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n


|
分享:
▲
下面是引用highb0925於2005-03-12 15:13發表的 [轉貼] 蛻變: 昔時澎湖島上光禿禿的,很難找到一片像樣的綠地,因為草都被孩童們拔回去當柴火使用,島上所有的大小事物,無一不是一目了然。經常看見三、五孩童蹲在野外坡地,唱著「【虫矣】仔【虫矣】,來食潘(閩音ㄆㄨㄣ),恁娘嫁中屯;【虫矣】仔【虫矣】,來食糜(閩音若ㄇㄟˊ),恁娘嫁青螺。」而今,生活品質提高,瓦斯的使用方便,不再有人拔野草當薪柴,到處雜草叢生,加上科技發達,遊戲軟體林立,孩童亦不再到野外與生物為伍,一些傳唱捕昆蟲的童謠,逐漸被搖曳風中的野草遮掩。
【虫矣】仔【虫矣】童謠中所描述的【虫矣】,其實是指蛟蜻蛉的幼蟲「沙挼子」,沙挼子在未蛻變為蛟蜻蛉之前,亦名豬母【虫矣】,豬母【虫矣】頭胸小而腹部大,狀如蛛蜘,口有鉤狀之腮,能夠穿地造穴捕食螞蟻,故又有蟻獅(蝨)之稱。
蟻獅善於地中挖缽形洞穴,洞穴形狀近似漏斗,斗壁的沙質柔細而滑,外表看似平靜,其實是致命的斜坡,也是蟻獅精心設計出的巧妙陷阱,若有不速之客誤入,猶如身陷流沙區,任你如何呼喊、哀叫、求救,都無濟於事,更糟糕的是所有掙扎的動作只會讓沙子急速地上升,使身軀往下沉,隨即滑落洞穴底部,最後埋葬在蟻獅的肚子裡。 ....... 有時候蛻變 可以知道一個人的成長 是好是壞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