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74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04:00 ~ 4:30 資料庫備份中,需等較久的時間,請耐心等候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心性與心識

圖 1.



智敏 慧華金剛上師開示錄*
心性為佛性、菩提心、不生滅心、不動心、無住心,
能起種種的淨用、廣度眾生之用。而心識則為眾生心,
由此生起能所心、分別心、是非心、對待心、人我心等等,乃妄用。

密宗,行者在菩提道上,大分有兩種修持的方法:
一種是解脫道,一種是方便道。

解脫道:是以諸佛自己修證成佛的方法來修持,
亦即安住明空三摩地,而證無上正覺,
如祖師所言:「安住圓覺一心,修持萬行無失」。
又如《圓覺經》所說:「遠離諸幻,覺心不動」,住於不動心。

不論上座之修持,或下座於日常生活之行住坐臥,皆應如是
安住任持,歷境驗心,既安住於不動心,即易離開心意識,
無念而又不昏沈,久久自性光明自然現前。
即使未到自性光明現前的時節因緣,亦有各種形相、
各種顏色的明點,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自然現前。
若於修持當中,不能離開心意識,不能無相、無念、無作,
此時即須持咒,承本尊咒力之加持,護持自己息妄顯真,
開悟、保任、澈證、度生,十地菩薩倘需咒力護持,何況地前?

而方便道:乃隨順眾生的喜好、習性而修持的方法。
在密宗,如各種事項儀軌、氣脈明點,乃至最後雙運。
這個修持方法,流弊很多。修氣脈明點,
如果沒有師父在身邊指導,恐有偏差。至於雙運,
假使不能無住、不能沒有欲念,則反有墮地獄之險。
試想我們既是血肉之身的凡夫,誰能既雙運而又沒有欲念?
這通常要到七地以上的菩薩,才能有此功力,以 光蘊身雙運,
以表自性與法性雙運。

至於本宗的修持,
承華藏祖師融合了藏密寧瑪巴的無上密心法和中土的禪宗、淨土宗、
及天台宗的菁華,而成了我們的專修和心要,
亦即「圓覺一心」的修持方法,這是祖師所累積的成功經驗。

● 我們在修持當中,對外不住相,這就是外覺,
在禪宗為「無相三昧」、在天台為「假觀」。
不住於相,了知一切相是幻,即是如幻三摩地。

● 最近的七佛,他們修持成佛,留下了成佛的偈語,
都不離如幻。而內不住心念,這就是內覺,在禪宗為「無念三昧」、
在天台為「空觀」。

● 內覺不住心念,亦即離開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了知身心都不可得乃至外不住塵相、內不住心念,
雙離空有兩邊,這就是直覺,在禪宗為「無住三昧」、
在天台為「中觀」。因為離有邊的緣故,所以不住幻化,
離空邊,即不住空相,如在淨境,亦不住淨相。
如是惺惺寂寂,寂寂惺惺,
當下直觀此「圓覺普照、寂滅不二」的真心,
則能直顯法界真空之體性。

體性,本離言說相、離心識相。但可藉言說為喻,作標月之指,
則此真空性,即如華藏祖師《心要經》中所說:「無相無不相」。
攝用歸體,無一切相;由體起用,則如幻地顯現一切相,
現情世間之六道有情,現器世間之山河大地,現時世間之過去、
現在、未來三世。究其根源,
則又如《心要經》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我們的真心、自性,名為「一心」。這個「一」,
並非指數量而言,而是絕待之義,沒有對待、無可比擬。
此一心,又分三大:體大、相大、用大。

● 體大,即法身,四聖六凡本來圓滿具足,無生滅、常斷、
增減、來去,永恆不動,猶如虛空性,究竟遍滿十方,
超思量、離言說,無相,無染,無思、無見,無始、無終,
非生、非滅,成住壞空四相不能遷移,無來、無去,過去、
現在、未來三際不能更易。能如幻地現法界一切相,
又能如幻地起法界一切的大用。

● 相大,又分淨相和妄相。淨相為報身,即自性本具、
萬德圓滿之依正二報;具有破無明之大智光明,遍照法界;
具有 具實了知諸法如幻、自性清淨不染之真智慧。
至於廣義來講,此相大包含一切的妄相,即遍滿法界之情世間、
器世間、時世間之一切相,以及妄心、妄境、能所分別、
是非動靜,一切諸相,乃至見境、見智、見光、見佛,
悉皆統攝於情見,皆為情見妄相。

