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er

|
分享:
▲
▼
以下是小弟一些見解 如果有錯希望各位版友不吝指正
首先我認為FVD的出現並不是要幹掉HD-DVD或是Blu-Ray Disc 在技術層面上來看 FVD所使用的仍然是650nm波長的紅光雷射 相較於HD-DVD和Blu-Ray Disc所使用的藍光雷射 高中物理有教過..波長越長的光容易造成繞射 在天生條件不良的情況下...FVD是不可能在容量上超越HD-DVD或是Blu-Ray Disc的
我認為FVD存在的目的有兩個 其一是讓其成為DVD和Blu-Ray, HD-DVD等次世代規格交替時的過渡方案 其二聽起來很悲慘, 但還有一個目的是讓台系廠商有足夠的籌碼來要求減少Blu-Ray Disc或HD-DVD的權利金
首先解釋第一個原因 為什麼會有Blu-Ray Disc和HD-DVD等次世代規格的出現呢? 最簡單的原因是..DVD的容量已經不夠了 但仔細想想..難道單面4.7GB雙面達到9.4GB的DVD還不能夠滿足資料的需求嗎? 我個人認為是夠的...君不見市面上大部份軟體, 遊戲等載體還是採用CD嗎? 真正需要用到DVD做為載體的軟體, 遊戲目前還是少數 所以造成容量不夠最主要的應用就是數位影音資料 我們常看的DVD是以MPEG-2壓縮的..一部兩個小時長的片大概一片DVD就可以塞的下了 但是卻無法滿足一個快速成長的應用 就是高畫質電視HDTV(High Definition TV)
一部電影如果用HDTV的格式(720p, 1080i)來儲存 如果一樣用的是MPEG-2壓縮..那麼DVD是絕對不夠的 小弟個人有收藏一些HDTV...像是一部1080i的魔戒就要吃掉硬碟22GB 這樣的大小...DVD怎麼能夠吃的下呢? 所以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是加大載體的容量 這也就是為什麼HD-DVD和Blu-Ray Disc會出現的原因了 另一就是採用更好的壓縮方法, 在不降低畫質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影片的大小
HD-DVD和Blur-Ray Disc都採用了上面的兩種方法 不但增加了容量, 也採用了新的視訊壓縮演算法(兩者都採用了MPEG-2, WMV9, H.264三種) 但增加容量的結果就是成本大幅上揚, 新的碟片和機器需要新的設備來生產 而所用的藍光雷射也是比較新的技術..短時間內成本一定無法跟DVD相比
FVD所使用的方法便是採用原本的紅光雷射 這樣的前提之下是FVD只能比DVD多一點的容量 但是FVD不再使用MPEG-2做為壓縮格式..而是使用WMV9 WMV9壓縮能在肉眼看不出的畫質損失下..把MPEG-2壓縮的影片大小減少一半以上 這麼一來..就可以在僅僅比DVD容量大一點的情況下把整部高畫質電影裝進去了 因為一樣採用紅光雷射..成本並不會比DVD多出多少 這樣的結果是蠻有競爭力的
那為什麼我會認為FVD只是過渡方案呢? 因為即使做了以上的改進..對於容量需求總是永無止境的 總有一天DVD或是FVD的容量會不夠我們使用 而且時間久了..Blu-Ray和HD-DVD的成本也會下降 等到兩者價錢差不多了...DVD和FVD自然會失去其競爭力 但是我認為在兩三年內..FVD和HD-DVD或Blu-Ray還是有相當大的成本差異 因此我們可以藉由自主開發的規格來強迫HD-DVD和Blu-Ray等日系主導廠商降低其權利金 台灣有健全的上中下游產業 如果聯合起來支持FVD..那麼在這兩三年內的市場上也可有其一席之地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財富:5 (by MaverickWu) | 理由: 謝謝您這麼熱心的提供相關訊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