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年,清軍以澎湖為根據地,即將大舉攻台,聽到鄭克塽準備投降的消息,明寧靖王不願受辱,招來5名妃子,告知以身殉國的決定,妃子聽了之後放聲痛哭,並齊聲說,「殿下為了保節寧願犧牲性命,我們豈有苟活的道理?」,說完後,5人從容就義,自縊身亡;在歷史的轉折處,巾幗不讓鬚眉,以身殉國的悲壯抉擇,這就是五妃廟背後的故事。
五妃廟葬著的是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5名寧靖王的姬妾,她們合葬的地方,原稱為「魁斗山」,此地曾是一處亂葬崗,五妃的墓也十分簡單,直到清乾隆11年(1746),這個歷史悲劇發生超過半世紀後,巡台御史為收服人心,命海防同知方邦基在墓前建廟,五妃墓才比較有規模。
五妃廟是一座墓廟合一的陰廟,前面是廟,廟的後面連著墓塚,日據時代曾經大修,也奠定今天的規模,民國66年也曾經整修,最近一次的整修時間則在民國86年時,也因為歷經多次整修,五妃廟雖被列為1級古蹟,但廟體看起來並不老舊。
五妃廟的區域空間相當寬闊,樹木環繞,環境十分清幽,堆滿樹瘤的老金龜樹,是時間的見證;其廟體並不大,小小的正殿,許多鄉野的土地公廟,都有這樣的規模,比較特別的是,如此小巧的正殿前還做出一個拜亭,整座廟呈兩進排列,左右也有護龍,以做出其氣勢。
五妃廟內主祀五妃,左右兩側則有灶神及土地公陪祀,由於祭祀的對象為女性,祭品也比較特別,像明星花露水、鏡子等用品,是一般廟宇中看不到的祭品。
神龕正後方就是墓碑,刻著「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的碑石直接嵌在廟體牆面上,而這片牆的後方就是墓塚。
走出五妃廟,轉向後方,就可以清楚看到整個墓塚。
五妃廟旁還有一座簡單的小廟,為義靈君祠;義、靈是寧靖王的侍官,寧靖王投環自縊時,兩名侍官也從主殉國,只是後人將寧靖王遺體移到高雄縣湖內鄉與元配羅妃合葬,而義、靈兩從官則葬在五妃墓塚旁。
走訪台南古城,看到的是荷蘭人、明鄭、日本人交織的治理痕跡,漸漸理出一道道歷史的脈絡;寧靖王殉國是明朝的句點,也是少數只提明朝,不提鄭成功的歷史記憶。
文建會歷史建築經典「古都文化」之旅,可參考網站訊息
http://hbtravel.cc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