● 用大,也分淨用和幻用。體大為法身、相大的淨相為報身,
而用大之淨用則為化身,能隨緣引領廣度一切的有情。
此即聖者在塵不染,既俗而真,不住生死、不著涅槃,
不離本際、不捨大悲,體用如如,理事無礙。至於用大的廣義,
就包含幻用在內,即是十方三世盡法界,
所有情世間的生老病死、器世間的成住壞空、
時世間的生住異滅,無一不屬於自性起用。

而體大、相大、用大的總合,即謂之一心、謂之本性。
是以一心含攝如如不動的本體(體大)、四聖六凡十個法界、
一切的淨土穢土(相大)、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以及一切生物的生老病死、一切物質的成住壞空、
一切時世間的生住異滅(用大)。在理上講,一心三大,
一念馬上就到;而在事上來講,一切相都是同時如幻而現。

以是之故,凡是真正證到體性者,曠劫無異一念,
無量的劫在他心中和一念是一樣的,這叫做「念劫圓融」,
一念和無量劫是圓融不二的。之所以能夠圓融不二,
只因 深住體性, 一念之明空寂照與無量劫;明空寂照不二。
因為不論億億萬萬的劫,都是如幻而現。而匯歸於體性,
就是究竟不動,無相、無念、無住。

此「一心」,又分為「心性」和「心識」兩種。心性是體,
心識是用。心性為佛性、菩提心、不生滅心、不動心、無住心,
能起種種的淨用、廣度眾生之用。而心識則為眾生心,
由此生起能所心、分別心、是非心、對待心、人我心等等,
乃妄用。所以修心成佛,唯有 轉眾生心為佛心,即不動心,
時時住於不動的體性。在日常生活中,六根六塵絕緣,
清靜的心性自然現前。

此「圓覺一心」之修持,雖直截究竟,但眾生無始塵垢厚重,
故須兼仗密法,承三根本、三寶之加被護持,始能即身證此一心。
而本宗的本尊法,簡修、專修、心要,就是融攝此二者,
既得本尊與三根本、三寶之加持以為外緣,
復依「圓覺一心」之修持而內證,實為至圓至頓之無上心法。

本宗的本尊法,是以蓮師和度母為本尊。我們之所以要以蓮師、
度母為本尊,就是要依蓮師、
度母法報化一體三身的悲智力願而修持,做為外緣。
為什麼要以本尊為外緣呢?因為佛性乃眾生本具,並非外來,
但以六塵遮障,不能顯發。是故修持之行者,
須承本尊三密無上的加持力為外在之因緣,
而顯發自心本有、本具的佛性。

因為佛性雖然是眾生本有,但被煩惱障、所知障所遮蔽,
不能實際接受到法界諸佛法流的加持。唯有修習無上密法,
令眾生心垢漸除,最後自性光明乃能自然顯露。
如是即能上承無量諸佛的法流,與十方諸佛同一體性;
下攝一切眾生的心念,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攝用歸體,
一切即一;由體起用,一即一切。攝用歸體,一切都歸到一,
攝歸體性;再由體性起用,一即一切,
體性能現一切萬法,起一切的悲智力用。

專修法的每一段,都不離密咒、智光、悲願。即使僅修此專修,
亦能成就法報化三身。但絕非單以言說、意解,
或散亂修持所能證。必須 仰承上師、本尊及護法的加持力,
自己的大悲願力及精勤修持的功德力,以及法界的體性力。
法界的體性力不是外有,而是眾生本具。眾生之所以能成佛,
正因為自己心中,本具此生佛不二之佛性。此佛性住於眾生的身心,
猶如父母的遺傳因子,是眾生本有。

這個基因,不因父母在生而有,也不因父母過世而滅,
永恆常住於眾生身中。猶如法界之體性佛性,
恆住於一切眾生的心中。本宗的弟子們,所修即是修此體性,
依此體性為根本而起修,時時處處、心心念念不離此體性,
乃至到最後證果,亦是證此體性。此即體性法, 修處即證處,
所修與所證不二。

