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962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大愿船-第一义谛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29 20:25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慧律法师讲:敬师如敬佛,此人必得道,
事师如事佛,此人必证果。

也就是第一个,起步要到深具信心。
所以广钦老和尚讲了一句话,说:师父再大的过失,
作徒弟的人,人要一直传、一直讲。
如果你的上人有百分之九十的优点,不是酒精(优碘),
你的上人有百分之九十的,优点,
就看你的上人百分之九十的优点,你的上人如果有0.1的缺点,
不要一直讲,一直说。这样,整个僧团会失去信心,
对佛教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广钦老和尚讲的那一句话很是重要。
你的师父再大的过失,都不能去说。
如果要理性的沟通(众鼓掌),要……诸位!
这个佛教要随喜功德,称赞如来,这样法才一直传嘛!
今天我看你的过失,师父看徒弟的过失,
徒弟看师父的过失,我批评你,你批评我。
我请问你:佛教怎么兴盛啊?你没听过吗?若要佛法兴,
一定要僧赞僧,在这里要补一句哦!(众鼓掌)若要佛法兴,
居士也赞僧(众鼓掌)。那么,这样子的话,佛教慢慢就兴盛了。

慧境界第一义谛。我们前面说,真如之心相应,这是起步,
第一步。第二个,久修则发慧。与真如心相应了,久修则发慧。
诸位!这个是建立在次第里面,一步一步,
这个就是一步一脚印,要建立在次第,最后再回归圆顿,
把次第打破。所以,久修则修慧。
第二个叫做:慧境界第一义谛。那么有慧,来自于哪里?
来自那颗心,还是唯心啊!

第三个叫做:智境界第一义谛。理第一义谛的第三种,叫做智,
我们说智慧的智,智境界第一义谛。慧开则智明,
诸位!一般慧跟智都搞不清楚,慧可断惑,智可以证真。
证,亲证如来的真如;慧,是断惑用的。但是到最后成佛,
一定要智,智可证真。慧可断惑,智可证真,
所以严格讲起来,智比慧更高一层。我们说成佛有哪三种智?
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为什么不讲慧?
为什么不讲“一切慧、道种慧、一切种慧”?为什么不这样讲?
对不对?你就知道,智比慧更高一层。
所以,我们要了解,智、慧听起来好像差不多,
但是这里还是有所分别的,智的境界更高一层,
所以说,慧开则智明。前面讲的,与真如心相应,
叫做心境界第一义谛。久修则发慧,叫做慧境界第一义谛,
慧开,智慧开,慧开则智明,智慧就明了。
智明,不是“春娇与志明”,那个“志明”,不是啊!
是智慧之明;不是那种世俗、世间那个,
是出世间的那个“智明”——智慧非常的开明。

接下来,叫做:见境界第一义谛。这个就更高了,
“见”就是看到,比如说,智明则能照见。
我们讲:照见五蕴皆空那个见。见境界,
照见五蕴皆空那个见,既见真,既见真谛,又见俗谛,
发现真即是俗,俗即是真,就是平等不二​​啦!
那么就知道了,虽然我们悟到第一义谛,为人要谦卑。

我们二十年前有一个居士,人家去拜访他,
他也不请人家去坐,他以为自己很有修行,
每次就说:我开悟了,我跟你印证一下你有没有开悟。
所以,有人到他家的时候,他也不请人家坐。

他(客)说:老师,你为什么不请我坐?

(主:)我心诚意就好。

(客:)大悟见性,不增不减,对不对?

(主)他说:嗯!

坐在这个客厅里面,坐了很久,也没一杯茶。

(客)说:老师,老师,这里有没有茶喝一口?

(主:)我心诚意就好,喝什么茶呢!

这个居士觉得很不舒服,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就说:我很有见地,我要去参慧律法师。
他的参,不怀好意,这个“来”,要跟我较量较量,较量较量。

来到这个讲堂,来到这个地方,
我的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这样子,然后看着他,他也看着我。
在门口,我就挡住他了。
他说:慧律法师!你不请我进去坐吗 ​​?我诚意就好了,干嘛坐咧?

