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1024
|
分享:
x0
|
[] 孔明借東風的表演設計
赤壁之戰若非東南風配合,火攻無從施展,三分天下的態勢便不可能出現。依照《三國演義》的描繪,東南風是諸葛孔明借來的。諸葛亮自稱「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當「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之際,諸葛亮要周瑜在南屏山建造一座七星壇,他要登台祭風。果然,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西北風改吹東南風,嚇得周瑜大嘆諸葛孔明「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非要害死他不可。
孔明借東風的情節太生動,偏偏正史裡沒這回事,孔明不曾借東風,連「煽風點火」都沾不上邊。火,是黃蓋向周瑜獻計火攻,風呢,是天公作美,大自然颳起的東南風。
這樣的真相讓三國迷太掃興,而《演義》裡孔明能呼風喚雨,若妖若仙,反而有損他的智囊形象。於是後人想盡辦法,為孔明借東風的神話解套。
有一說是孔明不曾也不會借東風,而是藉由豐富的氣象知識和資訊蒐集,知道什麼時候會改吹東南風,他故弄玄虛,裝神弄鬼,除了唬弄周瑜,另有一說指出,他是以待在南屏山借風為掩護,和趙子龍相約,渡船脫離東吳,避開周瑜的忌害。
諸葛亮為什麼知道氣候的變化?最合理的解釋是,孔明高臥隆中,生活在長江漢水之間,了解氣候特性是兵戰勝負的關鍵,因此特別留意兵家必爭的江漢地帶的氣象特性。
如此一來,孔明也算是未卜先知,只不過是用知識換來的先知,並非天生神通。曹操見不及此,以為終日吹西北風,沒料得風向改變,利於火攻。
透過這樣的想像和解釋,淡化了《三國演義》裡的怪力亂神,反而更能凸顯孔明的智多星形象。孔明善用天時,並利用天象知識,設計演出,達到心理作戰的成效,和此異曲同工的,歷史上還有一例,主角是鄭成功。
▓鄭成功的祈禱秀
鄭成功原本以金門﹑廈門為反清復明根據地,但區區兩個小島,不足以抵擋清人大軍,當鄭成功遭到一次重挫之後,決定另外建立一座基地──台灣。
然而,當時荷蘭守軍駐紮在台灣。要擊敗荷蘭軍隊談何容易?因為荷蘭人的大砲太厲害,登陸不易﹔台灣海峽的水路很危險,渡海不易﹔台灣多傳染病,會水土不服。
性格堅毅的鄭成功,還是決意攻打台灣。部屬軍心惶惶,不少人逃亡﹔逃不掉的,想到登陸作戰的困難,以及荷蘭守軍的船堅砲利,無不膽寒。
鄭成功以澎湖為跳板,從台南外海,登陸鹿耳門,攻打荷蘭駐守的熱蘭遮城(安平古堡)。
為何從鹿耳門﹖鹿耳門港口很淺,沙泥淤積,多暗礁,大船一觸即破,無法行駛,所以荷蘭既不設防,也不駐兵。唯有從鹿耳門登陸,才能避開荷蘭的猛烈火力。
荷蘭人相信,鄭成功要登陸勢必要從南邊港口,那兒靠近熱蘭遮城,是天然港口,大船出入自由,因此,荷蘭設下重兵防禦,等鄭成功大軍開來,猛力砲轟。
鄭成功抵達鹿耳門,派出哨船,以竹竿深測水深,發現水淺,根本不能前進。全軍更加頹喪。
鄭成功不死心,派人設置香案,當著大軍面前拜天公,祈禱說:「如果天命已定,我的願望純係妄想,請即時發起狂風怒濤,讓全軍覆沒。否則,望皇天垂憐,列祖默佑,助我潮水,讓船艦直入無礙。」
說也玄妙,祈禱完不久,突然漲潮,水高數尺,如有神助。大船於是長驅直入,登陸鹿耳門。
荷蘭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卻不知如何解釋所見的事實。威力驚人的大砲調過來攻擊,也因射程太遠而失去火力。鄭成功的軍隊士氣大振,登陸後節節進逼,逼得最後荷蘭人不得不投降。
為什麼鄭成功口中念念有詞,拜一拜,潮水就乖乖猛漲﹖簡直是《三國演義》「孔明借東風」的翻版。鄭成功的特異功能該如何解釋﹖
其實,鄭成功早有內應,這位擔任內應的人叫何斌,他原本就在台灣的荷蘭人手下做事。是他,極力慫恿鄭成功取下台灣,他不僅分析攻台的可能性,並且獻上地圖,鹿耳門水道及相關地點的地形﹑氣候均註記得一清二楚。
因此,鄭成功已算準漲潮的時間,拜拜只是表演,是為了製造「天命在我」的假象,目的是振起士氣,讓官兵以為得到上天保佑,無畏無懼。一切無非表演,一切無非做秀,一切無非謀略,卻表現得如此精彩,這是令人佩服的地方。
天時、地利、人和,競爭逐鹿,不可缺一。富於智謀的人,往往在形勢不利時,懂得善用知識,活用資訊,設計精彩而逼真的表演,扭轉大局。謀略大師通常也是表演高手。演義裡的孔明,歷史中的鄭成功,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