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
慧律法师:《涅槃经》中所讲的常、乐、我、净, 这个就是今天我们稍微要发挥的题目。 我们刚刚讲的这个题目叫做:“我”不属于这个世间。 现在讲的《涅槃经》讲的常乐我净, 现在要讲:真常、真乐、真我、真净。
什么叫做真正的我? 真正的我,就是永恒存在的一颗解脱的心, 就是我们所讲的涅槃妙心。
现在来一个字一个字解释一下,佛陀讲的这个常,是对无常讲的, 为了让大家早日觉悟。 所以佛陀就讲世间是无常的, 你要提早觉悟,不管你追求什么,不管你拥有什么, 它都一直变化,刹那之间,没有一时,没有一刻不在变化。 佛陀为了让我们觉悟,因为从凡夫俗子要转凡成圣的过程。 第一,世尊就讲无常,破你一切的执着,这是第一步骤,无常。 世尊这个常是对无常讲的,好! 那么相是无常的, 世尊说:我们的这个真心是常的。 这是第二个步骤。
好! 如果执着有一个常,那又怕你堕入常见, 以为这个常是永恒存在,失去作用,佛陀又告诉我们最后一个, 无常是破除执着,常是存在着真心,无常跟常, 你统统要放下这个观念。 卡在一个常,这个仍然是不对的, 因此佛陀讲:那个叫真常。 佛陀为什么要一步一步来呢? 因为要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转识成智, 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没有种种的善巧、语言音声、 种种的方便,要把一个人引入佛陀的大寂灭涅槃海, 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刚刚初学佛法的人,佛是什么, 他连最基本上的定义都不懂,那么在这个修学佛的过程当中, 他会一直在文字相里面打转,认为无常、常、或者真常。 好! 最后佛的境界是什么,万象、万境本一如, 性相本来空,没有所谓的无常、常、真常,这个仍然是名相, 寂灭如如不动,究竟解脱,这个叫真常。 所以不得己的状况之下,还是用真常这个名相, 来诠释究竟的第一义谛,这个是不生不灭的境界, 非语言、文字、观念所能达到,只好用这样子。 这是第一步骤,常。
世尊讲的真乐,涅槃的心性当中拥有真乐。 我们今天不是苦, 就是乐,这个乐仍然是苦。 世尊叫我们:你要好好的冷静的观照一下, 我们所拥有的快乐,到底是什么叫做快乐? 我们把感官的剌激,追求无常的东西,一直认为这个是快乐, 而佛陀(说),这个不是真正的乐,真正的乐是离一切相。 换句话说,是不受任何的动摇, 情绪不受任何的境界而产生执着,那个是真正究竟寂灭的乐, 那个乐才是永恒的。
今天我们快乐一下,明天就失望;今天拥有,明天就失去。 所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乐,执着的乐, 我们这个乐是非常短暂的。 而佛陀告诉我们:这个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 是入于大寂灭涅槃海,那一种时时刻刻, 都在享受涅槃的清净妙心,这个就是真乐。
第三个就是所谓的我。 刚刚讲的我不属于这个世间, 这个就是要稍稍的解释一下。 '我'就是指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心,大般若的智慧海, 也就是萨婆若的境界,一切种智的境界,这个才是真正的'我'! 而真正的我,是究竟不生不灭的寂灭,它不属于生灭的世间, 所以,师父的题目叫作[我]不属于这个世间。 就是究竟解脱的真我,绝对不是属于这个生灭的世间; 可是它不离生灭的世间,不能离开生灭的世间, 而另外去找不生不灭的出世间。
现在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语言,就是用二个角度, 落入执着、分别,就判为你是世间人,不是解脱人。 一直在情绪的起心变化、动念,就判为你是生灭, 因为你摆脱不了生灭,缘起缘灭的假相,你没有拥有真我。 可是,你放下了这个假我,放下我执,了悟缘生即空, 缘起即空,缘灭仍然是空,了解一切法无生, 单刀直入的契入佛的妙心,这个就是出世间。 ——这样大家比较容易了解。