执理废事,久了以后,他就说:慧律法师!你这里有茶吗?
我诚意就好,喝什么茶咧?啊!这个人根器还是很好,
他说:哎呀!我错了!我执理废事。

所以,在座诸位!真的有修行的人,
心证得第一义谛,柔软心、柔软腰、柔软的身体,迎来送去,
一切依照礼节,一切依照次第,哪一个环节都不可以遗漏,
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叫做:见境界第一义谛。
开悟见性,了悟了,照见了真谛跟俗谛平等不二的时候,
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真就是俗,俗就是真,
所以该有的礼貌,统统不能免,更为谦卑。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什么?乐乎!是不是啊?欸!所以我们虽然证果,
不是说证果来傲视别人的,证果,证得第一义谛,
反而更加地谦卑,心等如虚空。所以,越谦虚的人,
越不狂妄的人,就越容易入道。

接下来,叫做:超二见境界。超二见:
超凡夫的知见,超邪、小——邪见跟小乘,列为一起谈。
超越凡夫的知见,超越邪见跟小乘的知见,叫做:超二见——
超二见境界。这个超二见,超凡夫见、超邪见、超小乘的二乘人。
简单讲,心如如不动,这个是八地菩萨所证的。
前面所讲的:心境界第一义谛,大概在三贤位——
十住、十行、十回向。慧境界第一义谛,大约初地、二地、三地。
智境界第一义谛,大约四地、五地、六地菩萨。
见境界第一义谛,见真也见俗,平等不二,第七地叫做见境界。
诸位,这个见境界就非常不得了了,叫做远行地。
诸位!很多人对第七地(远行地)弄不清楚,
这个远行地到底是怎么来解释呢?就是说:第七地菩萨,
就不退转了,阿鞞跋致(即不退转。),
第七地菩萨见真见俗,叫做远行地,远,
就是离佛道还有一点距离,远。行,因为他知见正确,
见真又见俗,超然契入佛的萨婆若海
(萨婆若海:一切智或一切种智,
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即佛智。),
他一定成佛。远,是指离佛道有点距离。行,是契入萨婆若海。
因为见真见俗,都是平等嘛!
所以,见境界第一义谛是第七地远行地菩萨。接下来,
叫做:超二见境界,超凡夫、超邪小,邪见还有小乘。
这是第八地(不动地),这个时候叫做证得无生。
所以,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统统共证无生。
一切法无生,但是,佛不是证得一切法无生,
佛证得大寂灭法,不与菩萨共。证一切法无生,
无生就是无灭,叫做八地(不动),
八地、九地、十地、等觉、佛,都证得无生法忍。
但是,唯佛一人证得大寂灭忍,佛不是证得无生法忍,
叫做:大寂灭忍,诸法证得毕竟空寂,
成就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第五个,
叫做:超二见——超凡夫见、超邪见、小乘见,邪、小,
这两个一起讲。超凡夫见,超邪小二见境界,八地菩萨。

第六种理第一义谛,叫做:超子地境界,子就是佛子,
地就是十地。超越佛子十地的境界第一义谛,
这当然就是每日等觉菩萨了,等觉菩萨。
所以,超子,子就是佛子,简单讲,超越佛子十地的境界,
叫做:超子地境界。超子地境界,这个就是等觉所修行的,
以理相应的第一义谛,当然也是唯心啦!

