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604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老烟枪大铁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2 鲜花 x25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Hi Fi & Hi End] [转贴]斗室也有发烧乐
转载自:http://audioart.au...com.tw/
刘汉盛

您只有一间很小的房间、但却又想用大喇叭吗?以下是一则您会关心的故事

  三月底,我应上海「新民晚报」与「现代音响技术」杂志(与台湾的「现代音响」无关)之邀,参加他们所举办的上海国产音响精品展。这种国产音响精品展在上海还是头一遭举行,展览会场衡山宾馆挤满了想进场的观众。由于人数太多,还得劳动公安人员控制人数,间歇暂停入场。会场外有长龙等待进场,会场内更是挤得水泄不通,大出主办单位意料之外。在与参展厂商聊天中,可以发现大部份厂商都很满意这次展览的效果。他们认为这次主办单位为厂商设想,尽力做好了宣传,所以得到了良好的参展效果。与一些以赚钱为目的的展览相比,他们希望这个展览继续办下去。以目前大陆每年几十个音响展来看,未来,只为主办单位赚钱的音响展必将为音响厂商所唾弃。主办单位必须与参展厂商共存共荣,找出双赢之道,才能像这次上海国产音响精品展一般,得到大家的肯定

你会以为是日本音响迷

  除了见识到上海音响迷对国产音响的热情之外,此行我还得到另一个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位上海资深音响迷。经由「现代音响技术」的引荐,我认识了仝先生(仝与「同」同音)。如果我不先说他是上海音响迷,您只看以下的叙述,将会以为这是日本的音响迷:

  他所使用的前级是Mark Levinson No.26S,后级是Mark Levinson No.20.6,CD转盘是Mark Levinson No.31, 数类转换器是Mark Levinson No.30。至于喇叭,用的是JBL 4344。像这样的组合,您猜他是那里的音响迷?对了,提醒您,他的聆听空间很小。聆听空间小,却又用了JBL 4344这种大家伙?您说,这不是日本的音响迷的标准模式吗。因为日本音响迷对于Mark Levinson配JBL的用法一直很倾心,事实证明这样的搭配也很正确。

  没想到,这样的搭配组合并不是日本音响迷的专利,上海的资深音响迷仝先生也正如此使用。上海的音响迷舍得用上述的音响搭配?那一整套下来的价钱,即使在台湾也不得了啊!我知道您实在不想相信,连台湾都只有少数音响迷才用得起的器材,上海的音响迷竟然这么发烧也一头栽下去。难道上海的音响店很容易可以买到那些音响器材吗?难道上海音响迷大家都腰缠万贯吗?

  不!上海的音响店虽然有JBL的喇叭,不过大部份都是便宜货,像4344这种高档货我并未见到。当然,更不可能见到Mark Levinson了。此外,我不知道上海的音响迷是否腰缠万贯,不过我可以肯定,他们对于音响热切认知求知的态度远胜世界各地。当地买不到这些器材并无法阻止极度发烧的上海音响迷去拥有它们。像仝先生就是千里迢迢从香港买到手。而且,说来您可能不相信,Mark Levinson的总裁Mark Glazier还到过仝先生家呢!

什么都不缺,就缺「空气」

  如果您以为仝先生不懂音响,只是因为有钱,所以就买了那套器材,那您就错了。他收集港台二地的音响杂志,除了自己熟读之外,还将之介绍给上海的同好。他会自己做二次余数扩散器,您说他懂不懂音响?还有,他目前正在研究喇叭的制作,准备生产喇叭,您说他懂不懂音响?事实上,他是一位攒研音响多年的资深音响迷。如果要认真挑剔他做为音响迷还缺了什么?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仅缺「空气」而已。

  缺空气?人缺空气就见上帝去了,声音缺空气传递也就没有声音。仝先生缺空气还听什么音响?别紧张,仝先生不是完全缺空气,而是「缺很多的空气」。看到这里,再回头想想标题,您一定开始明白了。原来,仝先生缺的是空间,只有在大空间中才有更多的空气,只有在大空间中才有更多的堂音、更宽广的音响表现。这些,就是仝先生所缺的空气。

