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320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lstaringl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特殊貢獻獎-2
頭銜:八宮旋斡天為體八宮旋斡天為體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孔明神數解籤, 手面相
推文 x2613 鮮花 x974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評分版主評分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2
[分享] 曾經是天下第一天壇
表情   曾經是天下第一天壇 .....................
一千多年前,大唐的天子們在這裏一步一步登上壇頂,虔誠地把祭品獻到“昊天上帝”的牌位前,他們自稱是天的兒子,對上天無比尊敬和崇拜,在他們的都城南面,有一處供天子們與上天溝通的地方——天壇,它曾是國家至高無上的禮儀重地,皇帝們在這裏為國家的康泰繁榮祭天祈福。一千多年後的今天,這座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壇”,默默地安坐在西安南郊一隅,訴說著千年滄桑的歷史。




西安天壇是北京天壇之祖
1999年3月到5月,在陝西師範大學南側的荒土坡上辛勤發掘了整整兩個半月,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唐城工作隊的專家們終於將現存年代最久遠、級別最高的唐代天壇遺址,從厚厚的黃土中剝了出來。當時參加發掘工作的賀歲利先生介紹:“西安天壇遺址在上世紀50年代末的文物普查中被確認,然而一直沒有進行過發掘,直到1999年才被列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隊的發掘計畫中。”此事在當時的影響不小,甚至很多外地媒體都做了報導,然而,事隔十年後的今天,提起這座“天下第一壇”,很多西安人都會瞪大雙眼:“西安也有天壇?”


西安不僅有天壇,而且還被專家稱為“天下第一壇”。這個“第一”的名號,並不是西安人往自己臉上貼金,而是名副其實、響噹噹的。其實,西安天壇的真正名字叫“圜(huan)丘”,一千多年前的史書中都這麼叫它,而把祭祀上天的多層圓臺形建築稱作“天壇”,則是明清的事了。雖然名字不同,但西安圜丘卻是北京天壇的老祖宗。西安圜丘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年(西元590年),比建於明代嘉靖九年(西元1530年)的北京天壇早了近一千年,從隋初到唐末,圜丘沿用了314年,隋文帝以及唐代的21位皇帝都曾在此進行過隆重的祭天禮儀。西安圜丘共有四層,而北京天壇則只有三層,所以,“無論從規格級別,還是歷史年代來看,西安天壇都無愧於‘天下第一壇’稱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何歲利說。

曾經是有兩個盜洞的“荒土坡”
然而,“天下第一壇”這頂桂冠,並沒有給圜丘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好處”,甚至連它的“藏身之所”也很少有人知曉。第一次去探訪它時煞費工夫,記者在陝西師範大學雁塔校區的校園內地毯式地打聽了一番,又走了不少冤枉路才找對了門兒。原來天壇並不在陝師大老校區的“主體”校園內,而是在和主體校園一巷之隔的“師大南苑”內,出了師大西門向南走不遠,就能看到一條窄小的巷子——天壇路,順著天壇路往東走,卻怎麼也看不到天壇的身影,四處打聽,摸索到師大南苑的一扇小鐵門,進門一條窄土路,踩著路上的車輪印向南走,路西就是師大的老操場,鐵欄圍住,雜草亂長;路東有幾戶人家,住著師大的後勤人員,接著一堵高高的水泥灰牆,一截環形的土堆露出牆頂——這就是天壇。圍牆盡頭緊鎖的鐵門旁立一塊黑色的石碑:“陝西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57年8月31日公佈……”原來不僅天壇年代久遠,天壇被保護的歷史也很久。

  天壇是古人與天相接的地方,它的設置格外講究。古人認為,“南”為乾位,太陽光照的時間較長,屬陽,所以祭天必須在帝都的南郊,隋唐的圜丘,便建在長安城郭城的南邊,位於唐長安城正門明德門東側950米處。西元889年,唐龍紀元年,昭宗“有祀於南郊”,這是天壇最後一次使用的文獻記載,西元904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並廢毀了長安城,天壇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逐漸被人們忘記。伴隨著天然的沉積作用,唐代的天壇上逐漸被覆蓋上了厚厚的黃土,在年復一年的風霜雪雨下,當年的輪廓已逐漸模糊,天壇變成了一座荒土坡,野草、荊棘叢生。解放後,這座荒坡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陝西師範大學徵用了遺址所在地,從此,天壇便處於陝師大的保護之下。李令福是陝師大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的老師,他辦公室所在的“文科樓”和天壇僅一巷之隔,李令福老師回憶道:“師大南苑曾是體育系所在地,有一個大操場,以前師大的液化氣站也在那兒,天壇遺址再往南走。現在南苑住著些後勤人員,操場偶爾還會用。”天壇發掘前,李老師有時會到土坡上踏踏青,沿著土坡上的小路爬上去,常會被瘋長的野棗樹劃傷,李老師還發現了天壇上有兩個盜洞,“不知是何時有的。”他說。李老師的同事史紅帥老師對天壇的老樣子也記憶頗深:“貌似墳塚的小土坡,荒草叢生。”他有時會去轉轉,如果外地的親戚朋友來,一定要帶到天壇看一看。1999年天壇被發掘出後,西安市古代建築工程公司為天壇做了一件外衣——用灰色的素土在天壇遺址的表面夯實,把天壇保護起來,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包裹著現代外衣的天壇。