要做凡夫,是自己的问题;想要解脱变成圣人, 仍然是自己的问题。 善知识也只能给我们方便、善巧、引导。 所以,真正的我,是不属于这个生灭的世间;真正的我, 不属于这个缘起缘灭、假相的如梦幻泡影的世间。
最后一个叫做真净。 这个净是对不净讲的, 无明就会引发贪嗔痴,身口意就不净, 而这个真净就没有这种贪嗔痴、无明的东西。 除了无明存在, 会有贪嗔痴的起灭,变成不净的思想和行为以外, 还不能在清净心立一个'净',立一个净又变成了不净。 所以,真净就是不落入不净,也不立一个清净,才是真正的净。 如果说一个修行人,落入说:“我修清净行,我是清净, 你是污染的。”这个修行尚可而以,虽然就有志向清净可以, 还加入一个净,就变成动念的执着的污染。
现在要讲究竟义了,什么是真常? 就是不是无常,也不是常, 也不立一个常,叫做真常。 什么是真乐? 不是苦, 因为苦无自性;也不是世间讲的乐,乐也空无自性; 放下苦跟乐,也不立一个乐,这个叫做真乐。 什么叫做我? 不着一个意识型态的假我;也不落入强烈执着的意识型态的我; 也不立一个真我,彻底解脱意识型态、观念、不为假相所迷惑, 那一念的觉性就是真我。 什么叫做真净? 不是不净, 也不立一个净,在清净心中也不加一个净,不头上安头, 那个清净心,本自一如的清净心,就是真净。
一法不立,一尘不染,一丝不挂,那一种性相究竟解脱, 叫做真净,这个就是每一个人存在的佛性, 叫做《大般涅槃经》的思想。 《大般涅槃经》, 也许大家没有研究过,听起来有一点吃力, 现在我们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来诠释涅槃的意境。 刚刚讲的, '我'不属于这个世间,我们现在来发挥什么是真正的'我'。
诸位! 真正的我,用现在的名词,你要牢牢的记住, 就是:一、绝对的独立;二、绝对的平等;三、绝对的自由。
好! 这个名词模糊,再加二个字就更清楚,真正的我, “心灵”绝对的独立,“心灵”绝对的平等、绝对的自由, “心灵”绝对的解脱,这个就是真正的我! 什么叫真正的我? 就是绝对的独立。 那么,又为什么叫做绝对的独立呢? 所谓绝对的独立,就是独来独往,二六时中不依一物, 能所断绝,独立就是没有能所,它一直存在。 也就是说:不依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 宇宙所幻化出来的东西,来影响到我们的心性, 我们的心性完全绝对的独立,它不是对立的,见一切相, 心性就显发出来,立刻解脱。 因为他生活在不依靠任何的假相、 不依靠任何的缘起。
所以,慢慢体悟到生命的究竟本质,其实是解脱的, 其实是独立的。 我们现在没办法活到这种功夫, 我们今天不是依靠先生来过活,就是依靠老婆来过活, 要不然就是每天企盼儿女长大成人,要不然就是依靠钱, 希望有更多的钱,要不然就是依靠明天的荣耀,或者是权势, 希望我们的官当得更大。 所有众生的心, 都没有办法达到究竟绝对的独立, 都一定要依靠某一种东西来过日子, 因为依靠了某一件东西来过日子, 不晓得这种东西是瞬息万变的,而这个瞬息万变的世间, 是没办法让你依靠的。
所以,真正的我,是无所依! 二六时中,不倚一物。 是绝对的独立,绝对的平等。 真正的我是绝对的平等, 绝对的平等是什么意思? 就是悟到每个人的佛性, 究竟解脱真正的自我,了解生命缘起缘灭只是假相, 美丑、贫富、是非、恩怨,在一个证悟人的圣者的角度来说, 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你今天来凡夫俗子的这个地方讲是非, 在生灭无常的世间的这个众生来讲,他会产生动荡的意义, 因为他会执着是非、恩怨、善恶,来到了圣者他的面前, 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他也不会听,也不会着,也没有意义。