然而,修持固然是修體性法,但實證此體性,
尚須有深厚的善業因緣,積聚廣大的福德資糧,才能現證。
親證體性,除了祖師所傳的「一心三觀」之外,
蓮師還傳過一個極其簡要的口訣。我們常說:「法身猶如虛空」,
但是虛空卻不是法身。
唯有虛空與我們自己的「覺」合在一起,才成為法身。

而此「覺」究竟為何?就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沒有妄念、
沒有昏沈、沒有無記的思想。如何將我們的覺性與虛空相融合?
就是把我們的念頭,一直去觀照宇宙的大空。
我們若能總是將自己的心念,住於虛空,如此久久,忽然之間,
就忘記了色身的存在。因為我們平常所想的,都是自己的身體,
所見、所聞、所接觸的,也都是自己這個身體。

倘使我們把自己的意識,都注念於虛空,
總是去觀照宇宙無邊的大空,
漸漸地對自己色身的執著自然日漸減弱,到最後,忽然之間,
忘掉了自己色身的存在,此時即泯除我執。眾生所以不能成佛,
只因我執為礙。既然忘掉了自己,唯存覺性與虛空,
則覺性自然與虛空融合,契入法界大空,當下就證到空性,
乃至匯歸毗盧性海,證到諸佛的法身。

證得法身是為根本,再依過去所發的菩提大願,
由體起用,現報化二身,廣度眾生,究竟圓滿。
這個成佛的方法,何其簡單!只要時時把自己的心,
注念於宇宙的大空。 如果福德因緣不夠的人,恐將掉到空定裡,
以空為足。所以一定要作種種的善業,發廣大的菩提心,
要以度盡眾生為己任,即能不滯於頑空。

當忘掉色身,唯存覺性與虛空融合,當下無念而又明明了了,
此其時,要自己認證:這個明明了了而又無念、
匯歸於空的覺性,就是我的本心、本性。經云:「佛在自心」,
即指這個佛性就是我們的真心。現證此心,
需時時住於法界大空,無相、無念、無願,而又不昏沈、
不無記。假使不能當下如此,我們當依法持咒觀修,
承本尊三密的加持,而到此妙明境地。

現證佛性,既然這麼容易,為何在顯宗要三大阿僧祇劫,
而在下三部的密法,也要十六生之久?只因為眾生不知道:
宇宙的大空跟自己的覺融合在一起,就是自己的本心、本性。
又因眾生菩提心不發,念念為我謀求,能所對立,不能悟入。
而且限於宿業,不能從解脫道直入,而喜好在事相儀軌中迂迴。
又不信世間夢幻泡影。明明看到有這麼多的事事物物,
這麼多的六道有情,這麼廣的山河大地,怎肯相信這些是虛幻的呢?

人類的習性,已不是一朝一夕的累積,已經是無量劫的習性。
這根深蒂固的思想習性,多不可計。所以有緣修持無上部密法,
實多生多劫的福德,方能承本尊的加持,令自己此生默契體性。
修持中有一點特別要注意。自性光明忽然現前,
與法界光明打成一片,此時非常重要,成證與否,
就靠這一點:此時絕不可高興,一高興這個光明就隱掉了,
需了知此法界光明,乃自心法爾所現,為自心本有的光明,不取不捨。

平時或有種種形象的光明、或是有種種的境界,
也都是自心所現,是自心本有。一切的光明,都是內光外顯,
都是自心的光明;乃至不論什麼境界、證境,曉了一切一切,
都是自心所現。但以智慧照了而安住;並非住於光明,
亦非不住於光明,乃智照光明體性的不動恆寂,明空雙運,
圓覺普照,寂滅不二。

平時或有種種形象的光明,時時如是觀想安住,成為習慣,
最後捨報之時,自能安住此明空雙運,而證寂滅。
十方無量諸佛,也都是如此入滅。諸位仁者啊!這點非常要緊,
務必牢牢記住。安住於此明空體性入滅,
這就是華藏祖師講的:捨報的時候,禪定安住,
就能證入實報莊嚴土,也就是十地菩薩的境界。
此即明空大定。《心要經》上說:此明空三摩地,
是成佛的不二法門,也是一切眾生入大解脫之門。  
此明空雙運的明空三摩地,其境界,
正如同明朝的大德張拙所寫的一首詩:
心光寂照遍恆沙,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
去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華。