二坪多的空间,真正的斗室

  到底仝先生的斗室有多小呢?这间斗室高度只有195公分,宽度为250公分,长度是360公分。以长宽算起来,才只有二坪多而已。如果算容积,那将更小。老实说,虽然这间斗室只为了听音响(实在也很难再摆下其他东西),不过,我真的从来没有这种聆听经验:二个那么大的喇叭箱几乎占了整个横宽面,二喇叭之间的间隔我看还不到一公尺,而我距离喇叭也只有一公尺多。当音乐想起时,我突然开始体会日本音响迷听音响的情境。

  对于台湾的音响迷而言,这么小的聆听空间可能存在,不过在这么小的聆听空间中摆那么大的喇叭、那么贵的器材恐怕就很难看到了。为什么?托天之福,台湾的居住环境、空间大小虽然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比,不过与日本、香港及大陆相比,条件还算是很好的。所以,有这笔预算买那些器材的人大概不会只有那么小的空间,像仝先生这样的例子台湾应该不会存在。不过,经过仝先生那里的音乐洗礼之后,我的脑中突然浮出一种想法:是不是可以藉着仝先生斗室的聆乐经验,也为台湾小空间的音响迷提供一些调整音响的另类经验。

斗室无法讲究大空间形成的音场

  在很小的空间中,您想要得到庞大的音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的音场有赖于足够的反射音与喇叭摆位去形成。小空间缺乏喇叭摆位的灵活性,也缺乏足够长的空间残响,耳朵所听到的以直接音为大宗。所以,在这么小的空间中,您可能必须收起对音场的苛求之心,转而求其他「音响二十要」的美感。在仝先生的斗室中,我所听到的当然不是经由大空间反射形成的庞大音场,而是大部份由直接音所形成的具体而微精致音场。

音质与音色可以列为斗室首要追求

  那么小的空间却用那么昂贵的器材,仝先生所追求的是什么?当然也是「音响二十要」的一些表现,不过我认为列在「音响二十要」第一与第二项的「音质」与「音色」表现应该是他所追求的第一要务。毫无疑问,全套的Mark Levinson以及JBL高级鉴听喇叭所呈现的美好音质以及正确的音色的确高人一等。在适当音量下,它们所展现的声音完全没有刺耳难听的问题。与大空间内调整得不好的声音相比,斗室内醇美的音质与音色反而令人沈醉。

  此外,JBL喇叭高效率的特性,使得我即使在很小声的重播下都能感受到到很多的细节。换句话说,JBL的单体很灵敏,即使输入很低的功率,它都可以工作得很好。再者,JBL喇叭的精确性也在此表露无遗。在此,我要强调,它的精确性不只是表现在定位感上,更重要的是音色的正确以及整体音乐的精致细腻感!我想,日本人在小空间中听大套喇叭时,所享受的应该也是如此。尤其是精致与细腻,那几乎是日本人生活美学的一部份。

斗室内最好多点吸音与扩散,少些反射。

  在那么小的空间中,如果反射音很多,将会造成频率响应曲线的扭曲,过强的高频反射以及中低频驻波绝对会让您无法安宁。因此,适当的运用扩散声波的布置、以及地板、侧墙的吸音装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仝先生的斗室中,它在喇叭后墙安置了二次余数扩散板,二侧墙则装上后窗帘布,地板铺了一块厚天津地毯,聆听位置后墙有一个柜子。这些布置适量的吸收了反射音,而且也扩散了声波。因此,以该房间的声音特质而言,我认为它是好的。

  请注意,如果您的空间很小,千万不要在二侧墙安置二次余数扩散器,那样将会增加从侧墙来的反射音。在小空间中,二侧墙一定要用吸音装置而非扩散装置。再者,小空间中如果声音太冲、具有侵略性,喇叭后墙也必须做吸音或扩散处理。至于该吸音或该扩散?则完全依实际聆听效果而定。我的意思是:如果装扩散板之后仍然觉得侵略性太强,则应该改用吸音布置;假若用了扩散板之后觉得声音既不会太冲,活生感也不错,那就可采用扩散板。

