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3142 个阅读者
 
<<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共 5 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p6021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本网页受到网民的重视,可见大家对语文还是很重视的。生在台湾这个地方,搞不好会精通中、英、日三种语言,那还得了,别人都不要混了。而事实上,日文不懂、英文不好、中文不通的人居多。说真个的,在现今的这个世界中,拟计画,写报告,中文和英文太重要了。以前说的都是英文的问题,下面两篇文章已在报上发表过,现在再给各位看。第一篇谈的是赘词的问题,第二篇是对本土化运动的反思。如果你为政治而搞本土化,我没话说。如果你是从事教科文、法律、工商等行业,还是规规矩矩的把中文搞好一点为好。





                                        赘词之岛  

      
有人说台湾是「贪婪之岛」 (Island of Greed), 其实我看台湾倒可以称之为「赘词之岛」 (Island of
Redundancy),我们眼睛看到的报纸,耳朵听到的电视,无处不是赘词。

古人言:「为文要言简意赅(音该,详备也),一语胜人千百。」以前国文老师对赘词非常注意,必欲去之而后快。有人甚至作了反讽式的骈文:「夫天地者乃宇宙之干坤,而我心者实中怀之在抱。」还有打油诗:「大概或者也许是,恐怕只能如此说,然而大家都以为,好像有点不见得。」可以说是发挥了赘词废话的极致,来激起大家对赘词的反感。

台湾最常见听到的赘词,可以说是「现在目前」和「目前现在」,而第一个赘词就是「公克」了。按我国采用公制,在原有的度量衡单位,如里、斤之前,加一「公」字而为公里、公斤,成为新的单位。至于我国原来没有之单位,如米、克,则直接采用,如「百米赛跑」、「克分子等」。行之有年,并无大碍,至今对岸仍在使用。不知为何到了台湾以后,要在「克」字之前,加一「公」字而为公克。如果克必须改为公克,那米也要改公米,而百米赛跑岂不也要改百公米赛跑了。以此推之,目前最热门的「微米」、「奈米」,岂不是也要改为「微公米」、「奈公米」了吗? 「公克」此一赘词现已深入教科书和法令、规章、标准之中,要改也无从改,孔子骂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相信有同样的心情。

其次,就是对人的尊称。以前提到蒋介石,「蒋总统」三个字就搞定。后来蒋经国也做总统,如果再叫蒋总统,就不知叫的是哪一位了?称「蒋总统经国」本来是正确的,但赣南出身那批人总觉得有欠尊重,因为他们平时口里挂的都是「经国先生,经国先生」的。于是也不管赘词不赘词,就给他一个标准称号:「蒋总统经国先生」。这下一来可不得了,此一称呼成了官衔的标准模式,从此以后,李总统登辉先生、郝院长伯村先生,一路照套下来,连区区在下这个芝麻官,也被称作X处长X先生了。

笔者退休以后无事可做,每天看报、看电视,收集的赘词可真不少,不敢自秘,特提出来与读者共享:
对于一个不准确的数量的表达,本来在一个数字前面加上「大概」、「大约」,或在数字后面加上「左右」、「之谱」都可以,要不然就说出一个范围,﹙例如30 – 50 元﹚。总不能前面有大概,后面还有左右。可是这却是现在媒体的标准用法,好像这样说才顺口似的。首先引用某国立大学校长在联合报﹙1997/2/6﹚的一段文章:「跟随政府渡海来台的军民,大约有一百五十万人左右。」﹙试比较:为一百五十万人左右,大约有一百五十万人。﹚下面是属于这一类的表达方式,常出现于报纸的标题:一百多万元以上,大概差不多三亿元,估计在二亿多元左右,起码要半个月以上,超过数千人以上 (「超过」与「以上」重复,讲了半天人数仍为数千,如要用「至少」或「超过」这两字,则应有确数,如「超过(或至少)五千人」,或「在五千人以上」),预计大概在三千至四千人左右。

有些看来好像没问题,例如这一句「多年前幼时住北平西城的时候,他像往常一样,照例乘人力车上班。」 里面就有两组赘词,多年前与幼时重复,往常与照例重复。此外,这一类的赘词还有:伤势的情况,传统的风俗,过去的往事,再度重申﹙试比较:重申,再度声明﹚,亲眼目睹 (试比较:亲眼看到,亲眼所见,目睹一切),如果一旦受到攻击,一同共享等等。

