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方便这两个术语,常会在经论中见到,尤其在大乘佛法中,
更为强调,即在行菩萨道时,既要具有般若慧,
同时也要具有方便智(天台宗称为实智与权智)。
般若慧是契证真理实相的智慧,
方便智是为接引众生随机应变的智慧。
《大智度论》比喻说:「般若如金,方便如热炼了的金,
可作种种饰物。菩萨初以般若慧观一切法空,如通达诸法性空,
即能引发无方的巧用,名为方便。」般若侧重证悟诸法的空性,
方便侧重善巧救济众生的大行。
智慧的梵语praj,巴利语pa,都音译「般若」,中译「智慧」,
是对一切事物的道理,能够判断是非、善恶、正邪等,
而作分别抉择取舍。般若虽中译为智慧,但非一般的知解,
而是一种觉照的观慧,即如实了知四圣谛及诸法缘起的道理,
并且与善心相应的智慧。
智慧是三学(戒、定、慧)之一,在六度中譬如眼目,
唯慧学足以表彰佛法的特质,具有真实智慧才能解脱,
所以佛教是正信理智的宗教。
原始声闻乘教法说:「明(慧)为一切善法之根本」。
大乘经说:「依般若波罗密多故,摄导无量无数无边不可思功德,
趣向临入一切智海。」可见智慧为一切功德的根本,
修证要依智慧而得圆满究竟。
成就智慧,必以闻、思、修三有漏慧为入门;
不从闻思修三慧渐次增进,不能引发修慧,也不能得无漏慧。
《杂阿含.八四三经》说:
「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这是说修学三慧,闻慧是从师(善知识)听闻正法,能成就闻慧,
依闻慧审正思惟,如理作意可成就思慧,依思慧随顺法义而精勤修习,
可成就修慧,如此可以断烦恼,证悟真理。
方便的梵语和巴利语同为upya,在佛法上讲,为了引导众生趋向佛道,
而作种种随机应变的善巧方法。从各经论中,其意义可分为下列四种:
(1)佛菩萨为了顺应众生的根机,诱导进入佛法,用善巧方便施于教化;
(2)证悟真实之理,称般若慧,通权宜之智,称为方便智;
(3)权智(方便智)与实智(般若慧),皆系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示现的法门;
(4)般若是证真理,方便是为证真理而作的加行。
从佛法流传世间说,修行是最重要的一环,
不论初期根本佛教的解脱道,至大乘佛教的菩提道,
都是注重中道正行的修证,对「于四谛如实知」,
通达缘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等法义,这是从「法」的开展,
是甚深难行的;所以为了弘法利生,佛法普及,接引初机群众,
培植世出世善根,适应实际需要,展开修行的方便,
有先从重「信」心的启发,然后再由浅入深,
不能不说是一种善巧方便。由有信心的启发,而成就四不坏净:
「谓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即对三宝坚固不变的信心,及有正常的戒行。这是以信为主,
由浅而深入的方便法门。
《法华经.方便品》说:
「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吾(佛)从成佛以来,
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所以者何?如来方便波罗密,皆已具足。」
经中并举着名的七喻,如《火宅喻》大意说:
有大长者,财富无量,某日宅舍起火,长者之诸子于火宅内,
乐着嬉戏,不知不觉。长者为救诸子出于火宅,乃设方便,
谓屋外有羊车、鹿车及牛车,欲赐诸子。待诸子奔离火宅,
长者乃各赐一大白牛车。在这一譬喻中,火宅比喻众生在三界中,
为八苦等所逼恼而不自知,诸子比喻众生,长者比喻佛。天台、
贤首更以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比喻羊车、鹿车、牛车,
为方便权教,别有一佛乘,比喻大白牛车,才是究竟实教。
说明三乘为方便,一乘为真实。
又如在《维摩诘经.方便品》等,内容记述维摩诘居士,
以各种方便化益众生,令发道意。且在毗舍离城示现疾患,
佛陀派遣诸大声闻、菩萨前往慰问,藉此因缘对话,
演说出种种不思议妙法。
《法华经》卷一说:
「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异方便」,就是特殊的施设方法,
或殊胜的方便,依经文所说,是指佛灭后,造佛舍利塔;
严饰或彩画佛像;以华、香、幡、盖、音乐,供养佛塔和佛像;
歌赞佛的功德;向佛塔、佛像,合拿、礼拜等。这是佛灭后,
弟子们怀念佛而发展起来的方便。
佛法中方便善巧的运用,最重要的是要透过智慧为先导,
在有智慧人为了方便随机度化众生,才可用方便法门。
如无智慧,或过分重视方便,不务实际的信行,
就不免流于通俗化与神化,甚至会产生种种流弊。
所以《法华经.方便品》又说:
「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即当趣入真实佛法时,
要舍离一切方便法门。没有智慧,不懂方便,而烂用方便,
有时所得效果是相反的,所以佛门有一句警语说:
「方便生祸害」;也有用「方便出下流」的。
http://bestzen.pixnet.net/blog/post/6504965-%e6...%87%e6%96%b9%e4%be%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