最后一个,叫做: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
唯佛(​​如来)自到,就是如来自觉圣智独到的境界,
不与菩萨共。只有佛有,不与菩萨共,叫做:如来自到——
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如来自己到达,
不与菩萨共的境界,叫做自到。

好,我们现在把理第一义谛,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在理第一义谛建立的次第里面,简单地诠释一下,
再来详细讲。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
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是如来所说理第一义谛,七种理第一义谛。唯是一心,
唯是真如。解释,简单解释一下:
复次,大慧!有七种理第一义谛,
所谓:心境界第一义谛,大约在十住、十行、十回向;
慧境界第一义谛,久修则发慧,大约在初地、二地、三地菩萨;
智境界第一义谛,慧开则智明,大约在四地、五地、六地;
见真又见俗,叫做见境界第一义谛,是第七地(远行地),
所谓远行地,就是虽离佛道很远,但是契入究竟萨婆若海,
所以,一定不退转,名第七地,见境界第​​一义谛。
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这是八地菩萨,超越凡夫、邪见、
小乘见,其心如如不动,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接下来,
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超越一切佛子,超越十地菩萨,
简单讲,就是等觉。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
只有如来自己能够单独到达的境界,不与菩萨共的第一义谛,
唯佛证得大寂灭海。

以上这七种理第一义谛,统统是用什么修行?
统统是用不生不灭的真如心修行,不是用生灭的意识心修行。
所以,在座诸位!两本经典你一定要看,《楞严经》,
那是舍识用根,舍掉生灭,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
开慧的楞严,是不是?我们说:成佛的法华,
成佛讲授记,《法华经》讲授记,但 ​​是,如何成佛?
却是《楞伽经》讲得最详细,因此这个《楞伽经》你一定要看。
那么,《楞严经》、《楞伽经》,
这是自古以来公认为最难的经典。“二楞”诸经最难解,
《楞严经》跟《楞伽经》,是所有经典最难解的。那么,
我已经把它,我们在文殊讲堂,我把《楞严经》、
把《楞伽经》,全部讲完了。
现在正在积极地把它做出来(众鼓掌),
积极地把它做出来,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就是《楞严经》、《楞伽经》,《楞严经》、《楞伽经》。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慢慢来解释,为什么咧?
因为这个法没有那么容易,刚刚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现在呢?稍微详细一点。七种理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是诸佛如来,依第一义不生灭的觉心所证的智慧境界,
这是第一义谛,
是如来用不生不灭的自觉圣智所证得的智慧的境界,
共有七种。而且这个如来又与七种第一义谛的智慧,
证知前面所说的一切法,共有七种性自性,
就是由七种理第一义谛,证得前面七种事第一义谛。
为什么今天不厌其烦地再把事第一义谛再讲清楚?
因为,这理跟事,今天要彻底地发挥。
因此,这七种第一义谛,刚刚讲的:
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
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可以说是理第一义谛。
而前面讲的:性自性,可以说是事第一义谛,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事理圆融。理不离事,事不离理,
以理涉事,有体有用。这七种第一义谛,智慧的境界,
有通还有别,别就是只有佛有,
通就是所有的菩萨有这个七种第一义谛。

那么,有通有别,前面六种是菩萨与佛共通的,
意思就是,佛跟菩萨都有心境界第一义谛,
佛跟菩萨都有慧境界第一义谛,佛跟菩萨都有智境界第一义谛,
佛跟菩萨都有见第一义谛,佛跟菩萨都有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
佛跟菩萨都有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但是,最后一个,
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唯佛有,菩萨没有。
前六种是菩萨与佛共通的,而最后一种,是如来自到境界,
这是佛所特有的,不与菩萨共。

接下来,再简单讲一下。什么叫做心境界第一义谛?
刚刚我们讲,修行的关键在开悟见性,证到不生不灭的本体,
与真如心相应的第一义谛,所以叫做心境界。

菩萨自初发心以来,由于久远修习第一义谛,
所以能证入真如的本心本性所修恒与真如的本心相应,
这个境界称为心境界,这大约三贤位。那么,三贤位,
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也就是十信后的地前菩萨,
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信、住、行、向、地嘛!

