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19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ordanSWei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0 鮮花 x8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電影] 2009 台北電影節 劇情長片類 百萬首獎 -- 不能沒有你


上映日期:2009-08-14

導  演:戴立忍
演  員:陳文彬、趙祐萱、林志儒
發行公司:原子映象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atomcinema.p...et/blog

幾張劇照


YouTube 上的預告片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台灣影壇終於又推出另一部文藝佳作《不能沒有你》
-- 梁良老師推薦

在去年創造奇蹟的《海角七號》面世一年後,台灣影壇終於又推出另一部文藝佳作《不能沒有你》,繼勇奪臺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後,再拿下日本SKIP CITY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本片改編自六年前發生於台灣的一宗社會新聞,編導以大膽而簡樸的手法把它拍成一部具有紀錄片風格的黑白劇情片,雖然為底層小人物發聲的用意昭然若揭,卻聰明地迴避了嚴肅的社會批判路線,只是藉事件本身的荒謬可悲來彰顯人世間的不平,但將全片聚焦於最純粹的父女親情,因而能以低成本電影的小格局凝聚出非常濃厚的感人力量。

劇情描述居住在高雄港碼頭邊從事無照潛水伕的武雄(陳文彬飾),與七歲大的女兒妹仔(趙祐萱飾)一直簡單而低調地活著。直到妹仔已屆入學年齡,戶政單位前來關切,武雄才赫然發現他對親生女兒竟然沒有監護權。在同是客家人的好友阿財(林志儒飾)的獻計下,武雄帶著妹仔到台北找如今已當上立法委員的小學同學幫忙,企圖藉政治力介入替女兒把戶口辦好。不料這個唯一的希望只是徒勞無功地讓他南北來回奔波,政府單位依舊按法令規定要拆散他們父女。武雄走投無路,深感社會不公,遂抱著女兒揚言要從車水馬龍的行人天橋往下跳!事件引起轟動,幾家電視台做了實況轉播。困獸之鬥很快就落幕了,但父女倆不能割捨的親情要如何落幕呢?

本片彷彿是這一宗新聞事件的幕後調查,從短短幾個警民對峙的高潮鏡頭過後就跳到兩周前的主人翁生活狀態。在大都市底層卑微地生存著的武雄父女,跟這個現代化的社會處處都顯得格格不入。他們住的是非法的港區廢棄倉庫,電燈是偷接的電線,工作是無照的潛水修船,若按法律規定武雄更根本沒有資格和妹仔一起生活。在「一切都要按規矩來」的台灣社會,這對父女仿如化外之民,平常根本不會有人留意到他們如留蟻般的存在(所以他們違法居住兩年多都沒有人檢舉)。然而,台灣實施多年的戶口制度和九年國民教育制度卻具有無比威力,硬是因為妹仔屆齡入學的事實而將她的父母荒謬可笑的同居關係給揭發了出來,並因此延伸出後續的父女分離人倫悲劇。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非常真切地體現在本片的故事上。

武雄帶著妹仔到立法院和警政署等單位求助的過程,則彰顯了台灣社會現狀的另一種荒謬。武雄接觸到的每一個代表政府體制的人沒有一個是故意欺負老百姓的壞蛋,人人都在文明地按規矩辦事,但結果卻是令武雄這種升斗小民感到體制有如巨獸,他根本無力周旋,也不得其門而入,最後不得不以死相威脅,才能讓人聽到他的痛苦吶喊:「社會不公平 (請以閩南語發音)!」

盡管本片的控訴性看來強烈,但那是屬於沒有控訴對像的「大哉問」,因此編導並沒有循這方面深入探究,而是在新聞事件落幕後,花了頗多篇幅描寫兩年後的武雄如何堅持地繼續工作和找尋被迫跟他分開的女兒,藉以凸顯小人物的堅持與自尊。此時的武雄從外形到神態都改變很多,創傷令他成熟了,但親情的思念更深。有一幕描述社會局人員向武雄講述妹仔這兩年的狀況,說她都不肯開口跟人講話,武雄聞言哭著喃喃:「妹仔一向很靜!」此情此景實在感人至深。非職業演員陳文彬全情投入武雄這個角色,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實至名歸。
-- 原載亞洲週刊

Reference 1: Yahoo 奇摩電影
Reference 2: 2009 台北電影節相關網站
Reference 3: another reference

