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04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oey0415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價量分析問答
價量分析問答


問1:成交量對我們分析股市行情有什麼作用呢?
問2:那該如何分析呢?
問3:股評中常看到量價分析,您能給我講講嗎?
問4:個別股成交量與股價間的關係是什麼?

價量分析問答

問:成交量對我們分析股市行情有什麼作用呢?

答:"成交"是商場的術語,表示經買賣雙方同意所達成的交易行為。每日交易過程裡,成交價格因客戶偏向買或賣之意願而起波動。股市受外在因素影響,不同交易時間不同價格,有不同數量之買或賣,使交易緊湊而複雜,而投資者買賣股票的信念與行為直接影響每日成交數量(成交量)。

投資大眾對股票價值觀愈有偏差,市場人氣愈旺盛,買賣則愈活絡,成交數量自然增加。反之,則減少。

一面觀察量之變動,而同時又掌握價格波動,才算是完備的技術分析方法。

問:那該如何分析呢?

答:成交量值是一種供需表現,代表股票市場投資人購買股票慾望的強弱的循環過程。這種循環過程反映人氣的聚或散。這種人氣聚散需要一段時間,如波濤一樣,大浪過去後,尚有餘波和浪花,興風作浪前亦有明顯的徵兆。將人潮加以數字化便是成交量值,一段行情初起,成交量值開始增加,是漸進的,直至無法再增加,行情便告一段落,進入整理階段,成交量值漸減少。另一段上升行情再起,股價繼續上升、成交量值再度逐漸增加,股價創新高峰而維持不墜,必須有大成交量值做基礎,也就是表示換手積極,維持股價。股價下跌時,人氣四散,成交量值開始迅速或緩慢萎縮,無法再減少時,下跌行情告一段落,股價反彈後進入整理階段,成交量值增加。另一段下跌行情再起。股價繼續下跌,成交量值再度萎縮,股價創新低谷而無力翻升,就是由於買氣不斷削弱,形成供大於需的現象。

成交量值多寡亦充分表現人性。股市投資人性格可分三種,即是先知先覺、不知不覺與後知後覺。第一類是煸火者亦是熄火者,他們在股市萎靡不振或稍露轉機時買進股票,人棄我取,你丟我撿,使供需關係逐漸轉變,在股市掀起買進熱潮;這類投資者佔少數。第二類是實踐者,即股市呈現好景時買進股票,大勢轉壞時賣出股票,這類投資者也並不多。第三類是悲劇角色,股市達到最高潮時搶進股票,最低潮時賣出股票。成交量值可以說是股市的一面鏡子。在長期寂靜的行情中突然出現大成交量,表示大戶、做手已因炒做材料徐緩形成,先行進場買進,但是股價不一定立即上漲,這也許是試探買進的多頭先鋒部隊,成交量穩定擴大而萎縮時不明顯,股價不斷向上竄,換手積極,就如接力賽跑一樣。由於股性及不同實力的大戶與做手集團的操作,即使出現大成交量,有些股票也呈緩慢上升形態,有些股票則以"軋空"為由,展開籌碼戰,快速調升股價。當股市買氣被激發至最高點,實力派大戶與做手集團買進股票數量減少,賣出增加,調節市場供需不平衡現象。股價短期內由於買氣未散仍可維持,甚至再創新高價,但是接手轉弱,成交量開始減少,供需關係隨之轉變,股價移動平均成本愈來愈高,持有股票者獲利愈來愈少,自會將股票拋出,在這種供大於求的情況下股價回跌是必然的。因此美國投資專家葛南維就曾說:"成交量是股市元氣,股價只不過是它的表徵而已,所以,成交量通常比股價先行。"這便是"先見量後見價"的另一解釋。

炒做材料分積極與消極兩類。積極性的材料為發行公司實質的改變,營運狀況好轉,獲利增加,這種現像是漸進的,成交量值隨股價上升而增加,回跌時多能迅速萎縮,流動籌碼少,不易出現極大數值。消極性的材料則是對公司而言,短期是利多,長遠看來並非有利,諸如處理土地、股權相爭等。做手吃進大量額子,每日進出頻繁,將成交量值"做"大,跟進者逐漸增加,當做手出脫手中大部分額子,不再進行操作,成交量就迅速萎縮,此時股價多已下跌一段,使不少跟進者套牢,龐大的高檔成交量值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整理與消化。因此,利用消極性的炒做材料達到拉升出貨的股票,受傷較重,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有上漲之能力。

問:股評中常看到量價分析,您能給我講講嗎?

