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訊】相關收費: 免費
個人評等: ★★★★★【心得分享】 墾丁,國境之南。因氣候四季如春而造就其樣貌多姿多變!白天衝浪、戲水曬太陽;夜晚酒吧、夜店逛大街,加上近年的『春吶』與『海角七號』的加持,似乎已成旅人們前往墾丁的最佳賣點!而提到墾丁也是『台灣第一座國家公園』一事,恐怕早已被遺忘!哪邊人少往那邊走,是年紀已不小的唐選旅遊點的小任性,每日限額200名參觀的『龍坑生態保護區』是未曾造訪過的第一選擇。
因為龍坑是目前台灣最完整的高位珊瑚礁地形區,所以就限額參觀,說起來又何嘗不是一種諷刺?申請手續算是簡便,只是若遇假日仍需提早預約以免向隅(
申請簡易流程圖請見文後)。保護區入口不算明顯,公路有一處約170度的大轉彎算是可辨識的地形,要到『台灣最南點』也是須從此處進入。管制站負責保護區出入人數管制及區內巡邏工作,遊客可憑身分證及已在墾管處聽取簡報的證明,換取通行證進入保護區。
龍坑自然步道自管制站至保護區核心距離來回約2.6公里,往返步行約需1.5小時。遊客可利用沿途設置的解說牌、墾管處出版的摺頁、手冊,進行一趟感性、知性兼具的體驗自然之旅,領略龍坑獨特的地形及豐富的生物相。進入生態保護區,請穿著適合步行的衣服及鞋履,垃圾需自行帶離保護區,也請勿擅離步道,並小心強風、斷崖、巨浪及生物性潛在危險;更請勿隨意採集植物、礦石或干擾野生物。 在墾管處看完簡報再到管制站換證已經0930,回來後才發現其實看簡報的日期只要在參訪日期前三日內皆可,如此就便可以更早到保護區。開始走在林投灌叢所形成的防風步道中,雖可蔽日卻也無風反而更顯悶熱,天氣的炎熱是預料中的,所以防曬的器具與水份的補份千萬不可少,另外由於林投灌叢下懸垂大量枯葉,可燃性甚高,容易引起火災,所以也請不要在保護區內吸煙哦!
▼出林投灌叢後,視野豁然開朗
▼於衝風處形成灌叢的白水木,雖只剩枯枝,但隨意排列下也有其獨特的美
▼礁岸砂灘的守護者:白水木灌叢與珊瑚礁台地
到此約莫1公里的路走1小時,光是那當頭的烈日就已經讓人吃不消,若說人是如此脆弱也不盡公平,畢竟這些植物也是在此演化了千百年。耐旱、耐鹽、抗風性強是基本的要求,葉片肥厚求耐旱、蔓生走莖緊抓住砂地或形成灌叢以抗風皆各憑本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於它們和我們,不都是如此~
步道的終點是一片珊瑚礁台地,礁石質地生硬尖銳但姿態卻各有不同,要感受大自然這工匠所刻留下的工藝請放慢腳步慢慢品味,其上設有木棧道,為維護遊客安全與求珊瑚礁地形的完整取一平衡。也或許是礁石過於尖銳危險,所以墾管處基於安全考量是規定
七歲以下幼童不可進入,但因特殊理由需要,必須由家長陪同並至管理站出具切結書後始可進入。
▼路不是到了盡頭,它只是該轉彎罷了!向左轉或向右轉?
▼向右走,終點是一處圓形眺望點
▼為維護安全,請行走在木棧道上哦
▼往前遠眺出風鼻海岸和太平洋;往右則為巴士海峽
▼回到叉路口,向左走,可見到龍坑保護區最具特色的珊瑚裙礁與崩崖地形
▼龍坑崩崖處近眺佳樂水、出風鼻海岸,聽說能見度佳時,蘭嶼也可見到
滄海桑田的見證:崩崖地景龍坑峽谷龍坑位於珊瑚礁台地的邊緣,厚層而大面積的珊瑚礁生成時常有垂直或水平的裂隙,這些發達的裂隙將珊瑚礁分割成大岩塊,加上雨水沿裂隙滲入,進行溶蝕作用擴大裂隙。最外層的珊瑚礁岩,在海浪侵襲及重力拖曳下向外崩落,堆積在坡腳;靠內陸的岩塊曝露在外後,又再發生侵蝕及崩落作用,形成壯闊的崩崖地景。
▼崩崖地形,木棧橋架於巨大垂直裂隙之上
▼沙漠裡也有綠洲(它的可愛名字是:海馬齒)
山海相擁的峽谷秘境厚實的木棧道尾端,雄奇的峽谷倏忽出現。龍坑的峽谷地形是隆起的珊瑚礁台地,由於受到海浪、雨水侵蝕及重力的作用,台地的石灰岩逐漸崩裂,形成狹長且深的溝谷,溝谷深可達二十公尺,陡峭的危巖及縱橫的裂隙,構成此地粗獚原始的自然意境。
▼隆起的珊瑚礁台地
▼隆起的珊瑚礁台地,溝谷深可達二十公尺
來回雖只有短短的約2.6公里,但龍坑的原始和自然卻是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天氣酷熱又毫無遮蔭之處,或許下次再度造訪,可以考慮傍晚時分(園區開放至1650,但須1500前進入),應該是會越走越涼爽才是!另外入園的證件環雖然還不錯看,但還是記得要歸還,否則證件可是會一直寄放在這哦!
影像記錄 By EOS 300D + 18-55 is
感謝您的點閱,原文發表於
o(.〞.)y 只是想和您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