第二种刚刚讲的:慧境界。三贤位菩萨,
因为证得真如不生不灭之心,依此心一直久修,
依此真如不生不灭的心,久远修习故发慧,发佛的智慧,
这个境界叫做慧境界第一义谛,
这大约菩萨的初地、二地、三地。
所以,(初地)菩萨叫做欢喜地,什么叫做欢喜地?
因为见到真如,知道成佛有望,所以初地菩萨叫做欢喜地。
为什么欢喜呢?证得不生不灭,得大欢喜,知道成佛有望,
绝不会落入外道跟凡夫,是慧境界第一义谛。

接下来,从粗到细啰!接下来就更高一层的,叫做:
智境界第一义谛。慧开了,智就明。所以这个境界称为:
智境界第一义谛。笼统来讲,智跟慧是一样,但是细细地分,
则智的层次高于慧。所以,我们不称:一切慧、道种慧、
一切种慧。为什么?因为智,成佛是智,不是慧啰!
所以我们说成佛: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慧是破惑,
惑就是无明,慧破无明,智则证真。真就是真如之心,
慧可破惑,慧是破无明惑,智是证得真如。所以严格讲,
智比慧更高一层。所以,有时候慧是指菩萨的境界,
而智是指如来的境界,也就是:菩萨有慧,​​如来有智。
但是在此只表示智比慧的层次要高而已,
所以智的境界大概等于四地菩萨、五地菩萨、六地菩萨。

接下来,见境界第一义谛,这是第四种理第一义谛,
智明了则能见,能见真,也能见俗。真俗等观,平等平等。
所以证得第一义谛的人,一定是很有礼貌的,为人谦卑的,
哪一个世间人所有的礼节,他都能够面面俱到的,
他不会说:我证得圣果了。就起骄傲的心。
世间的礼一点都不会去轻忽,有事就有理,
有理就一定不坏事,所以,智明则能见,见是指见真,
真谛的真;见俗,俗谛的俗。真是人,俗是指有,
有就是缘起,也是不坏缘起。拥有真的空相,
也不坏缘起的假相,所以,以真俗俱见,能够真跟俗等观、
明见无碍。那你就知道,菩萨是很有修养的,
证得第一义谛的菩萨,是绝对很谦卑,也绝对不会出口伤人,
也绝对三业是完全清净的。他每讲一句话都是斟酌的,
就像无量无边的众生来残害他,他也会方便用慈悲的心对待他。
但是有一种没有办法用慈悲心的,就是有的人一直跟佛教作对。
譬如说:来占用你的土地,出家人很吃亏,不懂得法令,
买了这个土地,又跟人家有纠纷,处理不了。
人家看你这“吃素仔”,就意味着好欺负。快凝死了,
凝死就是快气死了!人家是拿枪、拿武士刀的,
我们是拿香的,又拼不过他。一直……快要气死!
我告诉你:像这种情形,就走法律途径。
出家人当然要保护常住物啦!对不对?说这个人很恶劣、
很恶质,一直偷常住的东西。行!走法律的途径,告!
诸位!当然要告啊!出家人甚么都原谅,那不可以的呀!
软土深掘啊!软土深掘,听不懂?软土深掘啊!
不就是软土深掘,对不对?出家人拿香的,
人家是持枪拿刀的,我们拼不过他,
那就是诉诸法律(众鼓掌)。对不对?你该有的权利要行使,
该有的义务不要忘记,出家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
也要行使自己的法律。出家人不是让人欺负着玩的,
不是这样的。对不对?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
让这些极恶劣的众生,来告诉他:国家是有法令的,
不要得寸进尺,该怎么处理就是怎么处理。有的人讲说:
师父!不要跟他结恶缘。我何时跟他结恶缘?
是他要跟我结恶缘,我何时跟他结恶缘?(众鼓掌)你也好了!
我要告他就是不跟他结恶缘,他老找我麻烦,我还不告他?
那有什么办法呢?我也不是故意的。所以说:我们没有什么错,
他一直找我们麻烦,走法律途径,就是这样子。
有的人讲说:师父!师父!菩萨要讲慈悲、容忍,
天下无不可原谅的众生。我说:没错!
可以原谅的众生可以原谅,有的众生他不原谅我们哪!
要不然外面为什么摆两尊韦陀尊天菩萨,还有伽蓝圣众菩萨?
难不成那两尊是摆好玩的?那就是要护我们的法啊!
对不对?(众鼓掌)所以,出家人受到委屈,我建议你:
该有的义务,采取法律行动。就是这样子,因为没有办法,
众生那个没办法讲道理的,只有用这个方法让他觉醒。

