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性识
图 1.
图 2.
图 3.
性识:性识之别,
性如水,识如波。性如金,识如器。性如体,识如用。 是故法性真空名相假有。
在古来高僧大德,所有的佛法里面很多都用种种的比喻,⋯⋯来让你了解分别、比较,体悟到本性是什么东西,因为本性是不可说, 不可说中一定要说,那么就必须藉重比喻。
慧律法师: “性如水”,我们的本性就像水一样,当我们受到无明的风一吹动的时候, 我们就产生种种的波浪,这个波浪就是一种烦恼的意思, 我们内在里面蕴藏着很多的这个烦恼, 我们的内在里面有无量无边的我、法二执, 这个识因为有分别跟执着的能力,所以就像波, 所以这个中间就少了一个比喻,就是无明比喻作风, 性比喻作水,经过了风一吹而产生了波涛汹涌。 这个“识如波”就是说我们对内执着自己的种子、根身, 对外执着器界,那么就会变成无量亿劫以来的烦恼, 所以水就像本性一样,本来就是止静的, 但是因为我们受到无始劫以来无明的风一吹, 我们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的波浪,这波浪就是识,就是识。
“性如金,识如器”,本性就像金子,它的材料都是一样的, 但是经过了特别的处理、雕刻或者是陶铸, 就变成种种的器皿不一样,所以,识如器。性如金,识如器, 这个种种的器具它的本质是金,可是这个本质是金, 经过种种的陶冶、陶铸又变成了器。
我们现在六道轮回的众生,面相不一样、肉体不一样, 这个是意识心的分别,所以正如器具个个形状不一样, 但是每一个众生佛性是相等,所以又像金子的质料, 因此我们佛菩萨是用本性来作为题材,来雕塑成三十二相; 而我们众生是藉着业力的题材来雕塑出六道轮回, 佛菩萨以本性来作为他们外形开展的支撑, 而众生是靠着他无始劫以来所造的各种不同的业力, 因此有种种的变化。那么,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讲, 譬如说水,H2O,水在常态来讲,25°C,它是液态的, 水在4°C开始结冰,它是固态的,水超过100°C, over, 超过100°C,就会化成水蒸汽,水的本质都是H2O, 但是因为能量的不同,所以它的外相也不一样。 六道轮回的一切众生也是如此,为什么讲外道的这个……, 我们一切的众生,外在的这个因素是受到内在业力的牵引, 也是一样的,六道轮回的众生跟这个例子是一模一样的, 人,灵性,我们受到了染污,我们就会一直往下沉。
灵性最大的染污两种,第一个是情,第二种是欲, 情是无形的束缚,欲是有形加无形牢不可破的, 比如说你的食欲,食欲,一天到晚吃、吃,就是吃、喝酒、 吃海产,这个食欲之强烈,还有就是好名的欲望,好色的欲, 那么这个情跟欲会染污我们的灵性, 所以佛菩萨把慈悲当作是他的本质,因此我们有几个阶段, 我们如果以爱来当作我们世间的角度,爱, 爱来当作我们世间的角度,爱的下降,降低叫做情, 爱受到了染污,就变成一种情。因为爱的定义比较广阔, 比较广阔,那么爱的束缚就是情,情的下降点就是欲,欲, 那么欲的最低的那就是占有,什么都是自己的, 最差的就是什么都是执为自我。我们爱的升华叫做博爱,博爱, 博爱的升华叫做慈悲,慈悲的升华叫做大慈大悲, 所以往下也有几个阶层,往上也是有几个阶层, 我们灵性因为受着各种阶层的能量不一样, 所以我们产生的这个外相也会不一样。比如说猪, 它的智慧就是比较低,因为它前世有造愚痴的这个业, 比如说,喝酒,造了这个愚痴的业, 或者说你今生今世出生成一只糜鹿,这个鹿肉是很好吃, 那么这个在森林里面或者是这个丛林里面, 都被这个狮子所追逐,噢!这个鹿原来前世就是猎人, 被杀的那个鹿,原来前世就是猎人,猎人,那么这个都是有感应力。
比如说,噢!这一匹马很漂亮,奔驰得……, 这一匹马从哪里来?噢!从画家, 一个画家每天都在画这一匹马的时候, 他全力以赴的意识都灌进去这个马的影像里面, 他还没有变马就已经把自己雕 塑成马一样了,马一样了。
在古来的上的唯识的时候曾经举一个例子 (古时上唯识课的时候举的一个例子): 以前在中国有一个画家,他要画出马的一百零八种姿势, 一百多种姿势,他就拼命地想, 他每天都在那边考虑这马是怎么样奔驰、站立、蹲着。 咦!想到九十几了,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有的马的姿势, 全部都画完了,他每天就坐在那边一直想着马、马……, 马的姿势,后来,想、想……,睡着了,他的太太一开门, 咦,竟然一匹四脚朝天的马,他老婆吓一跳,再把门关起来。 噢!怎么我家里……,明明是老公睡的地方, 怎么会有一匹马四脚朝天呢?等一下再一开,是她的先生, 她的先生一起来太高兴了,唉呀!四脚朝天的马, 没有想到这个姿势,赶快画起来。这个太厉害了, 这个非常厉害,这个影像非常厉害,影像非常厉害。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若有人画佛像——如果有人画佛像, 来世有佛出生必定得度。如果有人学习画佛像,学习画佛像, 他的八识田中里面全部都是佛像。 这个唯识这一门课程是很不得了,非常不得了的一门学问, 这个是一点都不迷信的,