换句话说,是非恩怨到圣人的心中,它是寂灭的东西, 他证悟到一切法无生,究竟平等,你就是要害众生, 极恶的众生,法律惩罚你;但是,圣人会原谅你。 所以,佛悟到了究竟平等的心性,他不管你长得美、 长得丑、富有、贫穷,乃至你是一个残障的人, 或者你是一个强壮的人,这个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而己, 佛陀用究竟绝对平等的心性,看待每一件事情。 所以,每一件事情都平等。
真正的我是绝对的自由。 六祖讲:【道须通流,何以却滞? 】前念不生, 后念智慧不灭,就是涅槃,就是绝对的自在。 换句话说,你动到一个执着的念头,心里很不舒服, 你的心不自由,你被观念束缚住了。 譬如说,这个人你很计厌,你看到他的时候, 莫名其妙的一直起心动念,就是恨不得远离他, 恨不得刮他一巴掌,恨不得他早死。 记得! 你的心已经不自由了! 或者是他是你老板, 你拼命的阿謏奉承,你没有这个实力,想多赚一点钱, 是需要靠实力的,但是社会有时很现实,你的心不自由了。 你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依靠某一种相上去追求, 你失去了自由。 这个世间就是这么残酷,把我们绝对的独立、 绝对的平等,绝对的心性的自由、绝对的解脱, 化成念念的无明的执着,因为我们要活下来, 而师父现在讲的,这是佛的境界,佛陀究竟解脱的境界。
诸位要慢慢的调整,你是不是过着独立的生活? 你的心性是不是达到了绝对的平等? 你的心性是不是绝对的自由,不被烦恼所困住? 你今天有没有得到究竟的解脱? 如果有, 你就拥有真正的'我'。 所以,无上大般涅槃妙心的境界, 才是真正的真我;而我们的世间人拥有的,是可怕、 一个不净的色身,四大所幻化出来的假我,而且执以为是, 而在内心里面,从来就不懂得,歇即是菩提。 所以,我们一直惩罚自已,痛苦了自已,我们不懂得佛法, 佛法是尊重别人,解脱自我。 因此佛法的重点, 你一定要解脱自己;而这个解脱自己,不是很困难, 如果你肯,你也能够看到生命的究竟之相。
看一朵花,你就了解花,它不是花;看到一棵树你了解, 树其实没有真正的树相;看到一座山,慢慢的观照,事实上, 也没有一座山;看到一颗星球,事实上,也没有星球可得。 《楞伽经》叫我们见一切相,总得把它碎为微尘,见一朵花, 把它碎为微尘,你会了解花非花,花不是真正的花; 看到一棵树,把它碎为微尘你会发现,树并非真正的树; 看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仍然如是观照。 见一切相,总知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总是颗粒微尘所构成, 缘起缘灭的幻相,不实在的。
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如果你见到了种种的相,非相就是空相,若见诸相非相, 见到种种的相就是空,即见如来,因为不值得执着。 你就会体悟到我们每一个人,这个绝对独立、平等、自由, 解脱的如来藏性是什么,涅槃妙心是什么。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就见到了,我们真正的心性。 【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为什么要离一切相? 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体即空,不是实在的这个世间。 所以学佛,有修没修是别人的事情, 而我们一定要修。 修什么? 修离一切相。
记得! 真正悟道的人是寂灭的。 这个人对不起我, 对我有成见,背后说我是非,我看到他,我装作不知道, 没有这回事,我一样对你很好。 这个人支持师父, 赞叹我,你碰到,我一样对你好, 因为你的好坏是你的因果,不关我的事情,我的心性, 我必须对我自己负责。
因为真正有功夫的人,他 是时时降伏自我。 修行要抓到重点! 修行抓不到重点,今天来拜拜佛、 明天来诵诵经,回去习气照样,贪嗔痴照样。 诸位! 有念佛跟没念佛一样,有诵经跟没有诵经,答案还是一样, 不晓得说佛是模范,我们每念一声佛,就要朝佛的心性前进。 学佛的语言、学佛的妙心,学习佛的行为, 这个是真正念佛的人。 我们不知到这一层的道理, 佛法是不二的,我们今天来诵经,经是佛讲的, 经典所讲的我们要来调整自己,把心性契入经典。
