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306894
|
分享:
▼
x0
|
[小说][分享] 只有选错公司时,才该换工作
虽然他不是创业家,但是,他的名字却几乎等于一家年营收470亿企业的代名词。
杜书伍,没有创业家的传奇色彩,但为联强国际所写下的辉煌记录,却掩盖不了他的光芒。在他的领导下,22年间,联强国际的营业额成长235倍。
从1980年成立至今,杜书伍参与联强每一次的转型与突破,从联通改成联强,从电子元件供应商扩大到通讯产品通路商(改名后的经营策略),营业额从一年2亿做到470亿,杜书伍带领联强走过无数关键时刻。
在天下服务业500大的排名里,联强国际每年不断挺进,今年排名第八,终于挤进前十大;但在资讯通路业里,它早已稳座龙头宝座。
工程师背景出身的杜书伍,交大毕业、退伍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神通电脑的工程师,之后又到业务、行政管理等不同部门历练。
26年来在同一集团内历练,杜书伍对于转职的看法,更加审慎。「这件事比结婚还重要!」在他眼中,「一个人只有在选错公司时,才应该换工作!」
他自己因为求职前做了完整的产业与公司背景研究,正式工作就全心投入,工作第四年当联通(联强前身)成立时,苗丰强就指定他担任总经理,进而让他很早就在工作上建立起很强的自信心。
但是对于生涯选择他反而更审慎,这也反应在他后来的用人风格上---对「专注」极度重视。在联强中阶级以上干部,至少都有十年以上资历,而所有新进员工都必须与联强签下两年合约,若违约必须以金钱赔偿公司损失。
在杜书伍眼中,「换工作不是光凭感觉喜欢就好,」「一个人要对自己的生涯有正确认知,才能做正确选择。」因此在人才培育过程中,杜书伍相当重视员工对自我的探索与分析,每次员工要提升等报告时,杜书伍不分职等,一定花一个半小时,一方面观察员工对自己的分析、看他适不适合升等,另一方面他说自己是去「拔钉子」---用经验提醒员工面对自己生涯下一步的盲点,以降低他日后做错决定的机率。以下是他与《CHEERS杂志》读者分享的精辟见解。
你很喜欢与员工分享观念,为什么在人才培训过程中,你这么重视员工升等报告,愿意花时间去参与?
我们常说一个人表现好、工作能力强,但是你怎么去衡量?有时一个人的成功是机会问题,我之所以注重升等报告就是希望更完整衡量一名员工。透过他对自己过去的分析、整理,来理解他的潜力与欠缺的部份,而我做的事情就是「拔钉子」。
人早期的时候就像碰碰车,碰到什么就是什么,欠缺理性的判断力,但却不会意识到要调整。我这星期参加了三次升等报告,例如有人觉得以前书没念好,工作后对学历这件事耿耿于怀,特别执着,这未必是好事,他可能因为这样就把其他可能的机会给排除掉,但他的工作IQ很高、反应也佳,我就要帮他把这个心里障碍拔除掉。
在升等前,我们会在3~6个月前通知,目的是要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去,然后再提出报告。
为什么你那么在乎员工要反省过去,而不是看他将来可以为公司做什么?
大学时我念了很多心理学的书,25年来,所经验的都可以在过去所念的书籍上印证,我觉得许多人一走偏,就会把未来的机会给拴住了,我当然希望员工未来对公司有很大的贡献,但你若不把他的钉子拔掉,未来可能会坏大事。另一方面,这也可看出员工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到什么程度。
许多公司以考核来思考员工能力,但是我们却是以自我评量的角度来看待员工的成长。
现在许多人会以换工作让自己成长,你同意吗?如果要转职时,要思考哪些重点?
一个人要对自己生涯有正确认知,才能做正确的选择,不管是了解自己、对产业进行研究,然后再深度了解工作的实际内涵,在转职之前,你要花时间做好这些功课,而非只是光凭喜欢就做决定,这件事比结婚还重要,因为它是未来你的很多活力的来源。所以像联强就会要求员工签两年契约,我们不要那种逛百货公司的人,这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你若不清楚就要去收集资料再做决定。
有些人或许很清楚要怎么做决定,但是也有可能选错公司,我觉得只有在选错公司时,才该换工作,否则不要乱换工作。若一家在70分以上的公司,只要你是人才就有发挥的空间,毕竟没有一家公司是100分。
一个工作通常会牵涉到很多部门,你多少会对别的部门了解一些,问题是你愿意花多少时间了解,了解多深?在这过程中如果你愿意、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当公司有一些轮调职位时,你就比较有机会。但如果你只是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要别人配合你,你就少有机会成长,全视你观念正不正确。
所以在我看来,换工作是不得已的事,因为换工作对个人来说也是一种耗损,换到新环境,你至少也要花半年以上熟悉整个制度环境、培养默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你的表现。人的一生中,约有40年左右的工作生涯,要专注才能走得远。
但26年来,你从没有想要换工作的时刻吗?