接下来,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以有智能见,
见已则能超两边的邪见,是有智则能见,
见已则能超两边的邪见,永断邪网,入于圣智不动,
证得无生法忍。这个境界称为超二见境界,
超越凡夫的境界、超越邪小的境界。邪是指邪见还有外道,
那么小就是指小乘。超二见境界大概是第八地(不动地),
所以,第八地名如如不动之地。以其不为凡夫烦恼,
还有外道、二乘之邪见所动,所以称为不动。
是凡夫常常心烦意乱,所以,很正常。在座诸位!
要到八地菩萨,才会达到如如不动,因为证得一切法无生,
所以有很多女众或者是男众,或者是法师,刚初学、
刚出家的法师:慧律法师!您修学佛道四十年了?嗯!
是的。我请问您一个问题,我不晓得为什么心中总是纠结郁闷,
无缘无故就起烦恼,一直生气,无缘无故就生气,
无缘无故就起烦恼?我也找不到什么原因,也找不到源头,
要缚住烦恼却找不到源头,要斩断它又找不到其尾,
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我就告诉他:正常、正常。
为什么讲正常?八地菩萨才没有烦恼,你是几地啊?
他说:没有,我只剩下扫地。那扫地就会有烦恼(众鼓掌),
扫地。心不会烦,八地菩萨心才不会烦,你现在心会烦,
那正常。英文讲的:It's normal. 欸!很正常的!非常正常的。

接下来,第六点理第一义谛,
第六、超子地境界,超子地,“子”就是佛子,“地”就是十地。
超越佛子十地的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当然就是等觉的境界啦!子就是佛子啦!
菩萨十地都是佛子所行的境界,所以通称为子地。
超子地就是超越佛子十地的境界,当然就是等觉后心,
因为等觉已经超出十地之外,所以称为超子地。

如来自到境界,这是唯佛如来所自证的境界,不与其他十圣共。
有的翻译本翻译成:如来自证圣智所行。其他的唐朝的译本,
翻译成:如来自证圣智所行,或者是翻译成:如来自到境界。
简单讲,你听得懂的,就是:如来自己独到的境界,不与菩萨共。

好!那么我们这段经文,把它消文释义一下。

复次,大慧!

我现在直接用白话文把它讲,直接消文释义,你比较容易听得懂。

(复次,)大慧菩萨!有七种诸佛如来依第一义心的真如,
不生不灭的真如心,所建立的智慧境界。

(第)一、三贤位(十信、十行、十回向)菩萨,
以真如不生不灭相应心修行的境界,称为:心境界第一义谛。

第二、菩萨的最初初地、二地、三地,因为得到真如之心,
因为还存少许的习气,久修就发慧的境界,称为:慧境界第一义谛。

第三、四地、五地、六地菩萨,因慧开而智明的境界,
称为:智境界第一义谛。

第四、第七地菩萨(远行地),由智照了,见真见俗,平等不二,
超然远引,远是指离佛道还有一段距离,引,就是他见真见俗平等,
决定可以引入萨婆若海,就是一定成佛的境界,
叫做:见境界,即见真又见俗,平等不二,叫做:见境界第一义谛。

第五、第八地菩萨,超越凡夫、邪小二见,而不动的境界,
叫做: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

第六、等觉菩萨,因为十地菩萨接着就是等觉嘛!等觉后心,
超越子地——就是十地,佛子十地叫做子地,
(超越十地)的境界,则称为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

