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水果师」和「伏虎师」的由来
就在这一年,他到福建省莆田县慈寿禅寺,从妙义老和尚受具足戒。
这时他的剃度师瑞芳已经圆寂,他受戒归来,决意入山潜修,
得到转尘老和尚的应允,携带几套简单的衣服,外加十多斤米,
到泉州城北的清源山,觅得一个岩壁上的山洞为安身之所,
开始了十余年的潜修生活。泉州城北的清源山,
是一座茅草丛生的荒山,山如堆木,一层比一层高,
而后山则丛林密布,时常有乡人入山打柴。
广钦进山,往高处攀登,找到一个宽五六尺、高一人许的山洞,
恰可供他一人安住。于是他就在洞中坐禅念佛。
十多斤米很快就吃完了,以后就以树薯野果充饥。
日久成为习惯,他就断了人间烟火,
成为一个专吃蔬果的自然人。后来他到了台湾,
也一直以水果为食,因此信众就称他为「水果师」。
到八十岁以后,因为牙齿全脱,始渐用流质的果汁牛乳为食。
清源山的后山猴子很多,亦偶有老虎出没,他居山日久,
人兽和平相处,彼此了无畏惧,后来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的传说。
广钦和尚四十三岁时,在清源山的石洞打坐,坐了几天后,
有一天突然听到老虎吼叫的声音。这个老虎不是直接进来,
他站在洞口,看到洞里面有人,就先把尾巴伸进来扫一扫,
然后大叫一声,意思是说:
「这是我的地方,你为什么坐在这里?」
就是叫广钦和尚离开的意思。
广钦和尚非常瘦小,但是当老虎叫了一声之后,
他不但没有畏惧,还把老虎叫住说:
「阿弥陀佛,老虎莫嗔!冤冤相报,终无了期;
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这个地方让与我修行,
以后我成就,必当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讲完以后,老虎大叫一声,然后就离开了。
这个老虎走了以后,不但没有到别处去,
还把他的「虎太太」和「虎小孩」集合起来,
蹲在广钦和尚修行山洞的门口,在那里替他看守门口,
每天在那里游戏。所以广钦和尚在泉州,人家称他「伏虎和尚」。
在广钦和尚闭关修行时,常没有东西吃。一日,
正饿得发慌,见远处有一群猴子戏耍,
只见它们吃着一粒粒树子,津津有味,不觉垂涎三尺,
肚子更饿得受不了。他一边看看猴子,收回眼光,
又看看自己,不觉莞尔,心想:当下的我,这副德性,
与树上的猴子,又有什么差别呢?它能吃,
为什么我不能吃呢?随手由地下捡拾树子吃将起来。
猴群见有人加入它们的行列,颇觉讶异,彼此交头接耳,
鼓噪起来。过一阵子,见他手上已无树子,
竟纷纷由树上丢下新鲜树子送与他食。
广钦和尚食树子后,竟自觉目光炯炯,精神焕发。
自此,这群猴护法竟也深谙人情世故,经常摘取树子、
水果送到洞口供养广钦和尚。于是,他暂时衣食无缺。
这就是「猴子献果」这个故事的由来。
广钦老和尚,现代台湾之着名苦行僧。
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
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他于一九四七年来到台湾,弘法四十年,
是台湾家喻户晓的高僧。
在台湾,早年间人称他「水果师」,
可是他年轻时代在泉州清源山修苦行时,当地人称他「伏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