赘词是有麻醉性的,用惯了会上瘾,不用还不行。下面列举北美某电视台每天听到的一些赘词:早已谢世多年,将所有军事设施全部炸毁,老小都咸宜,大众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暂居排名第四,以后从此消失,林文渊是陈水扁总统的最信任的亲信之一, 声称说,扬言表示,惟一的独子,病故身亡,击毙而死,暴毙而死,死亡命案,一片哗然,16大即将召开在即,赶紧仓皇逃命,大都以韩国流行音乐居多。
在引述一项事实的时候,我们常看到「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指出,」「根据专家认为」等等。「显示」、「指出」、「认为」都是动词,作为前置词「根据」的受词很勉强。要说中文何必管他英文文法,但请看「一项调查结果指出,」「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专家认为」;或者「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根据专家的意见」等的说法,不是更通顺吗?

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赘词,但用法常不正确,在此顺便说一说。「作」和「做」意思虽同,用法有异,南方人两字读音不同,特别敏感。如作文、作之君、作为表率、做人、做生日。现在都三通了,连古诗都敢改了。我就看到过汪精卫的诗句「从容作楚囚」,和孔雀东南飞「三日作羹汤」的「作」字在报上被改为「做」字,所以姓名中有「作」字的人要当心被改。再就是虞、虑、忧三字意思差不多,但不能互用,所以某事不稳当、不安全,只能说「堪虞」,「有xx之虞」,不能虑啊、忧啊随便用。相反的,有些字是可通的,但某大报系把「死亡」统一称呼为「辞世」,绝不称「逝世」「去世」,「古董」也一定称「骨董」,有这么严重吗?

最后来说一说公车给老弱残障预备的「爱心座」,名字取得好,有爱又有尊严。但翻成英文中间有一「love」字,老外就看不懂了。笔者年迈,来美国不敢开车,每天坐公车,就注意「爱心座」老美如何表达。结果看到三种:”Reserved for seniors and disabled persons,” “Prior seating for elderly and handicapped,” “Please allow seniors and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o use these seats.” 老美的英文还是有高下的,第一种seniors 与第二种的handicapped 均为专有名词,人人能懂,两者都只用了六个字,符合「言简意赅」的原则,一看就懂。但第一种有规定的味道,对不守法的人有吓阻的作用,笔着给他第一名,第三种啰哩啰嗦用了十一个字,这位作者这么不怕赘词,说不定是到台湾留过学,才有这种学问呢。(完)


[ 此文章被cp6021在2007-01-11 10:40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0 楼] From:美国 | Posted:2007-01-11 07:28 |
cp6021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歌仔戏与本土文化        


  近年来朝野很强调本土化,因而常常听到台湾文化一词。台湾文化到底是甚么?如果彻底推行「去中国化」,现在我们的文化会成甚么样子?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儒家思想的长期孕育下,台湾人的道德规范仍不脱忠、孝、节、义,台湾的守护神,还是以山西籍的关云长〈关公〉、和福建籍的林默娘〈妈祖〉为主的大陆神祇。台湾文化的主轴仍是专门演中国故事的歌仔戏,而电视剧则脱胎于歌仔戏,只是员外变成董事长而已。不错,台湾吸收一些日本文化,如戏剧、歌曲,这些基本上是翻译和移植,一看一听就知。例如台湾歌和日本歌一样,用电脑分析起来,唱名la (6) 字特别多,所以在音乐世界里都属比较悲伤之调。台湾也使用一些日本语,如「口座」,「注文」,在台湾以外的华人是看不懂的,但这些只是外来的东西,它只能说是丰富了基本文化。分析事情一定要把握本末,如果因为这些枝节而自外于中华文化,这不是历史的推断,不是学术的结论,而是政治的运作而已。
 
  本文要谈的是一些台语的错别字和白字。有一次笔者坐飞机赴高雄,邻座一女虽年近六旬,仍然美艳动人,交谈之下知道她是歌仔戏名旦廖琼枝,她正提笔在改一本东西,笔者好奇,问她在改甚么?她说她是某大学戏剧系的讲师,正在修改【陈三五娘】的剧本。笔者看到「服侍」两字,问她这两字台语如何读,她说读「服待」,笔者说为何不读服「事」?她说大家都是这样读,老师也是这样教的。

还有流泪为何叫「流目屎」?查眼泪为液体,照「流体力学」来说,自由流动无问题,而眼屎(眼垢)乃半固体,是累积而成的膏状物,不是说流就流得出来的。笔者以前做过一些猪排泄物处理的研究,知道猪尿的含水量为99%以上,而猪粪只有65-75%,差别很大。在广东潮州,眼泪叫作「目汁」(取其液体之义),而眼垢才叫「目屎」,清清楚楚,韩愈教过的潮州后代,到底是有一点逻辑的观念的。