第七、诸佛,唯佛证得的如来自觉圣智,所独到的境界第一义谛,
叫做:如来自到之境界第一义谛。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30 02:53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慧律法师讲:以上这七种理第一义谛,统统是用什么修行?
统统是用不生不灭的真如心修行,不是用生灭的意识心修行。
所以,在座诸位!两本经典你一定要看,《楞严经》,
那是舍识用根,舍掉生灭,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
开慧的楞严,是不是?我们说:成佛的法华,
成佛讲授记,《法华经》讲授记,但是,如何成佛?
却是《楞伽经》讲得最详细,因此这个《楞伽经》你一定要看。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30 12:51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慧律法师:如,为什么要讲当下呢?所以,佛说刹那,即非刹那;
佛说无常,即非无常;佛说缘起,实无缘起;
讲到究竟义,就是这样讲的啰!在二乘人、凡夫,
才讲凡夫建立在共业、别业,建立在因、缘、果,
可是在究竟义的实相里面,回归到当下的实相里面:
佛说缘起,实无缘起;佛说无常,实无无常;
佛说刹那,实无刹那……这个时候就看你的功夫能不能体会佛意。
所以,佛说:非因非缘,是诸佛之本源。也就是说,
你想要体会诸佛的本源,一定要了悟第一义谛——事第一义谛、
理第一义谛,方便建立因果(因、缘、果),
体、相、用、因、缘、果、事跟理;方便建立,
全部打散,回归当下,这个就是诸佛的本源;
体会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空间交付点;
缘起,当下就是毕竟空,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
哪一个人能够契入大寂灭法,那个就是佛。
成佛以后,没有新,也没有旧,它本来就存在在那个地方,
只是你体悟不出来。说:啊!我成佛啦!错!
你的佛性早就存在那个地方啦!
我们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错!新大陆早就在那边了。
我们说:修行修行,我修行成佛。错!佛性早就在那边了,
成什么佛呢?成佛没有新、没有旧;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更没有中间这个点;时空完全静止,大彻大悟,
证量的解脱境界,时空完全静止,时间和空间是妄想的产物,
是一念无明所幻化出来的,是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
(即五位百法中的24位不相应行法。同异得根灭想速,
文句报名时和住,常转定相生第方,心不相应添老数。),
也就是时间、空间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有的人说:开悟见性是证得第八意识,这是完全错误的。
大悟见性,第八意识是什么?第八意识是微细的生灭法,
第八意识是空无自性法,第八意识是有为法,
第八意识是染净和合法。我们说:阿赖耶识又名空如来藏。
为什么阿赖耶识又名空如来藏呢?
因为阿赖耶识有两种执着:根本无明不谈,一念不觉不谈,
它有俱生法执、俱生我执、分别法执、分别我执,
这第八意识是生死法,千万莫把第八意识当作是真心,
