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n


|
分享:
▲
下面是引用72_888于2005-04-6 10:46发表的 地主的儿子在寻觅: 历史是一面镜子。 文学也是一面正人正巳的镜子。文学所记载的历史比历史本身更显得丰富多采,更具有借镜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文学绝不是篡改历史真相的戏说文学;绝不是泛滥成灾的古装武侠文学;绝不是都市快报式的情爱文学。这里所说的文学是庄重的、严肃是承载了历史、承载了人类衣冠文物进步的被广为流传的经典文学。过去的先贤和当代的大师们己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这样的经典之作。文学对社会、对历史不应该是被动的,文学对社会、对历史更不应该留下空白。但是,我还是遗憾地发现了一段空白。 我所说的这段空白,是指一个庞大的群体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文学的反映。这个庞大的群体有五千万之众,三十年的时间跨度也不算是个短暂的时期。那么,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里为什么会被文学遗忘?的确,这是一个严肃而敏感的话题。因为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九四七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全中国有近五千万的人口成了地主富农,成了革命的对象,成了中国人的另类。从一九四七土改开始直到一九七八年党的三中全会召开,在这长长的三十年里,地主富农们是怎么生活过来的?文学上至今没有反映。这是因为什么? 做为一个作家,良知和责任使我沈思起来,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五千万人口足足抵得上一个西方大国的人口总和,三十年的时间跨度也不算短。这么多人,这么长的时间成为文学上的一个空白是不应该的。我带着只有作家才会有的激情和冲动开始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上寻访起来。在寻访的过程中我心中涌动起波澜,涌动起创作的欲望。于是我拿起了笔。 不是为了批判什么,也不是为了歌颂什么。我只是肩负着文学的使命,去客观地描述一段不曾被文学记载的却又是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这是文学的责任,更是作家的责任。也许这也是老天生我到这个时代来的原因吧。 ....... 我觉得不管怎么说 有时候也是要充实自己啦 对自己会比较好一点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