【心得感想】

去年的"海角七號"之後, 今年值得期待的一部國片
尤其在聽過導演訪談之後, 更對這部"黑白電影"有著特別的期望
儘管心裡有些兒感覺, 這也許不會是一部"很賣錢"的電影
但, 這應該會是一部反省社會... ... 很棒的作品


[ 此文章被JordanSWei在2009-08-09 03:19重新編輯 ]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9-08-09 01:28 |
JordanSWei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0 鮮花 x8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Re 1:


在黑白影像裡看見台灣本色 《不能沒有你》導演戴立忍專訪 ... 原始出處

本文引用自放映週報 報導 / 王玉燕

... (原文甚長, 節錄部分)

為何這部片會採用黑白攝影?您曾提及,以彩色拍攝的話太殘忍了,對當事人可能會造成二度削剝,能否請您談談您的考量?

戴:我勘景完以後,會把所有照片放在一個螢幕上,整體綜觀一次,就可以看到未來這部電影可能會長什麼樣子。當我看著那些照片的時候,裡面大量呈現的是一種可能會讓城市人、讓所謂一般中產階級不舒服的東西,油污、髒、亂、生銹的鐵、巨大的工業遺跡,我判斷如此可能會造成觀眾不舒服。而這個不舒服會影響了整個戲的內容或核心的情感,我們希望觀眾接收情感的時候是順暢的,不希望有阻礙。這就是我講的殘忍,那個殘忍是:「天啊,怎麼有這樣一個世界?」這樣講好了,如果一片霉或一片青苔在房子裡面,我們用彩色來拍的話,可能會有人起雞皮疙瘩,我們用黑白來拍的話,就只是一個色塊而已。我指的不要以太殘忍的方式呈現,就是過濾一些會干擾情緒傳達的雜質,當時選擇黑白一部分是因為這個理由。

另外,如果我有足夠的經費,我可以在後製花更多的錢,把影片調到一個很漂亮的顏色,對我來講,那才是好的商品,才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商品。所謂商品是因為我認為這部片若定位為商業電影,商業電影是要讓更多人看的,讓更多主流觀眾、讓不常看電影的人看了不覺得悶。如果我有更多的資源我會那樣做,所以它會長得跟現在不一樣。當時會這麼做,就是因為我資源比較少,我只有《海角七號》十分之一的經費來講這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場景各方面的複雜度絕對超過《海角七號》,好比說《海角七號》沒有海底攝影、移動的路線沒有從南到北這麼長,這些在製片上都是需要經費來支撐的。當我的場景比《海角七號》複雜,經費只有它的十分之一,但我還是希望面對相同的觀眾時,我應該怎麼做?我覺得應該要強調商品的特色,否則我會被淹沒在一片很漂亮的彩色電影當中。

難道採取黑白攝影就顯得比較不剝削嗎?另,您覺得黑白攝影和彩色攝影何者會比較貼近您想傳達的真實呢?

戴:我認為黑白比較貼近我想傳達的真實,因為,就像我剛才講的,經費夠的話,拍彩色影片我可以把色調調得很漂亮,所以觀眾會覺得我很有品味,反而可能忽略原來這個品味是建築在一個曾經被剝削過的故事,這樣的話,我是不是又二度剝削了這個故事?我第一次剝削的時候,是五年前我坐在餐廳裡面吃飯,那時候SNG 車同步轉播,我把那則新聞當成配菜吃掉了,打發時間,對我來講,我自己第一次接觸到這個事件的時候是一種剝削。如果我把畫面拍得很漂亮、找大明星來演,這部片可能會比較賣座,但這樣我豈不是又再剝削了這個故事一次?

您剛剛提到,如果有足夠的經費,您可能會選擇拍彩色,這個假設還成立嗎?如果成立的話,是否意味著您會讓這個故事往剝削的路徑去?

戴:還成立,但我可以找到一個比較不剝削的方式,後製的電腦調色是非常昂貴的,但是如果經費夠的話,可以慢慢去找到一個最漂亮的色彩,來面對這件事情,找到剝削和非剝削之間的平衡。如果我有足夠經費的話,我可以進行現場顏色的改造;如果我有足夠經費的話,我可以調度高雄港內的巨輪,來到我想要的位置……等等,我能用彩色來拍攝這個故事,而不致構成剝削。

黑白攝影的困難度是什麼?如何彌補技術上的侷限?現場拍攝就是採用黑白攝影嗎?