所以,心性可以转经;不悟的人,经典转你的心性。 有一个祖师大德,他的徒弟,说:“师父!一切修行人, 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呢? ”他师父就说:“因为到大殿拜佛的时候,把佛当佛拜。 ”忘记了自己是佛,修行永远不能成就。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不懂。 有人问:“师父!那您到大殿的时候,把佛当什么拜? ”他说:“我也把他当佛拜啊! ”说:“那跟你刚刚讲的不是一样吗?”“喔! ”他说:“那大不一样,我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的心,三无差别。”
我们修行不能成就,是因为我们来到大殿把佛当佛拜, 就是能所不断。 我们不晓得,直下无心便是道, 我们就是佛,不知道这一层道理。 按照这样讲, 我们要不要拜佛? 当然要拜佛。 在未成道前要求佛加被, 当然要继续拜佛。 把佛看的很伟大, 可不能把自己看得很渺小,把自己看得很渺小, 那你这样失去了勇气,你们修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就呢? 你不自己断烦恼,靠佛来断,佛怎么断啊? 佛怎么断你的烦恼啊? 佛有办法断你的烦恼吗? 如果你自己不断,佛怎么来断你的烦恼呢? 你把佛的那一颗心,拿来自己用,佛就有办法断你的烦恼。
如果佛的心,我们不拿出来用,诸位! 佛念到死、 经诵到死,头拜到撞破了,头破血流都没有用! 在一个团体里面,谁先挑起事端,那个就不是真正修行人。 真正一个团体修行,是入于大寂灭,一切法无诤的。 如果我们有意见不同,可以用理性来沟通, 为什么用个性来沟通呢? 是不是, 为什么一定要顺着自己的个性去做事呢? 要想明心见性, 一定要先改个性。 佛性不用,用个性,诸位! 修行不能成就,就是这个道理。
真正的'我'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禅的心。 所以这个禅,是整个佛教的灵魂。
我们不懂! 末法时期,弘扬佛法的人很多, 把一个佛的心切成八大宗派,不晓得法法相通。 诸位! 八大宗派共一个佛心,不能弄错方向, 八大宗派都应互相尊重,因为它是不二法门。 念佛跟禅, 它是一不是二,我们讲的是真正受用的禅,不是枯木禅, 不是口头禅,不是那一些啃几个公案,背背几个公案, 就认为是懂得佛法的人那一种禅。 禅就是佛的心, 究竟解脱的心就是禅。 所以说,佛心真常妙乐的大我, 超越一切世间生灭无常,缘起缘灭之法。 因此说,懂得禅的人,就是懂得佛的心。
佛的心是什么? 就是超越世间一切表相。 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就是世间一切相都束缚不了他。 怀着一颗宇宙的心,过活我们现象界的每一分每一秒。 佛的心就像宇宙一样,不是只有纳百川,无量的宇宙、 星球,统统在佛的心里面。 诸位! 如果我们拥有佛陀的心, 了解真正的禅的这个功夫,了解真正的'我',你想想看, 还会在这个世间,拼老命执着这一点点的观念, 拼老命争执得面红耳赤,争得你死我活? 而且争的都是没有意义的,会吗? 不会的, 那么苦从哪里来呢? 一句话:困于假相,不能自拔,就是苦不堪言。
譬如说,生了一对儿女,女儿给她学钢琴, 儿子给他学画画,或者是珠算,企盼着—到了有一天, 这个女儿长大了、儿子长大了,他的父母用心良苦。 有一天,哇! 女儿交到不良朋友, 上网,十七、八岁就交到男朋友了,跑到别人家去睡觉, 他的内心里面痛,在家哭,可是,又不晓得怎么办。 对不对? 那个儿子怎么样子,家里生活过得好好, 不要,去流浪,跟那个不三不四的混,混那个小角色, 家里有温暧,他就是不要,他就不要父母管。 然后这个父母就会很伤心,会很难过,几乎活不下去。 ——这个就是困于假相!