我们每天对一个说:那个人很坏、很坏……, 无意当中那个人就会生病,那个人就会烦恼,叫做万夫所指, 怎么样?无病而死。人的这个心电力是很强的, 如果这个人干了坏事情,一万个人说他很烂、很坏, 他很快就会死掉。那个孩子若被诅咒,说:死囝仔! 还不早一点死。很奇怪!很快就会发生车祸, 这很奇怪的事情,人的这个念力是很强的, 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人不应该动一个念头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不应该造任何的口业来谩骂别人, 因为这个都会落入自己的意识,你可以骗天,也可以骗地, 你可以骗一切的众生,但是有一个人你一定骗不了, 那就是自己,因为你确实打妄语,你确实是一个造诬的人, 所以因为业力的素材不一样,你造什么善, 你必定得什么果报,你造什么恶, 那你必定逃不过这个果报的,不过这个善、恶, 那么全部要看发心,看发心,你的发心,而不是看外在的。 如果你是看外在的很容易会搞错了。 比如说我以前常常举这个金山活佛, 这个金山活佛他有相当的功夫,一个女众她得了这个肺炎, 她父母亲都没办法了,医生也宣布死亡了, 他就把她请进来房间里面,咦!把衣服脱起来,背靠背, 他用什么气,把那个病毒把它打出来,这是一种菩萨的行为, 如果你拿凡夫来看,那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论心, 菩萨是论他的心地上发什么心,而不是论身, 所以,大像不走小径,就是真的行菩萨道的人, 他不会拘泥于某一些小小的戒律,就算犯戒, 能救度众生他一样犯戒,比如说不持午是犯戒, 你过午吃饭,你就犯这个持午的戒了,对不对?晚上有吃, 在佛的戒律是不允许的,可是你晚上要讲经, 你明天早上要念楞严咒, 那么因此在小乘的戒律跟大乘的菩萨的戒,他那是舍小取大。 我要讲经说法,我一定要吃,我不吃我没有办法,是不是? 这个就是大像不走小径,大像一定走大路的, 就是大菩萨的弘法利生,他有某些是没有办法持的, 因此这在告诉诸位,是说我们修行是看发心,无量亿劫以来, 也是看你的起心跟动念,因此我们还是要斟酌, 真正找到他的根源,不要说看到外相,被他蒙蔽了, 乱乱地诽谤,这样子只有造口业的机会。
底下,“性如体,识如用”,性是我们的本体, 意识就是我们产生出来的作用,产生出来的作用, 其实体、用本身就是一如的,所以“法性真空、名相假有”, 名相就是外在的表相,你安插任何的名词,这个都是假的。 我们人从小时候,教书就告诉你这是一棵树, 你就不能讲:那是一朵花。 我们从小就是教育这种累积的执着的教育, 会造成我们今天的这些痛苦的原因, 是因为我们没有佛法的知识来破除名字相、文字相, 所以世间法的,愈教育就会愈执着;佛法的, 愈教育就是在破除这些执着。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一世没有碰到正法, 那么他不可能逃过名相上的束缚,比如说人家说你好, 你情绪就会很好,人家说你坏,你的情绪就一定会变坏, 我们就没有办法拥有真正的生命, 所谓真正的生命就是不受任何的影响, 所以这个名相假有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破除的, 非常不容易破除的,如果我们破除了名相的人, 你再好的赞美,他都不会起心动念,你再恶劣的伤害跟诽谤, 他也不会有任何的感觉,他不执着这个东西了, 这些名相对他没有作用,没有作用了,他也不贪名也不图利, 那么就是一个很能够放得下的人。
我们人要修行第一个关口不能够破除这个文字相, 或者是音声的相,那完全没有办法,音声就是语言的对谈, 我们大部分的生命都会浪费在不必要的语言捉摸里面, 要记住师父的话,我叫你们活得快乐一点, 你要记住我一句话: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 如果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是文字的观念, 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你要牢记我这句话, 两个人一直争执不休,他的观念跟这个观念没有办法沟通。 好吧!那就给你赢好了。所谓的赢能代表什么? 他又能得到什么,你又输去什么?对不对? 咦!用这种观念来,你就会慢慢地心平气和, 所以这个名相假有,还可真不容易破除,真的是不容易破除。 按这里检视影片,登入论坛可以直接观看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08-22 23:21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