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很多年前Intel红极一时的865晶片组的价位吗?
当时的入门价位就是在台币4000元以下,折合美金约120~130元左右
后来再推出的几代晶片组,P35/P45/P55/P67/晶片组的入门MB价位几乎都拉高
市场价位几乎都落在台币5000元起跳,折合美金约160~180元左右
当然以上这些晶片组的MB用料与规格是一代比一代好,功能也越来越多
这段期间也有不少朋友因中阶MB价位变高而有所抱怨,进而遥想着865时期的那平价年代
多数消费者盼望的中阶平价MB,在Z68后期就看到一些台币3000多元的版本
四月份新一代Ivy Bridge架构推出,最高阶Z77晶片组更落实平价的水准
Z77才一上市没多久,各大MB厂就推出不少台币3000多元的Z77 MB供选择
可能是因为这两年NoteBook、Pad与SmartPhone在瓜分对硬体需求不高的网路市场
让DeskTop倍感压力,对于市场上的竞争与价格战显得更加白热化
那些年我们买过的平价865 MB,在今年Z77又开始回来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大利多
CPU使用Intel Core i5-3570K
总时脉为3.4GHz,支援Turbo Boost 2.0自动超频技术,最高可达到3.8GHz
最新22nm制程并采用3D晶圆技术,实体4 Cores,执行绪4C4T
TDP 77W,L3 Cache共有6MB,为Ivy Bridge中两款能超频的K版CPU之一
3570K背面
i5-3570K价位为中阶Ivy Bridge CPU,若不超频可以选择便宜一些的i5-3450
本回主角为入门级Z77,CPU搭配就以超频K系列CPU会对效能较有显着的提升
MB使用GIGABYTE Z77-D3H,价格落在台币3990元,折合美金约135元
PCB为标准ATX尺寸 30.5 X 24.4cm,此价位中属于较为少见的设计
当然还有价格更低一点的Z77,不过某些内显输出Port较少或是为缩小版的ATX PCB
更低一阶价格的Z77是否符合自己的预算或需求,就建议要再多做功课来比较
Z77-D3H蓝色为主的PCB与白色插槽配置,蓝色为个人偏爱色系,整体看起来还不错
如果想要黑色质感的版本,将预算提高20美金左右还有Z77X-D3H可以选择
主机板左下方
2 X PCI-E X16,最高支援2-Way AMD CrossFireX
搭载Ivy Bridge CPU时频宽为Gen3,频宽为X16 + X4
3 X PCI-E X1
2 X PCI
网路晶片为Atheros GbE LAN
音效晶片为VIA VT2021,最高可达7.1声道与High Definition Audio技术
Design in Taipei
主机板右下方
2 X 白色SATA,Z77晶片组提供,SATA3规格
4 X 黑色SATA,Z77晶片组提供,SATA2规格
以上可以混合建立 RAID 0, RAID 1,RAID 5及RAID 10,最高效能依安装的SATA装置决定
2 X 64 Mbit flash,Dual BIOS双重保护,TPM(安全加密模组)插座
主机板右上
4 X DIMM DDR3,支援1066/1333/1600/2400(OC),DDR3最高容量可以支援到32GB
支援Extreme Memory Profile技术,下方为24-PIN电源输入与前置USB 3.0
此处供电设计共有7相,细分为4相CPU + 1相VTT + 2相GPU
以22nm Ivy Bridge CPU的功耗来看,4相以上已经足够提供空冷超频的规格
IO
1 X PS2 键盘/滑鼠
1 X D-Sub / DVI-D / HDMI
4 X USB 2.0(黑色)
4 X USB 3.0/2.0(蓝色)
1 X RJ-45网路孔
1 X S/PDIF 光纤输出
5 X 音源接头
mSATA SSD插槽,提供给有同规格小容量SSD的使用者安装
搭配Intel Smart Response技术来提升系统速度,此处安装后会使SATA2 5无法使用
湛蓝色的散热片,依裁切设计看起来可以提供相当大的散热面积
除了色泽漂亮之外,会依光线不同而使色泽会有深浅的变化
GIGABYTE此回换掉相容性高与驱动更新快的Realtek晶片
网路晶片改用Atheros GbE,在NoteBook或是在AP领域中,Atheros在连线能力拥有很高的评价
音效晶片改用VIA VT2021,有在研究音效卡的网友,想必会对VIA Envy24印象深刻
VIA多年前收购音效晶片大厂所推出的晶片,其中以Envy24 172X在音效卡市场有非常多的产品
最便宜有到20多块美金,最高阶也有很多音效卡品牌推出200~300美金的顶级音效或录音卡
希望改用VIA VT2021能承袭自家Envy24的音质表现,底下将有耳机的实听分享
UEFI在M.I.T.调效的主画面
底下会有一些简易的资讯让使用者快速了解目前的硬体状况
CPU Clock Ratio调整到48,也就是4800MHz
X.M.P.选项开启,依DDR3规格会自动使用到2133的设定值
底下System Memory Multiplier再依DDR3体质调整,图片中调到26,也就是DDR3 2600
