相當困難。台灣的信史,不過四百年,史前史則長達五六千年,宛如長河一般,或隱或現,通過台灣的土地,在時空交替變換的布幕之前,浩浩湯湯,湧動出先人留下的顏面和足跡。要編好這樣的教材,與隔著河岸意圖辨識對岸呼喊的聲音一樣不易。

  這不禁使我望河喟嘆,並且感到慚愧。我從初中開始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學習中國文化,心目中的長河在海峽對岸,不在腳下的土地,從而小覷台灣。與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相較,台灣哪來文化?哪有文化?大概也是我到大學二年級之前的既成之見。長河浩瀚五千年,台灣小焉哉。望著中國文化的長河,總有著煙波蒼茫,自慚形穢的感覺。隔著河岸,呼喊中國來入夢,就是年輕時我一路綴英拾華、捧讀中國古典經籍的心理寫照。

  這隔著河岸呼喊,匍伏在中國文化的層波漸浪之前的歲月,由於她的起始於我年輕稚弱的成長期,從而深刻地鑿刻了我的生命紋理。通過北詩南騷、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誦讀,通過孔孟老莊、史記漢書、文心雕龍以及相關經典的涉獵,年輕的我滿足於廣博的文化想像之中,並且通過這種想像,感覺我聽到的來自長河的、對岸的回聲。這回聲,鐘聲一樣,悠悠邈邈,讓一個生在中國最南方野疆的青年伏地傾聽,感動莫名。
.......
有時候一個文化可以保留在當時
也是相當有價值的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政府網際 | Posted:2006-10-03 16:2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834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