戴:現場是以HD和HDV兩台機器拍攝,有一台機器是現場就是黑白的,另外一台是拍彩色的,後製再抽色,調成跟另外一台攝影機一樣的黑白質感。拍黑白攝影最大的困難在於觀念,近年除了鍾孟宏的紀錄片《醫生》(2006),上一次台灣出現黑白電影已經是十多年前的符昌峰《絕地反擊》(1996),那次的工作人員或工作經驗並沒有散播開來,因為台灣電影的量太少,很多電影技術無法有效傳承,這是目前遇到的一個困境。因而我們這一批人等於是重新再思考黑白攝影,過去我們太習慣彩色的思考,彩色拍片的方式、過程、製程,一旦轉換為黑白片,我們開始戰戰兢兢地去檢視每一步驟。

好比說,最直接面對的就是顏色的問題,服裝不能再用傳統彩色的方式來思考,除了款式,顏色也必須做調整,因為我們習慣的搭配顏色的方式,在黑白的情況下,其實並不是有效的,黑白講求的是層次和灰階,於是每一種顏色的灰階必須重新被思考,所以我們必須做很多嘗試,重新去認識沒有顏色的灰階到底是什麼。舉例來說,演員的頭髪都必須挑染,東方人的黑頭髪在黑白片裡面會變成一大塊,沒有層次,如果經過適當的挑染後,可以表現出更多層次來。衣服的部分,從官網上的彩色劇照,可以看到其實配色是滿滑稽的,演員很像小丑,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可是當這樣的配色轉換為黑白的時候,才真正具有各式各樣的灰階。單單是這麼簡單的頭髪和服裝,我們可能就要嘗試幾次才能找到準確的色調。

這次拍片沒有經費用黑白底片拍,黑白攝影目前反而是昂貴的,所以我們選擇用Video拍攝,由於我們當時沒辦法用到最高階的電子攝影機,因此呈現出來的層次是不夠的。我們只能用HD CAM和HDV,然後加35厘米鏡頭,我們選擇的機型的表現層次和膠卷其實是有落差的,譬如用35厘米標準的膠捲來拍的話,可能有十個灰階層次,可是用 Video可能只剩六個,這個情況怎麼辦?當時,我思考過後,相信所有的形式都必須從內容出發,如果我要講的故事內容,是一個在那樣的生長環境中如何求生的故事,就像是荒地裡的草,我希望它是有力氣、有生命力的,所以我可以接受那個粗糙,甚至我還覺得不夠粗糙,要再把黑白影像弄得更粗糙,為使得影像本身就可以呈現出一種力道,我還故意放進了噪點(noise),讓影像顯得更不裝飾、更粗獷。
...


[ 此文章被JordanSWei在2009-08-09 03:49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8-09 03:33 |
JordanSWei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0 鮮花 x8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Re 2:


不能沒有你 黑與白的辛酸淚 張倩瑋   2008/11/27 第662期

改編自「跳天橋」事件的電影【不能沒有你】,將那段父女的辛酸故事呈現在大螢幕前,導演以黑白電影手法,凸顯這個找不到色彩的故事,更顯悲淒與沉重,讓不少人掉下眼淚。

德國導演溫德斯曾說過,「每一張圖片都可以是每一部電影的第一顆鏡頭」,於是就在一張新聞照片的撼動下,電影【不能沒有你】誕生了,以真實的新聞事件為故事主軸,描述台灣政府對於勞動弱勢者的漠視,也訴說父女間難以割捨的親情。

父攜女跳天橋 新聞台大放送

故事發生在二OO三年四月十一日下午兩點,「一名來自高雄三十八歲的李姓失業男子,抱著女兒在台北火車站前的天橋上,作勢要往下跳。那名男子坐在天橋欄杆上以美工刀割腕,身上血跡斑斑......」,還記得嗎?這個曾經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事件,在新聞台以SNG的現場連線報導下,讓跳天橋事件一度成為家喻戶曉關注的議題。但隨著被大量消費的新聞一一發生後,那位抱著女兒跳天橋的男子,終究被人們遺忘在喧囂的政治鬥爭與腥羶八卦的新聞事件中。

這段真實事件,在編劇陳文彬的筆下成了一部寫實的電影劇本。那是他兒子剛出生的那一天,他坐在醫院的病床前,念了報上關於這個新聞事件的報導給他太太聽,同時也看到了同一條新聞的相關照片—「眼看男子從天橋躍下的瞬間」,那是一張令人心神一驚的震撼,當下陳文彬滿是疑惑、又不解,怎麼會有父親會帶女兒跳天橋?