   在电视剧里常常听到「友孝」和「苦劝」两词。对父母孝顺,行孝(道),为何用一友字?语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人伦的关系、态度和责任,自古就有一定的规格,对父亲只能孝顺,对哥哥才应友爱,不是吗?至于「劝告」, 也有程度之别,不能一率叫「苦劝」,例如天将下雨时,劝人不要出去看电影,能说得上「苦劝」吗?大是大非、生死之间的事才会苦苦相劝,才能叫作「苦劝」,其程度与对皇帝的「死谏」相若。

   现在来说说「家俱」和「按装」两个台语的错别字。在台北市南昌路有很多家具行,三四十年前他们的招牌一律叫某某「家俱」行。笔者以为「家俱」两字可能是日本人留下来的用法,于是利用到日本考察的机会,看一下日本人的家具店的招牌,结果发现他们用的全是「家具」两字。台湾后来也改了,现在笔者每天经过南昌路,可以同时看到两种名称,有八家已改用家具两字,八家则仍称家俱行,蔚为奇观。至于「按装」两字则见于工程合约,很少看到正确的「安装」的字样。

    最后顺便也提一下念白字的情形,出身台南七股乡本土性很高的一位农林厅的股长,把仍字写成乃字,读时也然。此君本土化的修为,直令猪姓、澎姓二位演艺钜子自叹不如。至于庙堂之上的人士,把拟字读成凝字、阻挠念作阻扰的,也不乏其人。寄语教改诸公,搞本土化之先不妨先把华文、北京话搞好一点。试想某大学戏剧系如在国家歌剧院上演台语【陈三五娘】冠盖云集时,把「服侍」念作「服待」,「狠毒」念为「狼毒」,台湾还有文化可言吗?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1 楼] From:美国 | Posted:2007-01-11 07:34 |
cp6021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又找到这篇,已发表过)                   台湾文化与日本精神        


在「推动本土文化」的大纛之下,除了阿扁能否当选、许纯美的上流社会这一类的话题以外,一切都无所谓了。在英文方面,有人常常说:「只要看得懂就可以了。」管他是冯京,还是马凉?因为反正大家是都是老师教出来的,不能过于苛求了。拙作「赘词之岛」、「白字误国」两文曾大谈语文的一些毛病。老实说,社会上大家对语文的漠视,已到了可惊的地步,不但公文、报告、论文到处都是谬误,甚至刻成铜板,仍有错字。兹举三例:和平东路的台北银行外面挂着一块外汇指定银行的铜牌,上面还有英文,"Appointed Bank for Operation Foreign Exchange Business.’’ Operation 能当英文的「动名词」来用吗?分明是 Operating 的笔误,可是交办、发包之后就无人过目了。按理说端金饭碗的行员应该是高分考取联考丁组才对,可是每天从该行进进出出十几年经理、行员,就没人觉得有何不妥。大安公园入口有一大铜牌,上面写着两个英文字: Taan Park。我觉得写成Ta-An Park, 或 Ta An Park不是 比较好吗? 不然老外会把 Taan读成 [ten]呢。最后一例,捷运的LED电子看板在到转乘站时,出现的是"change train,’’ (注一)而不是 "change trains.” 但老外同时广播却分明说"change trains’’。到底要不要加S,英文老师有得推敲,但我认为换车牵涉到两列车子,加S错不了。以上随便举的三例的主管机关,路灯公园管理处、台北银行和捷运局都在首善之区的台北市,不知精通英文的小马哥看后有何感想?

过去日本外来政权留在台湾的武士道精神,有一事可以代表。负责基隆港16号码头仓库的设计和监工的一个日本工程师,在完工后仓库地基下陷时,立刻切腹自杀,以示负责。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已随光复而风销云散。国民党政府办事的审核、回阅、确认、过目的健全制度,也随政党轮替而马虎起来。做起来只需几分钟的事,就没人愿意认真来做。所以,101高楼铁片满天飞、火车相撞、 巴士起火,绝对不是意外事故。前总统李登辉曾说过要去日本教武士道精神的话,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先呼吁台湾自己恢复日本认真、务实的精神就功德无量了。

