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2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waterr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小兒發燒 冷靜看待
 當肛溫超過攝氏三十八度、口溫超過三十七點五度、腋溫超過三十七度即稱為發燒。當家中寶貝發燒時,千萬不要光想著要退燒而病急亂投藥,一定要找醫師查出發燒的原因,再對症治療。

 入冬後,早晚溫差變化很大,白天若有冬陽探臉,還可以感到暖烘烘的,到了傍晚則涼意濃烈,需要添加衣物來禦寒,一個不留心,小孩即發燒感冒,這樣的溫度變化,讓一些媽媽們感到困擾。而一旦小孩發燒,父母有如熱鍋上的螞蟻,到處逛醫院就醫求診,只是為了快速地求「退燒」。

 「燒」在父母的觀念中是會要了小孩的命,總存在著發燒會燒壞腦袋的錯誤想法,因此在急診室中,總是碰到憂心的爸媽要求醫師「可不可以先退燒?」、「為什麼會發燒?」、「體溫為什麼都不退?」、「為什麼發燒的小孩食慾會變差?」…等相關問題,孰不知只求退燒而不求正確病因診斷,造成真正的疾病被忽略,就如細菌性腦膜炎若未被診斷出來,即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就算拚命退燒,孩子還是會有腦袋受損的後遺症。

 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完全的發育成熟,造成發燒的原因很多,可細分為:
●外在因素: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如衣服穿著太多,水喝得少,空氣的不流通造成散熱不夠而發燒。

●內在因素:感冒、氣管或喉嚨發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因體溫調節中樞受到侵犯,會誤以為三十八至三十九度C才是正常體溫,而發出命令使身體顫抖、四肢血管收縮減少散熱,讓體溫上升,這也是為什麼發燒的孩子常常手腳摸起來反而是冷冷的原因。

●其他因素:注射預防針,如: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最常引起接種後發燒,近日因為新型疫苗的推廣使用而較少發生。
怎樣才算發燒呢?當肛溫超過三十八度C、口溫超過三十七點五度C、腋溫超過三十七度C即稱為發燒。

 小兒發燒會出現哭鬧不安、全身倦怠、口乾舌燥、食慾降低、尿量減少、心跳與呼吸變快、頭痛及意識混亂…等現象。

 發燒時最重要的是先請醫師找出發燒的原因,因為發燒是生病的徵兆而不是疾病,找出原因才能治本,若只是一般病毒感染便可以放心地退燒,適度地減少被蓋及衣服、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睡冰枕、補充水分、補充營養,如:牛奶、蛋…等,以及充分的休息、溫水拭浴等均可幫忙降溫讓孩子舒服些。

 當小孩發燒時,可以每四小時測量體溫一次,配合投予口服藥物或退燒塞劑,提醒大家的是塞劑與塞劑的間隔至少六小時,對於腹瀉的幼兒盡可能不要用,因為會刺激肛門,讓腹瀉情形更嚴重,若合併有意識改變、抽痙、嘔吐、昏睡、發紺的現象,需立即再次送醫。

 一般而言,發燒持續約三到五天是常見現象,這期間體溫高低起伏,反覆發冷發熱,如果短時間內未恢復到正常體溫,會讓爸爸媽媽以為藥吃了「沒效果」,所以健保手冊蓋滿了不同醫療院所急門診的就醫章,醫護人員應以同理心看待父母親的擔心與焦慮,也要盡量讓父母親了解,發燒只是疾病的臨床症狀表現之一,告訴我們身體有病原入侵,要找出元兇對症下藥;而退燒藥的給予,是讓病人症狀減緩,並不會縮短應有的病程,此外,要記得切勿亂服成藥或是病急亂投醫只求退燒,以免因一時的疏忽而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劍上干戈止 凌步虛靜生
仙道為一拋 世風蜀道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10 18:1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554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