有印象的人或許還記得當年的這起事件,由於男子與警方在天橋上僵持好長一段時間,新聞台的SNG車便長時段的實況轉播,將當時駭人的影像瞬間傳送到台灣各處。於是,有人在家庭餐桌上邊吃著午餐邊等待著結果,有人端著便當站在戶外電視牆討論著,有人在自助餐館的電視機前佇立許久,緊張刺激的社會新聞,突然之間成了人們碰面互相討論的話題。

不能沒有你 道盡底層辛酸

其實每個小人物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卻又深深打動人心的故事,改編自「跳天橋」事件的電影【不能沒有你】將那段父女的辛酸故事呈現在大螢幕前。故事大綱大約是這樣的,一名來自高雄旗津漁村的中年男子,教育程度不高的他,在旗津海岸邊受雇做著抽取貨輪油污與焊修、拆卸廢棄輪船的工作。七年前他與同居女友生下女兒後,女友隨即不告而別,並讓他成為獨自撫養女兒長大的單親爸爸。

只是隨著女兒長大、入學問題到來,面臨到辦理戶籍登記的現狀也緊逼他而來。其實並非父親不願幫女兒辦理入籍,而是在他辦理入籍登記時才發現,原來同居女友早有結婚登記。依相關戶籍法規規定,女兒的父親登記必須是同居女友在結婚登記欄裡的那名陌生男子。

但女兒的母親早已不知去向,他更不願、也沒有能力找出那個素未謀面的女友丈夫來協調辦理女兒的戶籍問題。就這樣,現實又繁雜的法令問題逼使這對父女可能被社會局情形介入,遭遇骨肉分離的窘境。

無助的父親在朋友建議下,騎著機車到台北市找立委陳情。他找到立委,也順利的接受立委安排回去高雄找一位陳專員協助,沒想到回到高雄後,不但找不著陳專員,且戶政事務所的公務員依舊堅持依法行事,無助的父親再度騎上機車來到台北。再度到台北後,見不到當初答應協助他的立委,連原本熱絡握著他手的警政署戶口組組長,也避不見面。

他拿著DNA證明書想到總統府去陳情,卻在還沒接近那棟建築物前,就被年輕的便衣憲兵架走。隨著台北的人聲喧囂中,一輛輛的SNG車紛紛駛近。父親在極度無助之下,在天橋上準備跳下,一手拿著美工刀在攝影機前狠狠割腕,一面狂呼大叫著「社會不公」,最終父親被判刑入獄,女兒也被社工人員帶到寄養家庭安置。

黑白影像呈現 觀眾感動掉淚

兩年後父親假釋出獄,因為有著挾持女兒跳天橋的前科,社會局並不同意將女兒交還給他扶養。但離開父親的女兒,在寄養家庭的生活並不順利,完全把自己封鎖起來,不與人互動溝通。換了四個寄養家庭,也成了社會局列管的重點輔導對象。

有趣的是,在拍這部電影的當下,導演戴立忍選擇了以黑白電影的呈現手法,來拍攝這部影片,他說,那是因為他找不到屬於這個故事的色彩,所以他保留了黑白色調,讓觀眾自己去填上色彩,而黑白色調,天空中厚重的雲朵更讓這部電影、這個故事更顯得悲淒與沉重,不少人因此掉下了眼淚。透過電影。戴立忍只想傳達出一種最簡單的情感,卻遇到法律時候、遇到人為制度時確實那麼的脆弱。

最讓人感受深刻的是,片中在社會局與社工接觸,與學校老師接觸,或著是任何有權利在處理類似事件的人,有很大的反思,當父親在為了女兒戶籍奔忙時,心中所產生的壓力與焦慮感,會讓人有負面情緒的產生,或許才讓那父親在無計可施之下,想要抱著女兒以死明志。

陳文彬回想起自己在讀到這則新聞時,不禁流下淚來,剛當上父親的他,為新聞主角中的父親感動,覺得這位父親非常的偉大。而當他在和戴立忍討論劇本時,同為戲中男主角的陳文彬感到壓力很大的,也正是演與社會局互動的那場戲,不過在演完戲後,陳文彬說,「在演戲的過程中,我才真正學會怎麼做一個父親。」

不受外人打擾 才是幸福結局

劇中特別有一段對話讓人感到父女情深:

