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001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三十七菩提分法
三十七菩提分法
菩提分法
(巴利文:bodhipakkhikā dhammā、bodhapakkhiyā dhammā;
梵文:bodhipakṣa dharma),有三十七项,即三十七菩提分法,
又译为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品助道法,为四圣谛中道谛的仔细开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8%B0%9B.
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内容,是趋向解脱、获得证悟的道路。
菩提,意译为觉,是觉悟的意思。分,有条件、要素的意思。
法,是由释迦牟尼所发现、教导的修行法。
字面上来说,菩提分法,意指成就觉悟的修行方法。

分(巴利文:pakkhiyā),
字根来自于巴利文:pakkha或梵文:paksa,意指鸟类的双翼。
由此字根引申,巴利文:pakkhiya,或梵文:paksya、paksika,
原义为亲族的资助,有帮助、助益的意思。
因此觉音在《清净道论》中,用巴利文:upakara来取代pakkha,
解释它的意义为助成觉悟。那连提耶舍译《阿毗昙心论经》
将其译为「三十七助菩提分法」。

在北传《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
以及南传《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
《小部》中,已提到菩提分法这个名词,但只有提到七菩提分法,
也就是七觉支。虽然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
五力和八道支都已经被提到,但并未被称为菩提分法,
也未提出这些法可以被并称为三十七菩提分法。
直到《增一阿含》以及《增一阿含》、
《中阿含》的别出单经,才开始提到三十七菩提分或其同义词。

早期的各部派论典中,也未提到三十七菩提分,
但已经开始对菩提分法进行汇整,如分别说部
《舍利弗阿毗昙论·非问分·道品》记载了佛陀说过种种道,
并将菩提分法按增支法归结为:一种一支道,一种二支道,
二种三支道,九种四支道,六种五支道,六种六支道,
三种七支道,三种八支道,三种九支道,三种十支道,
一种十一支道,涵盖了「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三种四支道,
两种五支道,一种七支道和一种八支道。
直到北传的《大毗婆沙论》及南传《弥兰王问经》、
《清净道论》之后,才开始使用三十七菩提分这个名词。

说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论》对此进行了解释,
有说是相关契经年代久远而隐没了,
还记载分别论者立「四十一菩提分法」,此外再加上四圣种。

菩提分法是佛陀自觉证道之法和最后付嘱之法,
三十七菩提分法分为七种:
四念住:
1.身念住,观身不净;2.受念住,观受是苦;
3.心念住,观心无常;4.法念住,观法无我。

主要对治执身为净、执受为乐、执心为常、执法为我的「四颠倒见」。
四正勤:
1.未生恶法令不生;2.已生恶法恒令灭;
3.未生善法令出生;4.已生善法令增长。

精进的重点在于行善去恶。
四神足:意为产生精进的基础。
1.欲神足,欲得见道;2.勤神足,精勤习禅;
3.心神足,心神专一;4.观神足,正确观想。
五根:修习佛法的根本所在。
1.信根,深信三宝;2.精进根,修行不懈,指「四正勤」;
3.念根,忆念正法,指「四念处」;4.定根,修习禅定;
5.慧根,开发智慧。
五力:由五根产生的五种力量。
1.信力,坚信真理;2.精进力,修四正勤的力量;
3.念力,破邪、念正的力量;4.定力,治心一处的能力;
5.慧力,产生智慧的能力。
七觉支:修习止观的注意事项和感受。
1.念觉支,忆念集中而念念分明;
2.择法觉支,选择正确、适宜的修法;
3.精进觉支,任何阶段都不能懈怠;4.喜觉支,修禅定得到的喜悦;
5.轻安觉支,得到的轻松安适感觉;6.定觉支,摄心不散深入禅定;
7.舍觉支,舍一切念,不即不离。
八正道:
1.正见解;2.正思惟;3.正语言;4.正行为(正业);
5.正职业(正命);6.正精进;7.正意念;8.正禅定。