(注一) 捷运倒从善如流,在本文发表后不久,就在 change train 之后加了一个 S。台北银行不改就是不改,卖给富邦以后也不改,银行做事这样马虎,难怪金融机构常出皮漏。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2 楼] From:美国 | Posted:2007-01-11 11:33 |
jy6767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钟爷爷真的是有心人,
爱台湾不必挂在嘴上,
像他一样,就是热爱台
湾的台湾人。


欢迎前往
http://jy6767.202.tw
多多指教!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3 楼] From:台湾固网公司 | Posted:2007-01-12 20:09 |
cp6021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网友似乎对老朽的辛辣评论有胃口,虽然这与本栏目的性质不一致,我还是把已发表的两篇放在这里供大家看。

---------------------------------------------------------------------

                            总统的敬礼
         
本年八月陈水扁赴多明尼加参加新总统就职典礼,多国安排军礼欢迎,我真替他捏把冷汗。后来军礼因故取消,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在检阅多国仪队时,他一定和他出国前夕检阅宪兵一样(图一),又会作出举起右手放在左胸口这个滑稽的动作。按我国有关国民礼仪,如外交礼仪、步兵操典、童军教范,对军民敬礼一项,如举手礼、脱帽礼,都有所规定。以军礼为例,「行礼时双脚靠拢,挺胸成立正姿势,然后举右手接触军帽编沿,两眼注视对方。」「惟独对总统的回礼从缺。难道说刑不及大夫,礼就不及总统吗?其实敬礼也是一们学问,做得不适当,有时贻笑大方,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现在把个人所知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中国人的敬礼,男人作揖,稽首,或点头为礼,女人敛衽, 佛门中人则双手合十,见皇帝行大礼则三跪九叩首,皇帝通常并不还礼,只说平身,或说起来。至于军礼,古代包括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等礼。汉唐一路下来有「右膝单跪」的老传统。到了逊清「新式兵操」才有「举手加额」的西式敬礼。西洋人敬礼比较简单,见面点头、脱帽,军人当然举手为礼。我国军事自保定、黄埔开始,都是以德日为师,行举手礼时手心向下,而英国军人则手心向外,表示手中并无武器。二战之后我军模仿美国,不过敬礼一项不变。只有一些洋派的军官,学美军举手敬礼,顺手向前一甩的帅劲。看官须知美军敬礼的帅劲,系来自丝光卡机的船形帽,和他们哪种前后夹长的美国头。按美国婴儿都是趴着睡觉,所以长大后脑袋夹长,也就是台湾土话叫做「尿管头」(浇菜的农具)的哪一种。我国特别是东北的婴儿,则为仰卧,长大后多半扁头。戴上拿破仑哪种横向的军帽还差不多,带上人字布的船形帽已经够别扭,还要一甩,岂不恶心?美国军官不戴帽子时仍可行举手礼,把右手放在眉角,与我国有所不同。

本文要谈的是元首(包括行政院长)访问、阅兵的场合。在这种场合,前面的「国礼」自然用不上,这些都是洋玩意儿,自然要用洋礼节。据不才所知,举行阅兵,或以军礼迎接国宾,最早都是皇帝搞的宫廷外交那一套。那时皇帝都着大元帅礼服,如德国的威廉大帝,日本的明治天皇,就连我国的袁世凯、冯国璋,莫不如此。有了帽子,自自然然地行举手礼,不成问题。问题是现代的皇帝成了稀有动物,而总统则很多是穿西装的老百姓。拿美国总统来说,艾森豪本是军人,当了总统之后也马上换穿西装。依笔者多年密集的观察,美国的总统在迎接国宾向双方国旗敬礼时,及演奏国歌时,都行「扪心礼」,表示对国家的效忠和旗歌的崇敬,所以扪心礼是对国旗、国歌致敬的最高礼节。扪心礼一词为笔者杜撰,亦可称抚胸礼,如叫摸奶礼则更传神。因为行此礼时五指放松,自自然然地摸在左乳上,不像陈水扁那样五指并拢伸直,认真地、严肃地作童子军敬礼状。在阅兵时,老外虽然未戴帽子,仍然可行举手礼,有人或者以为未必如此,有何证据?美国总统的镜头太多了,大家都常看到,现在请看图二中菲律宾前总统罗慕斯与教宗保禄二世阅兵时,罗幕斯不戴帽子,却行举手礼,把他五指并拢的右手放在右眉角。像阿扁一样,对一队士兵也行最敬礼,岂不贻笑大方?此事之不妥,用膝盖都想得出来(此句是台湾的惯用辞)。