当然也有,许多人碰到瓶颈时都会想要改变,但耐力还是很重要,因为外在的因素也一直在变,挫折与压力都不会一直停留在同一时点上。
大学考上交大计算与控制学系,考上后其实很失望,因为当时全台湾也不过只有3台大型电脑处理机,机器设备那么贵,一定很难普及化,以后要找工作也不好找,所以我就去外系上了很多管理与心理学方面的课。直到退伍前才知道有微处理器这个东西问世,当时很惊讶,所以就加入神通,但当时全台湾还没几个人知道什么是微处理器,就连学校博士也未必清楚。
之前搞惯大处理器的人,看到微处理器感觉我们就像是在搞玩具。隔了七、八年后,大约民国83年左右,个人电脑才开始普及,且相较于当时东元、声宝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公司,我们的公司不过像是会被踩死的蚂蚁。除夕早上要去公司等年终奖金时,还是公司拿别人的预付款发的,所以每一家公司都有它不足之处,你要包容,在资源不足下,尽量把事情做好。
我还记得82年时,我30岁,那一年也是我女儿出生、买新房子的一年,公司说要升我为集团的副总,仿佛三喜临门,但我向苗丰强先生说可不可以升协理就好?否则我未来30年怎么办?我岂不成了万年副总?
当时觉得一个人喜欢一样东西时,绝对不要吃太多,会吃腻的,所以你不要一下子拿到那么高的职衔,会缺乏进步的动力,当然这也是因为那时也想不到公司会发展成今天的规模,会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比较心虚。但我要说的是,现在的企业要靠竞争,而竞争要靠人,理论上,只要有能力不会有人会被埋没,重要的还是实力问题,或是一些认知差距,你要想办法去缩小别人对你的认知差距。
我并不反对换工作,而是你要把每件事都踏实的做好,未来才能使乱换工作的机率下降。
没有人主动挖角,令你心动想转职吗? 在我工作5年后,我等于是微处理器领域中少数较懂得人之一,当时有一个客户开给我高于两倍的薪水,请我帮他搜集国外市场情报,但我怀疑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虽然这个客户为人很海派,但这种风格并不代表做生意会成功,我心想这薪水顶多领6个月还是多久?所以就没有乱动。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步步搭建的,一夜间起来的也可能在一夜间崩塌,所以不要去相信突然爆发的好处。两倍的薪水?开玩笑,那时候穷的要命,但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你好像很早就建立起自己在工作上的信心?
是啊(点头)。我是个自信心很强的人,但我也很谨慎,否则常会忘了风险,所以会步步为营,如果我不懂的东西,我一定想办法了解。例如我刚进公司时,公司希望我做业务,但因为所学的关系,我还是选择当工程师,两个多月后,有一个计画临时要有人接替,非常紧急,总经理要我隔天回答意愿,结果那天晚上我都没睡,因为我没有做做看,怎么回答总经理我到底可不可以?
后来我才知道我会做,答应后就接连三天没什么睡,把后续的除虫(debug)工作做完。所以我对自己的能力虽然有信心,但是我会很谨慎。
你的信心与苗先生的信任应该也有很大关连,工作上除了自我管理外,向上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你都如何做这方面的管理?
没有人会100%信任一个人,所以你要如何获得别人信任就要找出方法。例如不信口开河、不轻易承诺都是重要的态度,例如我刚讲的例子,在没有试过之前,我不轻易答应老板或轻言说我不会。
另一方面则是要有耐心的建立你的信用,不要把主管当成圣人,你要主动去了解主管的性格、特性,学会和他沟通,例如聊天时,你就有很多暗示的机会,不一定要用很正式的方式表达。
联强能有今天的规模,是因为在1990年时,做了很多的系统管理投资,这些投资在当时根本没有人做过,但最后公司却愿意闭着眼睛让我去做决定,就是因为信任你过去的记录,否则你不可能在重要的抉择点时,得到别人的支持与信任。
另一个例子是电子商务,95年网站成立时只有两个人在做,到网路潮流兴起时,我们还是没有跳入,因为我们评估后知道电子商务没这么容易,直到2000年我才敢说我们准备好了,做任何事你都要先试水温、不要匆匆忙忙跳下去,否则你不是冻死就是烫死。先试,你的成功机会才高,没有人是完美的,可以一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