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
孔雀鱼的繁殖周期相当短,从幼鱼到具繁殖能力的成鱼仅需2-3个月,因此在改良鱼种体态、色泽..等,也能在短期内看到成果。
孔雀鱼会吃食同伴所生之幼鱼,甚至连自己所生之幼鱼亦同,故培育时需特别注意怀孕的母鱼,适时隔离于阴暗处,并放于水草缸中待产,可获得最高的生产存活率及仔鱼收获率。
孔雀鱼是卵胎生的鱼类一胎约可生数十尾幼鱼,从母鱼的年龄、体型、健康情形来判断,初次生产的母鱼通常只会生 10-20 尾左右,如是体长超过5公分的成熟母鱼,生上百只是不成问题的。
学名
Poecilia reticulata
by: 鱼类生态进化研究室
命名者 Peters, 1859 栖息深度 0 - 1 公尺
中文名 孔雀花鱂 有毒鱼类 否
科中文名 花鱂科 经济性 是
科号科名 F266 Poeciliidae 食用鱼类 否 大陆名 孔雀花鱂
模式种产地 Guayre R., Caracas, Venezuela 观赏鱼类 是 俗名 孔雀鱼、胎鱂
世界分布 南美 台湾分布 南部
最大体长 3.5 cm 栖息环境 淡水
同种异名 Acanthophacelus guppii, Acanthophacelus reticulatus, Girardinus guppii, Girardinus reticulatus, Haridichthys reticulatus, Heterandria guppyi, Lebistes poecilioides, Lebistes poeciloides, Lebistes reticulatus, Poecilia reticulatus, Poecilioides reticulatus
参考文献 台湾淡水及河口鱼类志(陈及方, 1999);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典藏标本 NMMSTP00839. NMNSF00912. NMNSF00913. NMNSF01548. 下载xml档4笔 下载txt档4笔
英文俗名 Guppy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略呈楔状,后部侧扁。雌鱼的腹部膨大圆突。头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侧位;眼间区及吻背颇为平直。口小,斜裂,下位;口裂远不及眼前缘的下方。体被有大型的圆鳞;纵列鳞26-28;背前鳞11-13。雄鱼背鳍鳍条常会延长,雌鱼则小而圆,背鳍软条数7-8;雄鱼的臀鳍第3、4、5鳍条特化而成一延长的交接器,交接器仅略长于腹鳍长,雌鱼则正常的扇形,起点在背鳍起点略前,鳍条数8-9;胸鳍鳍条数13-14;腹鳍腹位,鳍条数5;雄鱼尾鳍外形变异很大,随品系而有不同;雌鱼则大多呈长圆形。体黄褐色,具有金色光泽,但体色的变异很大,常具有鲜丽的橘黄色或蓝青色斑纹。成长后雌鱼的体色较单调而半透明,如同大肚鱼一般。
栖所生态 栖地多样化,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之外,甚至在市镇的下水沟可发现。孔雀鱼繁殖能力强,并能耐受污染的水域,具群集性。杂食性小型鱼种,以藻类、水生昆虫及有机碎屑等为食。
地理分布 原产于南美洲,因做观赏用鱼而引入台湾,现已繁衍分布于台湾西部河川下游及湖沼与沟渠中。
渔业利用 普遍受欢迎的小型观赏鱼类,在人工培育下,已衍生出多样的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