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励志] 精神上的适婚年龄
当我碰到一个能分享生命价值观的女人, 而且她也愿意嫁给我的时候 , 就是我的「适婚年龄」!
一位男性朋友,在二十七岁那年失恋之后,直到过了所谓的「适婚 年龄」,还是没有碰到心仪的对象,现在他已经四十岁了,对婚姻仍殷 殷盼望。
「我觉得我真正的『适婚年龄』还没到。」他对我说。我很佩服他 的勇敢,或者应该说是智慧。
不管面对多少亲友的压力,都能处之泰然。
「什么时候才是你的『适婚年龄』?」我请教他的意见。
「就是当我碰到一个能分享生命价值观的女人,而且她也愿意嫁给 我的时候,就是我的『适婚年龄』。」
传统观念讲的「适婚年龄」,比较偏重从生理上或经济上来解释。 精神层面的「适婚年龄」,现在才开始有人拿出来说。生理成熟、经济 独立,不见得就已经到了适合结婚的地步。心态上的准备,也不可忽略 。
从精神、心灵的层面看「适婚年龄」,个别性的差异就很明显了。 有的人二十几岁就已经想清楚了;有些人则到了四十几岁还不清楚自己 要的是什么。
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之后,还要遇见一位能接受这种价值观的人 ,并且愿意结婚,成为「灵魂伴侣」。
当一切遇合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那一年就是「适婚年龄」。
●婚姻,是自己的选择,日子,是自己过的,不用做给别人看
大部份的人都宁愿相信,婚姻要*点「缘分」。
听起来,满抽象。我倒认为,「缘分」就是很多变数的组合。
生命里,有些变数是我们可以掌握的,例如:自我的学习与成长。 有些变数则不能由自己操控,例如:在捷运车厢碰见某个人。面对婚姻 ,我们只能尽力去掌握自己能掌握的那一份。至于,不可操控的那一部 份,怀抱敬天畏神的谦虚态度,迎接未知的变数吧。只要以正面的心情 泰然处之,每个谜底揭晓,都有它的意义。
英国诗人及剧作家王尔德对于婚姻有很讽刺的看法,他说:「男人 由于寂寞而结婚,女人由于好奇而结婚。最后,双方都失望。」足以为 鉴。
我的看法是:不要因为害怕寂寞,就找人结婚。也不要因为别人过 度的关怀,就苦恼自己为什么还是单身。
婚姻,是自己的选择。日子,是自己过的,再甜再苦,都是自己的 。不必对别人交代,也不用做给别人看。
就像席慕容女士的诗句: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 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 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 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总有一些什么会留下来的吧 好让 好让那些不相识的人 也能知道我曾经怎样深深地爱过你
我想,是这些温柔的诗句,提醒年轻的我们──在相爱时万般珍惜 地认真,在分手后千恩万谢地祝福。拥有爱情的时候,让双方都愿意追 求共同的幸福;失去爱情的时候,把自己活得很好,当作是一种义务。 不论是否走入婚姻,我相信,真情才是心灵唯一的归宿,才能如皎洁的 月光般被记忆。于是,爱情的沧桑,在时间的流域中成为绝代风华。婚 姻,不是唯一的保障。
坐三望四年纪的人,如我,念起这些诗句时,总是宽容地忘记岁月 的威胁,庆幸自己曾经在彷徨少年时生长在那样一个有诗的年代。就算 几十年后,依然单身,只要重读这些诗句,年少的心情便又一页一页地 翻回来。
所有爱过的人、经过的事, 都将在经历的当时感受浪漫,而在过往 的以后更觉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