1.^ 《大毗婆沙论》:「问:何故名为菩提分法?
菩提分法是何义耶?答:尽、无生智,说名菩提,已究竟觉四圣谛故。
若法随顺此究竟觉,势用增上,此中说为菩提分法。」
《阿毗昙毗婆沙论》:「何故名助道法?助道是何义?
答曰:尽智、无生智是菩提,此诸法随顺彼法,
助彼法,是彼法分,势用胜故,名助道法。」
2.^ 印顺《辨法法性论讲记》:
「菩提译义为觉,分是条件,就是因素。要成就大觉,
就要具备这些支分。菩提分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分,这都是完成大觉所要修的事。」
3.^ 《杂阿含经·七三三经》:「佛告比丘:所谓觉分者,
谓七道品法。然诸比丘,七觉分渐次而起,修习满足。」
《杂阿含经·七三七经》:「佛告诸比丘、比丘尼:
七觉分者,谓七道品法。
诸比丘,此七觉分渐次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
4.^ 4.0 4.1 《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世尊即诣讲堂,
就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当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证,
成最正觉,谓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
七觉意,贤圣八道。汝等宜当于此法中,和同敬顺,勿生诤讼,
同一师受,同一水乳。于我法中,宜勤受学,共相炽然,
共相娱乐。比丘当知,我于此法,自身作证,布现于彼,
谓贯经,祇夜经,受记经,偈经,法句经,相应经,
本缘经,天本经,广经,未曾有经,证喻经,大教经。
汝等当善受持,称量分别,随事修行,所以者何?如来不久,
是后三月,当般泥洹。」
5.^ 《增一阿含经·序品》:「时,大迦叶,问阿难曰:
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
及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
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
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
便说此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
心意清净。是故,迦叶!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
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
一偈之中,尽具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
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
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意清净者,则不颠倒;
以无颠倒,愚惑想灭,诸三十七道品果,
便得成就,以成道果,岂非诸法乎。」
6.^ 《增一阿含经·阿须伦品·六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
便有三十七品出现于世,云何三十七品道?所谓四意止,
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真行,
便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
7.^ 分别说部《舍利弗阿毗昙论·非问分·道品》:
「有人出世,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种种因,
种种门,种种道,种种向道。今当集诸道门:
有一支道、二支道、三支道、四支道、五支道、六支道、
七支道、八支道、九支道、十支道、十一支道。
云何一支道?身念处,是名一支道。
云何二支道?定、慧,是名二支道。
云何三支道?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
空定,无想定,无愿定,是名三支道。
云何四支道?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四禅,四无量,
四无色定,四向道,四修定,四断,是名四支道。
云何五支道?五根,五力,五解脱入,五出界,
五观定,五生解脱法,是名五支道。
云何六支道?六念、六向、六出界、六明分法、
六悦因法、六无喜正觉,是名六支道。
云何七支道?七觉,七想,七定因缘法,是名七支道。
云何八支道?八圣道,八解脱,八胜入,是名八支道。
云何九支道?九灭,九次第定,九想,是名九支道。
云何十支道?十想、十直法、十一切入,是名十支道。
云何十一支道?十一解脱入,是名十一支道。」

8.^ 《大毗婆沙论》:「有三十七菩提分法,谓四念住,
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
世尊虽说菩提分法,而不说有三十七种,
但说七觉支名菩提分法,云何知然?
经为量故,谓契经说:『有一苾刍,来诣佛所,
顶礼双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如世尊说,七觉支者,
何谓七觉支。世尊告曰:即七种菩提分法,名七觉支。』
问:菩提分法,有三十七,何故世尊唯说七觉支名菩提分法?
答:佛随苾刍所问而答,苾刍唯问七觉支故,
佛唯说七菩提分法。若彼苾刍问四念住,
乃至若问八道支者,佛亦应随彼所问,一一而答。
复次、彼契经中唯说无漏菩提分法,唯七觉支一向无漏,
故偏说之。余通有漏故,彼不说。
有作是说:余契经中,亦具说有三十七种菩提分法,
时既久远,彼经灭没,云何知然?
如彼尊者达罗达多作如是说:世尊有时说一道支,有时说二,
乃至有时说三十七,即三十七菩提分法,如斧柯喻契经中说。
于三十七修道法中,若唯取决定者,则应说七种修道法,
谓七觉支唯无漏故;若唯取不决定者,则应说余六位修道法,
谓四念住,乃至八道支,通有漏、无漏故;若通取决定、
不决定者,则应说三十七种修道法,谓前六位,及七觉支,
故三十七菩提分法,亦是世尊契经所说。」
9.^ 《大毗婆沙论》:「分别论者,立四十一菩提分法,
谓四圣种,足三十七。」
维基百科*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27 07:58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图 1.



四正勤包括四种正确的修行方法:
1.已生恶令永断,对已生之恶,使永除断。
又谓五盖等烦恼心,离五种善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断除,
不令更生。
2.未生恶令不生,对未生之恶,使更不生。
又谓五盖等烦恼恶法,今虽未生,后若生时,
能遮五种善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不令再生。
3.已生善令增长,对已生之善使增长。又谓五种善根已生,
为令增长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不退失。
4.未生善令得生,对未生之善使生。又谓五种善根虽未生,
为令生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得生。

四正勤,也称四意断、四正断、四正胜
(巴利文: sammappadhāna; 梵文: samyak-pradhāna,samyakprahāṇa),
在三十七菩提分法中,
其为四种正确修行方法的努力实践。也就是精进策励的意思,
就是指以精进不懈的努力去修行,断除懈怠等障碍。

四正勤包括四种正确的修行方法:
1.已生恶令永断,对已生之恶,使永除断。
又谓五盖等烦恼心,离五种善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断除,
不令更生。
2.未生恶令不生,对未生之恶,使更不生。
又谓五盖等烦恼恶法,今虽未生,后若生时,
能遮五种善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不令再生。
3.已生善令增长,对已生之善使增长。又谓五种善根已生,
为令增长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不退失。
4.未生善令得生,对未生之善使生。又谓五种善根虽未生,
为令生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得生。

其中五盖,即五毒(贪瞋痴慢疑),
是指: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悔盖、疑盖。

五善根则指: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1.^ 《俱舍论》(卷二十五):「何故说勤名为正断?
于正修习渐习位中此勤力能断懈怠故,或名正胜,
于正持策身语意中此最胜故。」
2.^ 《三藏法数》:「正谓不邪,勤谓不怠。」
3.^ 《智度论》(卷十九):
「四念处观时,若有懈怠心,五盖等诸烦恼覆心,
离五种信等善根时,不善法若巳生为断故,未生为生故,
勤精进信等善根未生为生故,已生为增长故,勤精进。」
维基百科*


其为四种正确修行方法的努力实践。也就是精进策励的意思,
就是指以精进不懈的努力去修行,断除懈怠等障碍。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27 08:0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545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