那我们父母的关怀是不是就放弃了? 不! 当你己经尽力的时候,尽你的能力的时候, 父母亲该做的责任的时候,有时候, 儿女的业力不是父母亲所能掌控的。 真的! 你只能期盼、 只能祈祷你的儿女听你的话,将来成就, 将来做为一个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做为一个善良的人, 对这个国家、社会有所奉献,做一个伟人, 你只能这样祈祷,只能这样期盼,只能这样期望。 但不一定,他有他的业力,他时间到的时候,他会背判你。 为什么? 你曾经背判过别人。 为什么儿女会背判你? 你这一辈子当中,难道你没有背判过任何亲朋好友、 先生或者是老婆吗? 我讲的是两个角度的。
如果我们从小拥有了双重人格, 当然我们也曾经背判过别人。 换名话说,别人背判我, 也就是生命当中会常常发现的事情,它是一直存在的。 好! 我们困在假相当中,不能自拔, 现在我们就要从这个牢狱里面挣脱,你已经尽心、 你已经尽力了,就像我一样,我认真弘法利生, 好好的栽培这些徒弟,跟这些在家居士,对不对? 再来就是看你们的。 我没办法代替你们生, 没办法代替你们死,也没办法代替你们的苦恼。 师父只能把佛陀的心,用善巧方便的语言, 灌注到你们的心性当中,你们受益,我很荣幸, 你们不受益,那就等待未来的因缘, 毕竟结结佛缘,将来你们就会成就。
禅,它是超越肯定跟否定的。 意思就是说:当一个大彻悟心性的圣者,不是在你面前, 你赞叹他几句,他就会增加什么。 我这里常常接到这个e-mail 信件,太多太多人写信来, 感恩师父、赞叹师父弘法,他看到了...........在多遥远, 今天收到,他在哪里? 在苏联的边境,接近俄罗斯, 那个地方零下五十度,也来感谢师父。 这是他写的信,赞叹。 师父的心性不增,你赞叹我,不简单,你懂得赞叹三宝, 至少你修了功德、福报,总比造口业好。 今天你来否定我, 师父的心性也不会减少。 所以,一个大修行人, 不是因为你的肯定而荣耀; 也不是因为你的否定变成一种侮辱,他就失去勇气。 没有的!
诸法,法法本来空,没有赞叹、毁谤、批评。 法法本空, 没有所谓肯定,也没有所谓否定,超越了肯定跟否定。 就是懂得禅,这个就是真正的功夫,三昧的功夫! 无关于肯定,也无关于否定,全世界的人都否定你, 如果是佛陀,那也没关系,佛陀究竟解脱,跟肯定、 否定有什么关系? 禅就是佛的心,佛的心是生命的基因, 佛的心是生命的属性,禅是生命的实相。
先讲第一个,禅是生命的基因。 基因就是所谓的DNA, 无量劫来,我们的佛性就是一直存在,我们生命的基因, 就是一代传一代,一直存在。 换句话说,超越一切时空, 生命的基因就是佛性。 这个基因是一种比喻, 跟无形的佛性,用来比喻而已。 是比喻说,生命的基因, 这基因是DNA,也就是遗传因子。 这比喻就是说,佛性, 从无量劫来的生命,我们一直存在的, 只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它而已。 发现了,你就成佛了! 所以,禅是生命的基因。
禅是生命的属性。 属性就是佛性,也就是本来具足的意思。 生命本来具足之性,就是佛性。 所以,禅是生命的属性。
禅是生命的实相。 实相有几个具体的观念, 在这里要讲给大家听,什么叫做实相? 一、既具体又抽象; 二、即存在又超越;三、既洒脱又庄严,即无相又无不相。 诸法的实相是什么? 即具体又抽象。 什么叫做具体呢? 大悟的人,随境拈来,都是自性的开发,都是自性的展露, 处处流露佛性,哪里都是芬芳,哪里都是香气, 哪里都是庄严,它是非常具体的,它是很受用的。 内心里面有大般若智慧的人,无一时、无一刻不受用, 它是非常具体的。 可是,它又是很抽象,因为它不是语言、 文字,它又不是观念,又不是意识形态,说似一物即不中, 除了有证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不然说到死, 没有开悟,他不晓得那个是什么东东。
有的人听不懂说:“师父啊!我都听不懂, 到底那个是什么东东?为什么既具体又抽象? ”不用问那么多了,问这句就是没有开悟。 你好好的布置大殿,不用问这么多,听不懂也没有办法, 因为他没有悟入那种心境。 所以,今天来讲, 作为一个佛弟子,自然要向着佛道好好的去体会, 总不能念佛不晓得在念什么,诵经也不晓得在诵什么, 碰到最重要的开示,就说: “我没空!”那我有什么办法呢? 有的众生他是这样子的,你叫他来发心, 他会;你叫他来打法器,他也会;你叫他来扫厕所, 也没关系;碰到师父开示,就说: “我没空! ”这最重要的就停顿了,很可惜!