进阶CPU选项页面
此处可以单独调整每一个CPU Core的倍频,也可以选择要开启几个Core来使用
个人习惯超频时先关掉C1E/C3C6与EIST这三个省电降频功能来找到最佳设定
DDR3主页面,X.M.P.选项与时脉在上一个页面就可以设定
DDR3 2600时脉下的参数为CL12 13-13-32 2T
超频电压选项范围
CPU Vcore 0.800~1.900V
CPU Vtt 0.800~1.680V
手上的3570K对于超频4.8GHz稳定所需的电压,在此CPU Vcore设定为1.340V
DRAM Voltage 1.200~2.400V
DDR3 2600稳定的电压设定为1.660V
Internal Graphics开启让内显与独立显示卡使用Lucid MVP技术
PC Health Status
Ivy Bridge超频设定比起以往更加简单许多,不过前题是需要Z77晶片组与K系列CPU才能大幅度超频
如果只有一种是超频的晶片组或是CPU,又或两者都不是的话,那只能用超CPU外频的小范围超频
而且超频CPU外频的方式会间接拉高PCI-E的时脉,长期使用可能对其他周边寿命会有所疑虑
Z77搭配3570K CPU只需要拉高CPU倍频,再依CPU体质与散热装置能力来调整电压就可以达到最佳状态
测试平台
CPU: Intel Core i5-3570K
MB: GIGABYTE Z77-D3H
DRAM: CORSAIR DOMINATOR-GT CMT16GX3M4X2133C9
VGA: Intel HD Graphics 4000 / Galaxy GTS450 1G DDR5
HD: SanDisk Extreme 240GB
POWER: CORSAIR AX650W
Cooler: CORSAIR Hydro Series H100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首先来比较Intel最新HD Graphics 4000与nVIDIA GTS450在预设值的效能差异
HD Graphics 4000
3DMark Vantage => P4689
nVIDIA GTS450
3DMark Vantage => P11447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920 X 1080
HD Graphics 4000 => 53.11 FPS
nVIDIA GTS450 => 138.50 FPS
FINAL FANTASY XIV 1920 X 1080
HD Graphics 4000 => 864
nVIDIA GTS450 => 2140
LOST PLANET 2 DX11 1920 X 1080 TEST A
HD Graphics 4000 => 11.1 fps
nVIDIA GTS450 => 25.8 fps
HD Graphics 4000比起上一代HD Graphics 3000的效能增加约有30~50%
在内显的平台也已达到最高3D效能的水准,看来与AMD最高阶A8-3850内建Radeon HD6550D差不多
对比于nVIDIA GTS450的效能还是有一段差距,不过已超越GT430 / GT520,有接近GT440的水准
目前多数Z77 MB都拥有Lucid MVP技术,加上HD Graphics 4000效能提升后能让3D应用层面可以更广泛
转档效能测试的GPU依然是Intel HD Graphics 4000 / nVIDIA GTS450
输出介面安装在GTS450的DVI上面,再透过软体做GPU切换的动作
MediaEspresso用来比较内建GPU与外接VGA两种情形下,影片转档所需的时间
DVD档案VTS_01_1.VOB,容量大小为1023MB,3570K转成MP4档案
Intel HD Graphics 4000
左上有Virtu MVP功能图示,开启Intel Quick Sync Video(品质较佳)
4分12秒
Galaxy GTS450
左下显示开启nVIDIA CUDA技术
4分52秒
以上使用同一个影片档案转档,Intel Quick Sync Video比nVIDIA CUDA快上40秒
使用Intel内建HD 4000大约可以节省将近16%的时间,对于影音转档有大量需求的使用者可以节省较多时间
另外Ivy Bridge对于Intel Quick Sync Video在速度上号称比Sandy Bridge要快上许多
往后有时间的话,将会在同样的平台与CPU时脉下做对比,如此更能精准的比较出Intel自家技术的效能差异
分享Z77-3DH在超频状态的CPU与系统细部效能
CPU 100.3 X 46 => 4801.29MHz(关闭Turbo Boost与C1E)
DDR3 2600.8 CL12 13-13-32 2T(开启XMP模式)
Intel HD Graphics 4000 1150MHz
Hyper PI 32M X4 => 7m 27.658s
CPUMARK 99 => 757
Nuclearus Multi Core => 29517
Fritz Chess Benchmark => 30.06/14430