蒋介石通常着军装,戴军帽,回礼时当然是举手礼,不成问题。不过他在国庆或元旦庆祝典礼呼完口号之后,就取下军帽, 向群众挥动。(国防医学院正门进去,就可看到他挥帽的铜像。)这种挥动军帽的回礼,世间所无,似乎是他老人家的独创,而其灵感极可能来自二十年代他闯荡江湖的上海租界,因那时欧洲绅士看到女人时就会脱帽为礼也。到了蒋经国当上总统,他穿着西装登上阅兵台,或站在阅兵车回礼的时候,并没有行举手礼,因为手举上去的时候没有帽缘可放的缘故。他大概想起当年访美的时候,看见穿西装的美国总统曾把手放在胸前,便认为这就是没戴帽子的人的回礼方式。长期当政的期间,无论是站在介寿馆前阅兵,或乘礼车在成功岭校阅大专兵,回礼时一律如此。而当他后来因公忙或病重无法亲往校阅,而由行政院长代表时,历任的院长,从俞国华、李焕、孙运璇到连战(图三为连战在成功领校阅受训的大专学生)也有样学样地行扪心礼。(郝柏村没看过,唐飞还没去,不过两人都是军人出身,应该不会这样。)至于李登辉有时行举手礼,但并非每次都如此,有时不应该行扪心礼时也行扪心礼,总之,还未落实。笔者不禁纳闷,有这么多驻外多年的外交官、 武官,为甚么没有一个人去提醒,而任令中华民国的领导人一直在中外记者、外交使节面前做出这种不中不西而有点滑稽的动作?须知国家领导人英明之外,有时也很无知,但无人敢讲。美国时代杂志刊载史达林居然把荷兰(Holland) 与尼柔兰(The Netherlands)当成两个国家,而在对欧战略部署时指示对荷兰应如何如何,对尼柔兰应如何如何,结果克姆林宫无人敢把他导正。原因可从「为官守则」去了解。此守则只有两条,易记好用:第一条、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发现老板错了时,照第一条办。最近读到燕京出版社的「官经」一书,觉得如将此守则列为该书的外一章,内容岂不更为完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4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7-01-13 09:34 |
cp6021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不通的文胆


最近有一个人去世,使老朽想起一些国文通不通的问题。即使是一篇好文章,如果其中有一白字,赘词,或不通之句,就算整篇文章好到有王勃《滕王阁序》的水准,仍然是一锅有老鼠屎的粥,是不能喝的,这是一般念国文的人的共识。

  文章是要写给人了解的,饱学如「乡不贤」汪精卫(本是广东乡贤,因为当了汉奸,故称乡不贤)满腹经纶,但他的文言文,如《国父遗嘱》,是八十年前的文言文了,还是那么浅显好读。邱吉尔这个不世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因为发表《二战备忘录》六巨册,其文行云流水,写到军事方面可谓气势磅礴,但刻划人性时却又细腻娓婉,完全是文学作品,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门习惯称大文豪为「翁」(翁字其实来自日语), 以示尊敬。如称莎士比亚为莎翁,萧伯纳为萧翁,邱吉尔也因此被称为「邱翁」。自此以后,世界上就再没有被尊称为「翁」的文学家了,但邱的文章也是浅显易懂的,根本不用艰深的言辞 (big words)。

  现在来谈蒋宋美龄,他的英文不能说不好,但她写东西,英文一定要夹杂一些希腊字、法文甚么的,来展现她的学问,中文也要参些古典的用语,佶屈聱牙,不管你是否看得懂。最近去世的秦孝仪也是一样,湖南人的国文一般讲起来比较好,所以台北殡仪馆一向聘请湖南人士读祭文, 相信秦也读了不少古书,可惜似乎没有读通,写起文章来只会拼命用典,来炫燿他的学问。

  再谈蒋介石的国文,蒋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因环境和个性的关系,未曾好好地读书。从上海到广东革命,就遇到望而生畏(formidable)的胡汉民和汪精卫两位国学大师,使他更自叹不如。得了天下之后,力图建立自已的形象,由他所用的文人执笔,发表了不少的作品,包括党员守则、抗日口号,颇收到振奋人心,同雠敌忾的效果。到了台湾,人才凋零,他的「作品」就大不如前。例如他最后的一副对联,广为流传,几乎台湾所有学校的礼堂,都有悬挂:右边上联「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左边下联「置个人死 生于度外」,横批「礼义廉耻」,署名「蒋中正」。