好,实相既具体又抽象,抽象它是摸不着,没办法。 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 眼睛看不到,不离眼睛; 耳朵听不到,不离耳朵;鼻子嗅不到,不离鼻子; 舌头尝不到,但是,不离舌头;身体接触不到,可是, 不离触;意攀缘不到,可是,不离意;不是六根、 不是六尘、不是六识,但是,就是六根、就是六尘、 它就是六识,就是当下! 就是你要有正知、有正见、 要有正受,那个时刻就是具足,就是具体。
因此,实相就是既具体,又非常抽象。 我们常常把佛性观念化,因为它很抽象,它不来不去、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你讲,佛性是犹如虚空, 他就把它观想一个很大很大的虚空,这样够大了吧! 你跟他讲佛性圆满,他就观想一个十五的月亮,还发亮。 说:我们佛性是圆满的,他还画一个圆圈,是不是像这样? 他不晓得,佛陀讲圆满就是没有无明、没有烦恼、没有执着, 叫做圆满。 圆满就是处处通, 无处不通,没有烦恼,也不立一个菩提。
所以,实相既具体又抽象,实相既存在又超越。 存在, 因为非幻不灭,我们的佛性是非幻,缘起如幻; 可是非幻不灭,真如实相不是幻化的, 我们的如来藏性是实在存在的。 可是,它是无相。 所以,既存在是又超越。 佛性就是这样,实相就是这样, 禅的心就是既存在又超越。 我们必须活在现实的状况之下, 活在现实的状况之下,就是存在; 我们今天大家都存在这个世间,又超越。 我们现在学佛, 就在学这个超越,众生只有存在,活在这个现实的世间里面, 他没有超越的智慧,所以,跳脱不出来,一直到死!
修行,世间人着于假相,修行人着于什么? 着于自己修的法。 亲近哪一个师父,就说:“我这个师父是最棒,是最好的。 ”从此以后,我们就不听别的法师的,不要去亲近别的道场, 这个就是可怕的法上的执着。 如果拥有佛陀的正知正见, 亲近哪一个师父,讲的不是一样吗? 怕的是那个上人是邪知邪见,披着袈裟,讲的是邪知邪见、 恶法、恶知见,可怕的是这个! 实相是既存在又超越的东西, 世间人只有存在在现实,可是,超越不了; 修学佛道的人也没办法超越,没办法超越就是他所学习的法, 卡住自己的观念。 记得! 佛陀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连佛陀所讲的法,那个观念统统要放, 那个才是正法。 何况非法? 何况不能解脱的法?