斗室内必须经营软调空间

  在小空间中,如果房间是钢筋水泥的硬调子,即使使用的喇叭不大,也会产生强烈的中低频驻波。此外,我也说过,中频、高频也会因为反射音过强而干扰了定位感。最严重的当然是让您无法舒服的听音乐。所以,虽然我们知道软调子空间会吸收许多中频与低频,但在这么小的空间中这种特性反而正面多于负面。我说过最简单的软调空间作法就是在水泥墙上再钉一层石膏板夹层,夹层里不要忘了塞满玻璃纤维棉。这样一来,整个房间除了改为软调子之外,还兼有更进一步的隔音效果。

  仝先生的这个房间其实就是木板钉成,再加上有天花板以及木质地板,整个斗室可说是标准的软调空间。因此,虽然他使用了那么大的JBL 4344,不过我并没有感受到什么驻波的威胁与压力。整套器材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是清楚而干净的。

正三角形摆位为斗室首选

  虽说在那么小的空间中几乎无法讲究喇叭摆位,不过,如果您使用的喇叭不像JBL 4344那么大的话,还是有机会做喇叭摆位。在此,我建议您,在小空间中,最好的喇叭摆位就是「正三角形摆位法」。假若短边太窄,您还可以加用「摆位八法」中的「长边摆法」,让二喇叭之间的间隔拉大。仝先生那里由于房间的长边二边都有门,所以无法以长边摆法行之。因此,我就坐在正三角形的位置上听。在这样的位置上,我可以听到最多的细节以及最正确的乐器定位感。当然,层次感与深度感因为喇叭离后墙不到一公尺而受到限制。

斗室能有低频延伸吗?

  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其实是:在极小的空间内值得用大喇叭吗?我们都知道,要再生真正的低频,绝对于空间的长度有关(耳机以密闭空气传递声波,它是另一种情况)。如果我们以简单的「声音速度/波长」关系来计算,就会知道即使要完整的再生100Hz频率,我们都需要有3.4公尺的长度(以音速每秒340公尺计)。就算听到半波长好了,在3.4公尺长的空间中我们也仅可以听到约50Hz的低频。不过,不要以为50Hz不低,其实已经很低了。为什么?因为正常的音乐中(古典与流行、爵士皆然),超过50Hz的机会已经不太多。所以,即使在那么小的斗室中,您依然可以享受到正常音乐里的几乎所有低频表现。

  既然大约只能表现到50Hz,值得使用大体积、大口径的喇叭吗?在此我要澄清一个观念:大体积、大口径单体的喇叭主要并不是用来发出「更大的音量」,它更重要的任务是发出「更高品质的声音」,无论是高频、中频或低频皆然。因此,即使在仝先生那么小的空间中;即使低频被限制在50Hz左右,但是因为用了高素质的前级与后级、以及大口径大体积的喇叭,低频所表现出来的「质」就显得更好。请注意,在斗室中,我们并不需要低频的「量」。反而,追求低频的「质」才是重点。

  在仝先生家里,我所听到的低频是干净的、清楚的、反应迅速的、轻松的。虽然受限空间,无法享受到很低沈的低频延伸,但是整体的质却非常好。或许,在您追求20Hz极低频延伸不可得之余,不妨回头想想低频延伸之外的美。

  看到这里,我想您应该更能体会出日本人在小空间中使用大型号角喇叭、或JBL喇叭所追求的是什么?如果您只有一个像仝先生一样的斗室,大可不必气馁,大空间有大空间的壮阔,斗室也同样能享受其发烧乐。问题的重点是:您如何认清现实,并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创造出欣赏美好音乐的环境。


[ 此文章被老烟枪大铁在2005-03-02 00:43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01 14:21 |
taco8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身同感受 有制衣同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01 20:14 |
cola2000cc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头衔:音响苦工及摄影长工音响苦工及摄影长工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数位生活, 摄影分享
推文 x5 鲜花 x18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阁下发表的多篇文章和下列网页雷同喔!!
http://audioart.audionet.com...allroom.htm
一字不露的照复制于"音响论坛"
是否应该注明以免"普洛的刘老董"发脾气喔!!
请应该多尊重原着的着作权好吗?
ps.至少应该要修改一些啦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5-03-02 00:0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245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