把第八意识当作真心来证,
就是把生死的根本解读成不生不灭的涅槃,是从根本上的错。
第八意识是有为法,第八意识是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第六意识是依他起性,是空无自性法,第八意识是微细的。
我看一本书,他竟然写说:佛性从见分显现出来。
哦!真是错得离谱!
慧律法师:见分是因为相分才有见分,因为见分才有相分,
第八意识的识体是生灭的,才有变现见、相二分,
见相二分收摄回来,叫做自证分。自证分就是自体分,
自体分(第八意识的自体分)是生灭的,它才有三能变啊!
初能变,真如一念不觉变第八意识
(在这里师父是方便说。真如应不会变第八意识。
一念不觉而使得第八意识成阿赖耶识。——整理者自解);
二能变:第八意识变成染有我、法二执,
变成第二能变(第七意识);三能变,就变成前六识。
说佛性从见分显现出来,是错得离谱!
讲见分是因为相分所引起的觉受,是见闻觉知,生灭的东西,
每一识都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而说:佛性是由见分显露,那是错得离谱。
因为有相分才有见分,因为有见分才有相分,
就像蜗牛的两支角,收摄回来,就是识所变现出来的,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摄大乘论》里面讲:
第八意识是毒药,不是甘露,第八意识是生死根本,是染污法。
为什么说:第八意识是空如来藏?为什么?
因为第八意识有染法跟净法,这染法是可以去除,可以断除的,
所以染法本性是空的,是没有自体性的。
染法断尽了以后,剩下净法,就是所谓真如。
所以,第八意识有的人说:开悟是证第八意识,
是从根本上的错——就是把生死解读成涅槃,
起点就是完全错误的。大悟见性证得的,
是本不生本不灭的体性。真如本性是什么?
离一切妄想、颠倒、执着的真心本体,
它不是第八意识,你要弄清楚!第八意识是生死的根本。
“大般涅槃”里面没有任何的污染,
所以开悟见性是真的契入佛的大般涅槃,
是本不生本不灭、大寂灭的东西。
有的人说:师父!经典里面讲的,说:开悟见性就是佛。
这个讲起来义理真的很复杂,不是今天很容易去理解的。
我再举一个例子,你要注意听!今天这个,你要倾心贯注,
看看我这个比喻你能听得懂吗?比如说,我们这个家,
这一家人从五里外走到、走向这个家。
譬如说:信、住、行、向、地,都向着佛道。
诸位!这里是如来家,那么从五里外,十信位往如来家走,
信、住、行、向、地,那么在我的角度就是说,
朝这个家走的,统统会成佛。所以,为什么说开悟见性,
大悟见性即心就是佛?好,十信位在五里外,十住位在四里,
十行位在三里,十回向位两里,十地剩下一里,
等觉剩下最后一步,诸位!只有一个人真正地回到家,
是谁咧?是如来。好,方便说,这方圆五里内,
只要朝着这个方向的,统统是一家人。对不对?
在座诸位!大家都有佛性,我们将来必定成佛,是不是?
是的!(众鼓掌)都会成佛。
好!朝这个方向走的,统统叫做向着佛道,对不对?对!
开悟见性的统统向着佛道,对不对?对!
但是只有一个人到家,就是佛。
因为只有他跨进最后一步,真的到家。
所以,你要了解:法,什么是方便说?什么是究竟义?
法,什么是方便说,什么是究竟义?因此,我告诉诸位,
我们今天作住持和当家的,或者是知客的,一定要小心,
那个坏佛正见的书,绝对不能让它进去你的道场,
你要有分辨的能力。今天你要弘传如来(正法),
每一个要砍掉恶知见、邪知邪见的。
那个不能让它进去你的道场,不可以的。一定要把关,
这个正知正见,这个知见完全符合佛的正见,让它进来,
这一点要特别交代一下。