实相是既洒脱又庄严,内心洒脱,外相庄严。 内心洒脱是什么? 永远无诤,也不去看众生的过失, 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他内心里面早就洒脱得不得了。 无知是你的事情,不关我的事情,圣人只能怜愍众生、 可怜众生,圣人的心,早就洒脱、自在。 他又庄严, 就是不坏事相,所以,在座诸位,我们能够说, 一个佛弟子可以蓬头垢面吗? 头发象爆炸一样, 可以这样子那么严重吗? 还庞客族! 头发都快长头虱了还不洗,这样叫做修行人吗? 不是的! 修行人外相庄严,统统按部就班来, 什么时空就必须穿什么礼服。 你不是比丘, 我只有这一件黄色的衣服,再怎么妆扮都是这一件, 所以我没得选择,我是进入绝对的状态,手拿来就穿。 因为没有花花绿绿的东西,就是黄色的。
在家居士,该平淡朴实的时候,就平淡朴实; 如果你经济不错,要进入特殊的庄严的时候, 还是要拥有几套漂亮的衣服。 这是真的! 毕竟时空不一样, 内心解脱,既洒脱又庄严,这个才是佛法。 时空不一样, 不能说,在家居士来这里,像有的女众来这里, 看她这个脸快往生了,穿在家服装,也不修边幅, 也不稍微说简单整理一下。 说:“居士!你为什么穿这样子? 你的脸为什么没有气色呢?”她就跟师父讲:“哎呀!师父! 您不是讲这个修行人不要执着这个吗?”我说:“喔! 你弄错了,我讲的不执着,是不坏事相的不执着。 ”来到讲堂,今天是义工大会,诸位! 也得稍微妆扮一下, 简单的,这是礼貌。 但是,也不能妆扮得太过分,来了, 裙子穿得那么短,短到拜佛下去,后面比丘统统一片倒, 那怎么可以穿这样子呢? 穿这样子,就过份了。
好了! 我们有洒脱又庄严,也不是太浮华,但是, 也不太夸张,也很受用,也很庄严, 因此实相就是既洒脱又庄严。 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 什么叫做无相? 诸法空无自性,凡所有相,都是空相, 叫做无相。 无不相,不坏缘起。 无相就是性空, 无不相就是缘起,不坏缘起,缘起就是性空, 性空就是缘起,缘起性空同时,叫做实相。
世间人都是依常识,和五官感觉在享受这个世间。 为什么? 因为他没有依靠、没有学佛、没有听经、 没有闻法,所以,只有靠这个感官来享受。 譬如说看看电影啦! 世间人不学佛, 还真的不晓得要做什么呢? 租了一大堆的DVD来, 从早上看,因为不晓得做什么! 台风天,就从早上一直看, 一边看,泡面一直吃;看电视报告新闻,再看; 再玩那个什么? 电动玩具、线上游戏,玩这个网络, 玩到几乎不能自拔。 因为不晓得无常就迫在后面, 不晓得要赶快念佛。 因此世间人只能依五官刺激, 还有依常识。 常识就是后天所读的这个书本,所加进去的观念。
诸位! 修行跟不修行差很多。 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世间的人,读到博士,跟师父同样, 他没有受佛法的训练,你去骂这个博士说:“你笨蛋、 你无知!”他立刻发怒。 因为他接受的是后天的知识的培养, 这个是常识,这个常识、语言、文字, 他执着以为实在的东西, 因此他用自己的观念雕塑成自己的人格的时候, 那一种强烈的自尊心、优越感跟保护主义, 会使他自己很脆弱,愈读书就愈执着,就愈想保护自己, 就愈脆弱! 那跟师父,我受过佛陀的训练的时候, 你骂我笨蛋、无知,我一点都不会生气的,为什么? 无知是一个假相的名词,你骂我无知,我就真的无知吗? 是你无知,还是我无知呢? 你骂我无知, 我就变成无知了吗? 所以,你修行,你悟道了, 人家骂你什么,笨蛋、无知,就是这样,很洒脱:“喔, 是是,你骂,这是你的事情,不关我的事情。”所以, 一个世间人跟一个出世间人,生活的世界是完全不同, 小事情足以让这个博士烦恼、痛苦; 大事情也不足以让这个修行人痛苦和烦恼。
前一阵子一个硕士,念到硕士了,他女朋友只有提出分手, 当时去砍她三十几刀,最后就跳楼自杀。 你看,书读多少了?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所,念到硕士要博士班了, 你想想看! 所以,世间不究竟,就是这个道理。 书读很多, 由语言、文字、意识形态,所建立的观念、人生观, 是非常脆弱的;由我们的本性、本能,存在的般若智慧, 所建立的解脱思想、体系,它是非常超越跟解脱的。 同样的一个人,所过的生命观是完全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