CrystalMark 2004R3 => 367177
CINEBENCH R11.5
CPU => 7.98 pts
CPU(Single Core) => 2.04 pts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5m 38s
x264 FHD Benchmark => 23.8
PCMark Vantage => 23602
i5-3570K超频能力与先前分享过的i7-3770K差不多,而3770K在同时脉下比3570K多上约25%的效能
这两款CPU的效能差异在于L3多2MB与有无HT技术支援关系,不过价差也是消费者在选择前的一大考量
Ivy Bridge架构的3570K与上一代Sandy Brige架构的2500K对比之下
以上两款CPU同时脉效能大约多6%,这部分反倒没有3770K比2770K多出6~14%那么多
3570K在大部份的软体都还相当足够应付,此外也是目前中阶市场的高效能CPU首选
DRAM频宽测试
DDR3 2600.8 CL12 13-13-32 2T
ADIA64 Memory Read - 23710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28905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8308 MB/s
Ivy Bridge架构在DDR3频宽表现与上一代Sandy Bridge差不多
差异较大的部份在于Ivy Bridge可以提升的DDR3时脉比以往还高上2~3个等级
如果DDR3体质够强的话,会有机会达到2600~2666稳定的水准,对于追求高时脉的使用者会有不小的帮助
Z77-D3H也可以轻松达到DDR3 2600稳定的水准,不过如果频宽可以更高一些会更好
温度表现(室温约32度)
系统待机时 - 38~45
运作LinX让CPU全速时 - 79~90
虽然Ivy Bridge的温度在先前分享过两篇3770K已有初步认知
此回测试环境的室温不算低,在i5-3570K OC 4.8GHz得到的温度数据当然是偏高一些
先前希望没有HT技术的3570K在温度表现可以更低,不过目前看来是与3770K没有太大差别
想要在3570K / 3770K想要超频到4.8GHz稳定使用的话,散热装置的好坏会是决定性的关键点
耗电量测试
系统待机时 - 67W
运作LinX让CPU全速时 - 163W
GPU只使用HD Graphics 4000的耗电量,在待机状况与3770K差不多都为67W
同样为4.8GHz的时脉下,3570K比3770K低上12W,这样的差异性并不算大
此两款CPU还是保有Ivy Bridge 22nm架构的特性,比起上一代32nm会明显地较省电
GIGABYTE Z77-D3H
1.Z77系列采用白色外包装与开机画面设计,外观设计比以往还好
2.导入UEFI BIOS技术,并提供两种BIOS介面让使用者选择
3.采用标准规格ATX PCB,内建个人觉得较优的Atheros网路与VIA音效晶片
4.超频能力表现出色,CPU可达4.8GHz稳定、DDR3也可以达到2600稳定的水准
5.后方IO提供4个USB 3.0装置,独特的mSATA固态硬碟插槽
缺点
1.对于DDR3 2600的频宽还有加强空间
2.CPU-Z尚无法侦测到正确的电压
效能比 ★★★★★★★★★☆ 88/100
用料比 ★★★★★★★★☆☆ 77/100
规格比 ★★★★★★★★☆☆ 83/100
外观比 ★★★★★★★★☆☆ 77/100
性价比 ★★★★★★★★★☆ 92/100
本次主要为分享Ivy Bridge中阶超频平台,Z77搭配Core i5-3570K的实测超频分享
3570K主要为接替上一代的2500K,在温度与耗电量这两方面与高阶3770K落差并不大
超频范围也和3770K有着差不多的水准,散热做得好与CPU体质不错就能达到4.8GHz稳跑的等级
不过3570K的价位比上3770K明显低上许多,对于超频有需求的使用者,3570K还是目前入门超频的好选择
GIGABYTE推出的Z77-D3H使用VIA VT2021音效晶片,后来有与Realtek ALC892用耳机做为比较
VT2021在中频方面表现比较好,尤其是人声表现有明显胜出一些,对于重频与高频方面的差异不大
爱好听歌的使用者,可以考虑使用VIA VT2021音效晶片,在中频领域能得到比较好的音质
Z77-D3H价位比最入门的Z77 MB还要高上一点,但以它规格来看反而C/P值会更高
在超频能力也与高阶Z77相差不大,网路与音效卡也不同于一般用料,个人使用经验应是较好的晶片
另外GIGABYTE在台湾也有四年保固的服务,让Z77-D3H在入门的Z77市场拥有很不错的竞争力
此回Intel Z77虽为Ivy Bridge架构最高阶的晶片组,刚上市就有比以往中阶市场还要低的价格出现
也许是市场机制与各MB品牌竞争之下的结果,也进而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拉低一些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