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图 1.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问: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信心铭〉 中说:「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请师父从佛法的角度为我们开示「信心」的要义。⋯⋯ 圣严法师: 答:所谓「信心不二」 就是没有怀疑的余地、 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动念头的余地。 「不二信心」是更加强、更肯定这个信心。 「二」是二分法,也就是对立的意思。 如果存有对立的观念,表示信心没有建立。 「不二」在《维摩经》中讲得最透彻, 若能实际体会不二,自我体验与佛无二无别、 与众生无二无别,真正的信心一定能够建立起来。 也就是说,在实证佛的境界之后, 看到凡圣不二、染净不二、烦恼和智慧不二; 世间一切差别现象对他而言都无二无别, 不只一体两面,甚至连一体也没有,这才是不二。 这时,信三宝的心必能建立, 因为自己的心跟三宝也是不二的。 「三宝」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 以及正在修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门的出家人。 在尚未实证佛的境界或亲见佛性之前, 三宝是心外而不⋯⋯是心内的; 如果亲自实证佛跟我无二无别, 三宝就变成内心的东西,是本来就具备的东西。 比如开悟前看《法华经》, 《法华经》是心外的东西;开悟后看《法华经》, 《法华经》则是自己心中流出来的东西。 这种信心建立之后,会变成一个心不动的、 无私的、无闲是闲非的人。 自己该做的已全做完,别人的工作成为他的工作。 无内无外,无自无他, 客观与主观是同一个东西;他会有无限的、 平等的慈悲去度众生。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这不二的信心究竟是什么呢?我无法用语言说明; 而且这个信心不会因为你过去没修行没开悟就离开你, 也不会因为你现在修行了开悟了就来找你。 它既不是因你开悟而来,也不是因你未悟而去; 它本来就跟你在一起,如来如去,不来不去。 僧璨大师这四句话相当深奥, 可以说是〈信心铭〉的关键语。 禅宗三祖僧璨 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两同,齐含万像。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沉昏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趣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如一。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复归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所有。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