「場景:日外,L堤工寮屋頂,武雄、妹仔海面很平靜,是個陽光美好的午后。妹仔和武雄坐在工寮屋頂看海。
武雄:妹仔,我問妳:我在海裡工作的時候,妳看得到我嗎?
妹仔:看得到。
武雄:水這麼深,妳怎麼看得到?
妹仔:我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得到你了。
武雄:嗯,我也看得到妳。」

而當年新聞事件中的男女主角,現在兩人很平靜的一起過生活,小女孩已經國小六年級了,電影首映的當日,透過社會局的聯繫,他們低調地出現在電影院裡收看這部以他們的故事所改編的電影,那新聞事件後,父女兩人回歸正常的生活,依舊在高雄。

劇尾,父親與女兒一個在船上,一個在岸邊兩人對望,如果要說這部電影以父女重逢當做美麗的結局,那麼,現實生活中的那對父女能團圓,繼續過著平凡的生活,不受外人打擾,那或許是屬於他們最幸福的結局。而戴立忍也希望,更多人在看過電影後,能夠珍惜已經擁有的,或許一般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其他人身上卻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擁有。

... 原始出處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8-09 03:47 |
JordanSWei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0 鮮花 x8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Re 3:
看完了... 在南部 88 水災後, 格外有感覺

有些人, 有些事, 也許只是依循著體制運作, 像是片中的"公務人員"... 依法辦理...
但是對當事人而言, 卻是格外地難以接受
這時的"體制", 就像是一隻"法規製造出來的大怪獸", 吞噬著一般小老百姓...
"社會不公平"... 令人難免感傷, 無奈...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8-16 04:38 |
JordanSWei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0 鮮花 x8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第 46 屆金馬獎得獎名單
最佳劇情片:「不能沒有你」,光之路電影有限公司、派對園電影有限公司。

最佳創作短片獎:片刻暖和。

最佳動畫長片獎:從缺。

最佳紀錄片獎:音樂人生。

最佳導演獎:「不能沒有你」戴立忍。

最佳男主角獎:「証人」張家輝、「鬥牛」黃渤。

最佳女主角獎:「風聲」李冰冰。

最佳男配角獎:「梅蘭芳」王學圻。

最佳女配角獎:「心魔」惠英紅。

最佳新演員獎:「梅蘭芳」余少群。

最佳原著劇本獎:「不能沒有你」戴立忍、陳文彬。

最佳改編劇本獎:「鬥牛」管虎。

最佳攝影獎:「南京!南京!」曹郁。

最佳視覺效果獎:「瘋狂的賽車」王建雄、陳京民、李麗萍。

最佳美術設計獎:「臉」李天爵、PatrickDechesne、Alain-PascalHousiaux。

最佳造型設計獎:「臉」克利斯瓊拉夸、王佳惠、AnneDunsford。

最佳動作設計獎:「葉問」洪金寶、梁小熊。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李米的猜想」竇唯、畢曉笛。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米香」遇見/詞:曾檐、曲:曾檐、唱:陶紅、譚維維。

最佳剪輯獎:「音樂人生」張經緯。

最佳音效獎:「音樂人生」張經緯。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獎:「不能沒有你」。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獎:李龍禹。

終身成就獎:明驥。

特別貢獻獎:王玨。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陽陽」。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不能沒有你」。

==========

辛苦, 也恭喜這些默默為電影工作付出的電影人
希望, 每一年, 台灣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題材, 令人感動的好電影冒出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9-11-29 08:02 |
s生活z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一直以為 也猜 ,在劇情的最後會轉為彩色的畫面
猜了2個點
1是 後段連到跳天橋那幕, 女兒被抱走 老爸被按在地上時~
結果沒有
2是父女重見那時
結果都沒有....


獻花 x1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9-12-04 07:08 |
豪仔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Evolution~        Evolution~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休閒哈啦, 數位影視
推文 x89 鮮花 x124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從頭到尾都沒有彩色畫面 彷彿一切都已成往事

一度以為妹仔可能會想盡辦法離開寄養家庭回去找爸爸
因為從前面妹仔的反應來看 她比父親更在乎吧
最後社工找父親 才得知妹仔以無聲的抗議來表達心聲
而父親難過的卻只有重複回答她比較靜 沒有說想見面或希望能在一起的話(或許省略沒演吧)

最終終於見到面 父親忹住了 而妹仔則用微笑以對
而那又代表著什麼呢(保護期結束?他們能在一起嗎?)

無論如何 影片的確詮釋出社會底層的辛酸


獻花 x1 回到頂端 [6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10-01-03 08:5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559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