  这副对联气势非凡,除了表达自已的抱负之外,还有鼓励青年立志报国的作用。但就格式而言,平仄不合,属「非成品」,是拿不出来的。中文之美,在于谨严,上一辈子的人入垫启蒙之后,即学对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平对仄,仄对平,一点也马虎不得。对联上联末字多为仄声,下联末字则为平声。但也有例外,平仄对调,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仍为佳作。蒋介石的这副对联上联末字「任」字为仄声,下联「外」字亦为仄声,仄对仄,未听说过。还有,上联第五字「亡」为平声,下联「生」字亦然。有点国文程度的人都知道。如将下联稍加修改,成为「置个人生死于等闲」就勉强可以交卷了(毛泽东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用的就是「等闲」两字)。

  但是御用文人哪个吃饱了饭撑着,敢跑去跟他说?要不然就是自已亦欠通。这样说并非没有依据,请看秦孝仪的作品《蒋公遗嘱》中,有一句「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笔者按:应该是「自许」)。各位请注意:「身为其信徒」和「以其信徒自居」不同。比如说,「她身为王太太」,她就是王太太,如果说「她以王太太自居」,她准是王某的二奶。秦不说「 我身为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而说「我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 岂不是等于在说蒋根本不是耶稣与总理的信徒吗?末一句「秦孝仪承命受记」那个「受」字似也欠通,这句话是说不是秦自作主张,是奉蒋之命,把他的话纪录下来的意思。 国文有「受命」、「奉命」、「承命」,有「恭录」、「谨记」,那曾听说有「受记」?幸好蒋经国英明,此遗嘱没有叫人「恭读」,收档起来只当没事。但前面不讲对仗的对联却到处挂,叫大学的国文系何以自处?而且挂在军事学校还可以,普通大学的学生,平时都花钱买保险,怎能期望他置个人死生于度外呢?况且,人人不顾生死,银行保险系还用设置吗?从以上几个例子,读者不难看 出蒋介石的学问基础。

  秦孝仪替蒋介石补立遗嘱,想与《国父遗嘱》一起永垂不朽,但如将这两篇遗嘱相比起来,老朽只能引用北大毕业的前国语日报社长兼台籍立委洪炎秋的名言:「烂蕉比鸡腿」。

无独有偶,故宫在秦之后又出了一个替阿扁硬拗南山之竹的院长,这到底是中华文化出了问题,还是台湾文化出了问题?


[ 此文章被cp6021在2007-03-26 00:40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5 楼] From:美国 | Posted:2007-01-14 10:39 |
funkychen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钟爷爷是那个无敌CD的那个钟爷爷吗
应该很老了吧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6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HINET | Posted:2007-07-15 18:40 |
cp6021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不是,我与无敌无关。
我是粉老。但年青人的火星文、电脑、网路我也在玩。
我还每天打篮球、乒乓球和游泳。
下面是近作律诗一首,请指教:

  洛城即景

大洋尽处是南加
美景长堤日西斜
晨起有闲临稧帖 (欧阳询所临兰亭序别称)
日中无友话桑麻
邻园玫瑰皆异种
四海潮人实一家 (此间越南人多讲潮州话)
熙攘洛城新隐士
吟诗习字品陀茶


[ 此文章被cp6021在2007-07-25 07:01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7 楼] From:美国 | Posted:2007-07-16 07:55 |
cbrx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这样 英文应该可以更正 进步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8 楼] From:浙江 | Posted:2007-08-18 09:41 |
cp6021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关于 Ch 和 Sh 的错误读法,我以前数度提到。最近研究出一种新的说法, 可能更 容易了解。

日本人把 Sh [ㄕ]的子音发为 [ㄒ]的音,例如牛肉火锅 写是写Shabu shabu,他们却读成 shiabu shiabu
[ㄒ一ㄚ ㄅㄨ ㄒ一ㄚ ㄅㄨ ],车辆 应读[ㄒ一ㄚ ㄌ一ㄛ],英文却写 Shalio。长期下来,因受日本人的影响,
我们把 Sh [ㄕ]也发成为 [ㄒ]的音。所以 short 读成shiort [ㄒ一ㄛ], Shaw 变成 shiaw [ㄒ一ㄛ]。

至于 ch [ㄔ] 我们 也发成为 [ㄑ]的音,change 读成 chiange [ㄑ一ㄢ] chance 读成chiance [ㄑ一ㄢ]


[ 此文章被cp6021在2007-09-15 08:35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9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7-09-14 11:26 |

<<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共 5 页)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274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