答:那就讓我們先講講股價日加權指數與成交總值的關係:

多頭市場與空頭市場的最大區分就是成交總值不同。上升趨勢裡,投資人購買股票,短期或長期裡都可獲得利潤,因此激發投資意願,交易活絡,在積極換手下,成交總值亦不斷創新記錄;下跌趨勢裡,投資人買進股票後,再擬賣出時,股價已下跌一段,因此影響買氣,交易自然愈趨清淡,成交總值縮小。這種與自然現象中熱則脹、冷則縮類似的結果亦是大戶與做手充分使用的手法。

(1) 多頭市場裡股價走勢為:上升(成交總值增加)→回檔(成交總值萎縮)→盤檔(再萎縮)→上升。

(2) 空頭市場裡股價走勢為:下跌(成交總值減少)→反彈(成交值增加)→盤檔(成交值減少)→下跌。

具體來說,成交總值是測量股市行情變化的溫度計,成交總值增加或減少的速度可以推斷多空戰爭規模大小與股價指數漲跌的幅度。也就是說,成交總值持續擴大,表示新資金不斷湧入股市,是推動股價上漲的原動力。

成交總值與加權股價指數漲跌有密切關係。

(1) 股價指數與成交值之間關係正如滾雪球一樣,欲使股價指數上升,成交值必須持續增加。

(2) 多頭市場裡,每股行情起點成交值均不大,隨著指數上升而擴大,直至不能再擴大時,股價指數便開始下跌,也就是最高成交值對應著最高股價指數。有時股價指數雖然繼續上升,成交值卻無法再出現更高成交值,上升行情極可能在數日內結束,與"先見量、後見價"相印證。也有時在長期下跌行情末期出現巨額轉賬交易,使成交值突然大增,股價指數則自此上升一段。

(3) 空頭市場裡,下跌的每段行情成交值均有急劇萎縮現象,顯示買氣衰退,股價指數愈趨下跌,直至成交值不能再萎縮,跌勢便告一段落,也就是最低成交值對應最低股價指數。有時股價指數雖然繼續下跌,成交值卻不再見萎縮時,下跌行情即將結束。

(4) 最高成交值與最低成交值視當時股市人氣聚散而定,沒有固定標準與公式。只能從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規模推測未來的潛力。

投資者瞭解成交值與股價指數之關係時,若能將移動平均線理論與成交值搭配,建立10日平均值系統,則可從較長期的成交記錄之變化預測股價指數漲或跌,降低誤差。

問:個別股成交量與股價間的關係是什麼?

答:個別股股價漲跌亦與成交量大小有密切關係,成交量是股價上升的原動力,亦是股價下跌的主因之一。從技術分析觀點看,多頭市場裡,股價上漲時,成交量增加,表示此股就供需關係來說,買進力量大於賣出力量。股價回跌時,成交量迅速減少,持股者惜售,股價在供給減少後又有力量再上漲,這是強勢的表現。股價上升,成交量反而減少,表示買氣已弱,賣方力量隨時有表現之可能,這是弱勢。空頭市場裡,股價下跌,成交量卻增加,表示供給增多,接手多為搶反彈行情者,沒有信心長期持有,形成上升壓力,或是一旦股價稍升,成交量減少,都是弱勢的表現。股價下跌,成交量每日均維持極少,不能再減時,表示供給者減少,一旦需求增加,股價立即上漲。

從股價短期變動看,股價上升與下跌速度是多空雙方力量表現的結果,成交量多寡扮演重要角色。股價處於低價位時,成交量穩定增加具有調整股價功能。在需求殷切時,股價大漲較容易,上升過程中成交量增加迅速,買氣聚集快而發散也快,妨礙繼續上升動力,漲幅將有限。成交量穩定增加,利用股價下跌,成交量萎縮來整理籌碼,成交量再度增加,股價又有再上升之條件。股價處於高價位時,成交量無法再擴大,導致賣意增強,股價因供需不平衡,成交量萎縮而無力再盤旋於高價位,空頭乘勢慣壓造成市場不安情況,下跌行情產生。下跌過程成交量若萎縮很快,賣意則漸微弱,下跌速度受阻,跌幅有限。成交量若減少緩慢,甚至增加,行情受投資者搶短線心理影響,延長下跌時間,終會導致大跌。

個別股成交量多寡標準決定於此股"股性",若個別股本屬冷門股,沒有市場性,股價升降完全操縱於少數主力做手,因此成交量對於股價升降影響較小。冷門股轉為熱門股過程最重要的便是激起投資者購買慾,使更多投資者對此股漸熟悉而有認同感,成交量與日俱增是必然的,多空對於股價偏高或偏低的不同認識,使股價波動愈趨激烈。股本擴張太快,熱門股亦可能轉變成冷門股。老態龍鐘與前景不佳的股票缺少大戶支持,價位完全取決於供需關係。投資者駐足不前,成交量自然逐漸減少,極難恢復往日的成交量水準,股價彈性大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教育部 | Posted:2005-01-11 17:35 |
Ivon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個人商品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驗證會員
級別: 榮譽會員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38 鮮花 x142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joey0415於2005-01-11 17:35發表的 價量分析問答:
價量分析問答


問1:成交量對我們分析股市行情有什麼作用呢?
問2:那該如何分析呢?
.......
這一篇文章讓我看到經濟學的一部分
但是也讓我學到滿多的知識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7-13 17:4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24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