自心的光明,遍照於整個法界,如恆河沙那麼多的諸佛剎土。
其中一切的四聖六凡,都和我同一體性,是融合在一起的。
我們要達到這個明空大定,唯有無念,自性光明自然會現出來。
當自性光明現前之時,或安住明空大定之時,
只要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對六塵,略微攀緣,
這個自性的光明,就突然滅了,不現了。

● 假使想:「我要把煩惱斷除」,則你永遠斷除不了,
因為你又多了一個心,多了一個「我要去除煩惱」的妄心。
因為煩惱本來是幻的,只要安住明空三摩地,就沒有煩惱了。
假使你不安住於此明空大定,而只想除煩惱,一天一天一直除,
這個煩惱滅了之後,那個煩惱又一直來。所以從無上乘來講,
這不是減病,反而是增加病,增加眾生的煩惱病。

● 倘使又想:「我要證到真如、體性」,如此也非正道,
為什麼呢?因為一存此心,就不能達真如。真如不是「想」就能到,
反而正因為有「想」而不能到。因為有個「我」在想,有能、
有所、有對待,不能泯除能所。當然對於剛開始學佛的人來講,
有這樣的發心,是很了不起。但是真正修一乘法,就不正確。
這樣想,別說這一生,即使百千萬世也不能到。
必須除想,要無念,自能契入。

● 自心本即包含所有法界,遍滿於法界,只因為一念不覺,
才遊盪在三世六道之中,於是我們須得「循原路回家」,
若能放下妄念,又不昏沈而明明了了,則當下就到。

但這個當下到,也必須有福慧資糧。願力、三根本、三寶的加持,
精勤的修證,再加上我們自性本有的、內在的佛性。
佛性恆常都在眾生心中默默地薰習,令眾生迅速覺醒。
只因無始的塵障太深了,所以要修無上密法,要發大菩提心,
以恆常久遠的心來修持,才能成就。證得體性之時,
即使宇宙間一切的珍寶,都不能比擬。

● 自心時時安住明空三摩地,或於行住坐臥、
見聞覺知一切境上,時時返聞自性,時時住於不動心,
而外在的色身起用,則隨順世間的因緣,對一切境如幻應對,
如《六祖壇經》所言:「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因了知如幻,故當隨順世緣、
諸根起用之時,仍能安住不動心,自性不染,
是以不為一切惑業煩惱所侵損,故無所罣礙。生死涅槃不二,
都是如幻而現,所以不耽染於生死、亦不欣慕於涅槃。

安住於明空大定,即超越生死、涅槃兩邊,於此二邊法爾不住。
起用之時,因不住涅槃,故能隨順世緣,因不住生死,
故能無所罣礙。但是我們隨順世緣,不是隨緣流轉,
而是要隨緣度眾,要發心廣度眾生,而以度盡眾生為己任。
(以下傳法內容從略.....華藏世界第39期)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15 09:47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智敏 慧華金剛上師開示錄*
此「一心」,又分為「心性」和「心識」兩種。心性是體,
心識是用。心性為佛性、菩提心、不生滅心、不動心、無住心,
能起種種的淨用、廣度眾生之用。而心識則為眾生心,
由此生起能所心、分別心、是非心、對待心、人我心等等,
乃妄用。所以修心成佛,唯有 轉眾生心為佛心,即不動心,
時時住於不動的體性。在日常生活中,六根六塵絕緣,
清靜的心性自然現前。

智敏 慧華金剛上師開示錄*
因為佛性雖然是眾生本有,但被煩惱障、所知障所遮蔽,
不能實際接受到法界諸佛法流的加持。唯有修習無上密法,
令眾生心垢漸除,最後自性光明乃能自然顯露。
如是即能上承無量諸佛的法流,與十方諸佛同一體性;
下攝一切眾生的心念,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攝用歸體,
一切即一;由體起用,一即一切。攝用歸體,一切都歸到一,
攝歸體性;再由體性起用,一即一切,
體性能現一切萬法,起一切的悲智力用。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12-16 19:25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15 09:4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607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