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
x1
|
[分享] 观心法门
胡松年居士:殊胜妙密的「观心法门」 「观心」内含,简明却深奥 「心」是一个笼统而含糊的一个用字,「观心」简单的说,是观察自己的心念来去、起伏。然而,我们身体上的每一感觉,实际上就是一「念」,身心本为一体,是难以硬性画分的,所以这个「观心」,自然就包含了身体的觉受在内,此外,一切影响身心变化起伏的内缘外境,又何尝不须清楚了然﹖故也自然而然落于观照之中。换言之,虽说是观的是一个「心」,实际上,所观的范畴,包含了身心及周遭一切内缘与外境。不仅每一「正念」都观到了,「妄念」也一个不漏,有如明镜照万物,不加选择,不取分别,无论美丑、净垢,是佛也好,是魔亦好,一切均照,绝不偏颇,不加也不减,遇魔本无惧,见佛亦不喜,了了分明,毫不含糊。不着有、亦不住空,不住动、也不住静,而观照所及,不专住一处,是「无住」,但也无一漏失,也可说是「普住」。也就是说,在无思量的状况下,一样的见闻觉知,在方法上,不是死守一端,色空本不二,均照而不沾,面对一切境界而不随其所转,从从容容,活于中道。 妄念来了,观照着它,不嗔亦无喜,不迎亦不随,妄念本空,用不着赶它,当你清清楚楚的观照着它时,它就自然消失了。待修习功深,妄念自然逐渐减少而至妄念不起,妄念不起时,也不死守那空空洞洞的境界。 佛法是入世的,我们在行住坐卧之中,日理万机,又何尝无须动念,但念动又有何妨?只要一切都在清楚的观照之中,念起念落,不加一丝多余的念头,也不减少任何所须的思维,任其来去,不拒不随,用心若镜,清楚自在,随时随地都可「观心」,一切身心内外,无一不在透彻观照之中。 南老师曾说过: 「随时都在观照之中的人,是不会没有成就的」。殊胜如此,可见一斑。 层次有浅深,心法却如一 当然,观心法门是有层次区分的,一般说来,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其为: 「有觉有观」- 初步观心修持者,仍然须从有为有守开始起观的,既有觉受,也有能所,还不能脱离五阴的笼罩,一时还无能自在解脱,有待慢慢练习,功行逐渐增长。 「无觉有观」- 此时,身体的觉受已经没有了,轻松多了,逐渐进入「照」的阶段,但心中还存有一个淡淡的「观」的观念。 「无觉无观」- 既无觉受,也无须刻意起观,无观而观,观而无观,没有作意,没有能所,人天合一,万物同体,照天照地,自在解脱。 观照的功夫上,有深浅层次之别,但「用心若镜、清楚了然」的心法与原则,却始终如一不变,最初的也是最后的。 吻合经教,付诸实行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佛教徒都知道,但如何去做到它,又似乎茫无头绪。而观心法门要求的是,一切都在观照之中,不住着某一处,但也处处清楚了然,这不就是「无住生心」的真修实践吗? 念头来了,不迎不随,来龙去脉,了了清楚,不就是圆觉经所说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的法则吗? 心经亦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观心法门」既不住色,也不住空,空色不二,均在灵明观照之中,在方法上,不是死守一端,而是活泼于中道,与心经的般若内含,完全吻合。 懂得了观心法门的精髓,这些经教的文字,自然理通事亦趋,就不难有更深一层的体会与了解的了。 修定保任,非其莫属 我们都知道,「定」的种类很多,也有相当层次上的差别,有人一入定就是若干日,不知时光流逝,一眨眼就过了多日,这种「定」已是非常不易做到的了,身体上不能达到息止脉停,心念上不能做到念止忘我,是难以进入如此定境的。然而,严格来说,这还不是最上乘的定,因为这种浑然不知的定,有入有出,有守有为,不能随时保持如此,即使能做到了永久如此,则不就形同木石,又有何益﹖又如何能够入世而帮助其他的众生呢?故这种定还是一个修定的中途站,真正上乘的定还要远远超越如此阶段的。 「定」的简单定义为,「不昏沈、不散乱、一念清净清楚了然」,依末学浅见,「不昏沈、不散乱」可以说是定的境界,而修定的方法与中心,则在后面的一句「一念清净清楚了然」上,一念清净、清楚了然,自然不会落于昏沈,自然也不会妄念纷飞,因为观照之中的妄念,不驱自灭,这也就是「观心法门」的精髓所在。 未悟之人可以用它减少妄念,以期他日「明心见性」,而已悟者更需要它来保任,证入更深的层次。 即使彻悟之人,要想在行住坐卧中,随时都在「定」中,做到定而无定、无定而定之「上定」,「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还非得用上这「观心法门」的上乘观照功夫不可。当然,此时的观照,已是「无觉无观」之境地了,观而无观,无观而观,无须刻意,了了分明,虽是日理万机,却也没有丝毫偏离「般若」本体,戒律不守而守,烦恼不断而断,一切言行自动落于定慧之中。笃行菩萨道,却也了无挂碍。除了「观照」之外,似乎难择他途。 配合他法,相辅相成 「观心法门」,可以作为专一修持的法门,也可以配合大多其他修持的正法,相辅运用,并无抵触。 譬如说,修净土念佛法门者,一边念佛,同时己心地也如明镜一般的观照着,明照自己的念佛,返闻闻自性,清清楚楚。而修密持咒者或参禅者,亦复如此,身、口、意的一切动静,都在观照之中,了了分明。 「观心法门」,不像有些法门,须要有特定的环境与时间,方可有效行之,而观心法门没有时空的限制,可以用之于任何时、任何地。在行住坐卧中,或出世、或入世,时时观照,清楚了然,就合观心法门。依末学一己浅见,比之其他修行的法门,「观心法门」可算是最为接近「无为」的一个法门了。 有时由于身心欠佳,或用功过度,也会落于疲「观」而进入类似顽空之状况,此时,在心头轻轻带上一句佛号、或一声咒音,将顽空中划上一道闪电,破空而过,立竿见影,立即能够返归般若本体。故于各法门间,行者若能运用智慧适可调整,相互配合运用,自有事半功倍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