好!什么叫做:缘性自性?譬如说,种子为因,有水、
有阳光为缘,但是,水、阳光则是空无自性。缘当下就是空,
所以,非因非缘是诸佛的本源。所以,我们要了解,
缘性自性就是以方便的缘为其性质,
以此为其自性,名:缘性自性第一义谛。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31 19:10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慧律法师*
今天我们一定要讲理第一义谛。
诸佛妙理,不是讲理就是讲事。
诸位!诸法三分:体、相、用。
生起三由:因、缘、果。
法有两端:事法,还有理法。理不离事,事不离理,
理事平等不二,这是佛的究竟义。

我们先回忆一下,
用少许的几分钟,把去年的简单地解释一下。

去年讲七种事相的第一义谛:
如来依“性自性第一义心”,性自性就是事第一义谛,
第一义心就是理第一义谛,建立了七种第一义谛,
那么理七种第一义谛,最后回归一心,回归真如。
回归一心,回归真如,是说:
所有的体相用、因缘果、事跟理,都空无自性,
它有共同的性,就是空无自性。
所以平等法就是佛法。究竟空无自性就是佛法。
能够证理的,唯有心。事既然不离理,理不离事,
事跟理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心;离开心就不是佛法,
佛法是心法。那么离开这个心,就是外道。
所以,佛法是心法、是内典。那么,外道是心外求法,
所以回归一心、回归真如,必须达到事第一义谛空无自性,
理第一义谛空无自性,究竟平等,回归一心,回归真如。
了诸法无性,即入第一义谛,即见如来的法身。

什么叫做“了诸法的无性”?无性这个非常难体会。
无性叫做空无自性。那么这个空无自性又分:
事相空无自性,跟理的空无自性。
事相的空无自性,叫做空相,就是不生不灭的空相,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讲空相。
空相跟空性是不太一样的,空相是破除相的东西,
表示相本身是缘起性,是刹那生灭性,是无常性,
是空无自性,是无我性,叫做空相。
空性不是这个意思,空性是空无自性,求其体性不可得。
一个是空相,是站在事相的角度讲的:
空无自性,求其体性不可得,讲空性,是站在体性讲的,
植物跟矿物空无自性,没有自体性。
那么,为什么我们讲心又讲空无自性?万法回归一心,
讲心空无自性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回归到一心,
回归到真如的时候,讲空无自性,
这个时候叫做:不立知、不立见、不立相、不着一法。
如果说真如有其自性,是说:真如是存在的。
如果说:诸法空无自性,
那么如来百千万劫所修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即成断灭
(这句是说:把空无自性当作“空”,会落入断灭。——
整理者自解。)——佛不作如是说。
佛所说法,不偏事、不偏理,
佛陀说法不会落入常见,也不会落入断见。
如果说诸法是有,即落入常见,如果说诸法是有,
求其体性不可得;如果说诸法是无,就会落入断见。
那么你今天在这里听经闻法,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
便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是断灭嘛!
所以,诸法不能讲有,也不能讲无——如来不作如是说。
何以故?皆有过故。如来说法不落两边,既然没有两边,
当然就更没有中道了——中道是对治两边的,
有两边才显中道啊!没有两边,哪来的中道呢?
没有两边就没有中道。
所以,佛陀在心的角度来讲,讲空无自性的时候,
动物空无自性,植物空无自性,矿物也是空无自性——
显空相不生不灭的时候,
是这样讲的。讲空性则不是这样子的。

讲空性是说:我们今天,诸法空无自性,
求其体性不可得,站在理上讲的“空无自性”。
但是,你讲空无自性也不对,如果我们的心空无自性,
那么就变成断灭了。所以,后面又补上一句,
说:诸法回归一心,心有其自体性。
这个时候才讲心有其自体性,就是存在的一颗般若、
摩诃般若的心,就是佛性、就是如如、就是第一义谛心,
它是存在的;但是,没办法说。
如果不存在,我们修行做什么?
如果我们大家都没有佛性,你今天要修什么行呢?
所以讲空无自性,是不立知、不立见、不立相、不着一法;
讲有其自体性,是说:我们有佛性,它是存在的。
所以必须讲:诸法有其自体性。
所以,这个时候就变成,胜义无性。
胜义无性就是说:诸法空无自性,但是不离第一义谛;
诸法虽然不生不灭,空相、空性;
但是,当下就是不离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心就是佛的心,
所以这个第一义谛,就是成佛的临门一脚,
说:了诸法无性,好入第一义谛。理不离事,事也不离理,
理外无事,理外无理。理如,事就如。
如则无相,如则无念,如则无所住,如则毕竟空,
如就是平等,法界如,诸佛心如,众生的心还是如。
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诸法如义,就是证得第一义心。
第一义心叫做诸法如义,万法皆如,
就是佛。体如、相如、用如、因如、
缘如、果如、事如、理如,万法皆如,叫做佛的心。http://yxxf11.blog.163.com/blog/st...01491974124779/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2-01 12:0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707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