它的雄偉超乎想像
第二次探訪天壇,當然輕車熟路,正值開學第一天,校園中一派生機。剛升大二的許璐雯是生命科學院的理科生,她說:“天壇啊,會不會就是南邊操場的那個圓土堆。去年軍訓在老操場看到過,好像年代挺久遠的。”然而和她同行的其他幾位女生都滿臉疑惑:“我怎麼沒看見啊!”有一位男生下了這樣的結論:“師大有天壇的說法可能是傳言,從進校到現在,我只偶爾聽說,但從來沒見過。”他旁邊的同伴則搖著頭說:“不知道。”在從事歷史地理研究的史紅帥老師眼裏,西安天壇的名氣不小:“大家都知道那是唐代天壇。”不過史老師的這個“大家”僅限於“業內人士”,“雖然陝師大的宣傳資料裏都會提到唐代天壇,但是除了歷史學科的學生外,知道唐代天壇的(學生)很少。”史老師如是說。 68歲的李振遠老人管著天壇大門的鑰匙,平時天壇遺址的鐵門總是鎖著,想進去參觀必須要請老人來開門。進得門去,站在天壇腳下,才發現它遠比照片上看到的高大雄偉,四層高臺層層疊上去,對面的第一層台體有兩米多高,一道寬闊的階梯直通上頂,仿佛一條天梯,這便是“陛”,西安天壇共有12陛,將整個壇體分為12個扇形,唐代文獻中稱12陛為“十二辰”,即子、醜、寅、卯等,暗指天上的十二個方位,其中正南方向的“午陛”最寬最長,是皇帝登壇的階道。踩著天子們曾踏過的臺階步步登壇,也能體驗一把當年皇帝的感覺,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則天、玄宗李隆基這些有名的皇帝,都曾走過這條臺階呢。

天壇與天子的那些事兒
站在圜丘之頂,視野開闊,仰望蒼穹如蓋。一千多年的唐代,以天壇為中心,方圓150米左右以內都不允許有任何建築存在。皇帝站在壇頂,長安城和關中沃野就在眼底,而他站在這裏,為國家的康泰祭天祈福,他面前是“昊天上帝”的牌位,手中捧著為上天獻納的玉璧,此刻,天壇的每一階上都站著禮部的官員,祭祀與他們位置相對應的28星宿,“天壇以外應該有三道環形的矮牆,將天壇層層圍住,祭天時,除了皇帝和一些重要的大臣外,其他人等都是不能進入最裏面一道牆,禮樂隊、外國使節等都在內牆的外面。”何歲利先生說。
作為“天子”的皇帝,當然極為重視祭天,所以每年都要來天壇,祭天的日子要選好,“冬至”是白天時間最短的一日,又是“三陽開泰”——白天時間逐漸加長的開始。每年的冬至就是國家盛大的祭天日,皇帝必須親自完成這一艱苦而神聖的任務。祭前七日,皇帝與參加祭祀的官員便要開始沐浴齋戒,潔身靜心,同時,司禮官還要安排好一系列繁瑣的準備工作,等到冬至日那天,皇帝天不亮就要起床,從遠在長安城北的寢宮往南郊的天壇趕。皇帝出行排場很大,頗為壯觀,一行人馬浩浩蕩蕩,沿著朱雀大街往南出明德門,再向東拐,就來到了天壇,這一路實在算不得短,皇帝的車馬大概要走兩個小時才能到達。等到鼓樂、大臣,以及所有相關人員都各就各位了,祭天儀式便正式開始。於是,皇帝按照司禮大臣的指引登壇、獻禮、退壇、再登壇……如此經過一個複雜的祭天過程。期間,獻給昊天的犧牲、玉帛等祭品要在天壇東南方向的燎壇內焚燒,煙火升騰達上天,使天帝及諸神聞到氣味,享用祭品。唐代,除了冬至祭天外,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都在圜丘舉行。

  如今,我們已不可能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祭天的那種隆重和莊嚴,曾經高大雄偉的天壇現在被淹沒在一片高樓中,壇下北邊的一塊地方被開闢成了菜地,西邊的陛階也被削掉了一截,壇上長了些荒草和苔蘚。

天壇的東邊,是瓦胡同村的西邊緣,村民王小琴從小就知道那個“荒坡子”是天壇,十年前發掘時考古隊員們還在她家住過,“(天壇)現在比以前好看多了。”她說。如今,西安天壇已被列入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單中,西安市文物局和雁塔區正在聯手醞釀對天壇周圍的環境進行整治,不久的將來,希望天壇會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向遊人開放。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300 (by 是泰) | 理由: 分享獎勵
支持度:30 (by 是泰) | 理由: 圖文並茂



地理之法實與命、氣數相符蓋地有。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10-04-22 04:25 |
chenhochen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2 鮮花 x6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長了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或由臉書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內容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安源通訊 | Posted:2010-04-25 14:45 |
chenhochen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2 鮮花 x6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西安--唐天壇遺址



唐天壇遺址相關資料


  據文獻記載,唐圜丘初建於隋,唐代沿用了近300年,比北京天壇早一千多年,是全國保留下來的唯一一處早於清代的圜丘遺址。《舊唐書》記載說“武德初定令,每歲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景帝配,其壇在京城明德門外道東二里”,明德門是唐長安廓城南墻正門,其遺址曾發掘過,圜丘遺址在明德門遺址東950米處,約合唐代的二里,與文獻記載相符。

  唐圜丘遺址發掘面積4800平方米。圜丘遺址高出現代地面8米,發掘顯示,圜丘為4層圓壇,第一層(最底層)圓壇面徑約54米,第二層面徑約40米,第三層面徑約29米,第4層(頂層)面徑約20米,各層層高1.5—2.3米不等,每層圓壇都設有12個上台的階梯通道,稱為陛。12陛均勻地分布在圓壇四周,可能是反映天上十二個方位,唐代文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200 (by 是泰) | 理由: 分享獎勵


獻花 x2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台灣固網 | Posted:2010-04-26 18:3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072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