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097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甲乙丙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3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讨论] 修行的方法
对修行者而言,一位高明的师父是不可缺少的,他可使你少走许多冤枉路,更不致走错了路。在修行的准备工夫而言,节制五欲,是很重要的。这是由于五官的媒介会产生种种不好的心理活动,这些由五官反应而生的种种是修行的障碍。所谓五官的反应,是指眼所见、耳所听、舌所尝、鼻所闻,以及身体所触,而使心里产生了喜怒哀乐种种情绪,这就叫做五欲。因此,修行的人,对日常物质上的生活要淡泊,不可被声、色等五欲所迷乱,然后才能讲到主要的修行方法。
大乘菩萨的主要修行方法,叫做六度。六度是用六种方法由有生死有烦恼的凡夫这一边,到无生死无烦恼的那一边去。也就是从生死的苦海到达涅槃;从烦恼的凡夫转成菩提。就如乘坐一艘具有六种器具设备的船,航向对岸成佛的路上去,这就叫六度。
(一)布施
六度第一是「布施」,布施是最容易的方法,通常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也无力的人怎么办呢?那你从旁用嘴说两句好话好了,哑子呢?那就只要心想这是好事
,我若有能力一定去做,人家做好事,我也满心欢喜。可是如果有人,不出钱、出力,专门叫人去做好事、帮忙人,是否也算得是布施?事实上他劝人为善的行为,即是出力的布施。
世界上行善布施的人,并不全是富翁,甚至所谓同病才能相怜,自己有痛苦有困难,觉得需要人家帮助,因此见到别人有痛苦困难,便也希望有人去帮助。有人厌恶不肯出钱做善事、布施的富人,而称之为「为富不仁」。其实富人的钱,如果不是横财,原是由于舍不得用钱,把一个钱一个钱省下来,积聚而成富人;如果把钱全用了出去
,他就成不了富翁。所以我们应该劝富人布施,但不可挖苦他。
布施有二个对象:一是布施贫穷的人,即是帮助需要救济的人;另一是布施宗教团体,即是佛教说的佛、法、僧三宝。
我在纽约曾对学生说,你们要多多布施给三宝,有一个学生嘻嘻笑起来,我说:「你笑,是不是因为我是三宝中的出家人,我要你们布施,要你们不可贪心,结果把钱都给了我?」他说是的。
诸位有没有想到为什么要布施三宝?佛教说布施三宝比布施穷人功德来得大。我们用钱救助人,是希望以一个钱救十个人,还是希望一个钱救不了一个人?布施给三宝,
三宝所做的事,是帮助所有需要救济的人得到佛法。因为人类的真正痛苦,不在于缺少物质。佛教的重点是帮助人们在心理上解决痛苦、解决烦恼,这是彻底解决痛苦的方法。布施给三宝,三宝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决重大的问题
,所以布施三宝比布施穷人的功德来得大。
也有人说,出家人不做生意,也没有钱布施给人,是不是也修布施功德?告诉诸位,布施并不全是用钱,而且,用钱财布施只是小布施,用佛法智慧布施才是大布施。因为救济人身的困难是小布施,救济人心而得解脱生死的痛苦是大布施。昨天与今天,我在此地做的就是大布施。
(二)持戒
第二「持戒」,持戒不仅仅是守清规的意思。持戒的本意是:所有不该做的坏事应该戒除,已戒除的坏事不应该再做;没做过的好事应该去做,已做过的好事应该持续不断地做下去。总而言之,诸恶莫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三)忍辱
第三「忍辱」,忍辱不但要忍受一切侮辱,而且要忍受一切痛苦,更要忍受所得到的快乐。如果能忍受痛苦、忍受快乐的话,就是我昨天所说的「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了。
(四)精进
第四「精进」,精进是为了我们肉体的生命和佛法的法身慧命。所谓肉体的生命,是指血肉之躯的生活现象;佛法的法身慧命,则是我们的信仰所赖以延续的活动现象
。为了神圣的悲愿,我们要花最大的努力,不灰心、不退缩地做下去,便是精进,假若没有精进的精神,便可能凡事虎头蛇尾,或者一曝十寒。那么,无论是对日常的生活,对身体的维持,以至信仰生活的修持,不是半途而废,便是萎靡不振,无法达成预期的目的。
(五)禅定
第五「禅定」,我教禅定,分成三个步骤,也可说分为三个阶段,而达到三种不同的境界。第一是身心平衡,第二是物我合一,第三是物我双亡。
1.身心平衡:就是使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做到了,我们便是正常而健康的人。
2.物我合一:是一般宗教经验所希望达到的境界。即是我和世界万物合而为一,凡是中西历史上的大哲学家及大宗教家,都可能达到这一阶段。
3.物我双亡:只有禅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禅,就是教你达到「无」的境界;无,并非等于没有东西,而是没有之中,一切都存在,可又并不等于物我合一。物我双亡是到了真正开悟之后,觉得我们这个世界完全是假的,虽然是假的,世界还是照常存在。在此三阶段之中,我们又可以用三个名词来解释。
1.身心平衡是小我的阶段。即是平常所感到的正常心理状态之下的平静安逸的自我感。
2.物我合一是大我的阶段。此我的存在和宇宙万物的存在合而为一,不管上帝在我心里或我在上帝里面,都是大我的观念。
3.物我双亡是无我的阶段。既无小我,也无大我,只是清楚地、自然地、活泼地、无碍地存在。
诸位不要以为修禅定必须要坐在那里的。修禅定有许多方法,静坐只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已,禅的开悟,并非只靠静坐,只是开始时,需要静坐的基本训练。实际上念佛、诵经、忏悔、礼拜、祈祷,无非是要使心力集中,而禅的初步功夫,便是训练你的心力集中。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便是心力集中。心无旁鹜,只有一个念头,集中在一个念头,这就是禅定的初步功夫。所以诸位不可把禅定的范围看得太狭小,禅定是包括一切修行方法在内的,禅是通于大小三乘及显密二教的。
(六)智慧
第六「智慧」,智慧包括有三个项目:闻慧、思慧及修慧。闻慧是经由眼耳所见所闻的一切修行方法而得到的启悟。思慧是看到、听到,或学到东西以后,加以慎思明辨的工夫。修慧是从修行前面所说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及禅定的五种方法中所得的悟境。以上六种修行方法
,是一体的,其重心则在智慧上。不过,想要得到真正的智慧,则必须兼修其他的五种方法。如果撇开其他五种,仅修其中一种,譬如说老是打坐的话,緃能开悟,悟也不会深的。
在此,我要告诉诸位,为什么六度把智慧放在最后,因为佛教的一切修行方法,无非希望修行者的最终目标是智慧,得到了智慧,即是开了悟,开悟可使人们摆脱烦恼。如果想得到智慧,一定要解除自己的烦恼,烦恼解除了,智慧自然出现,智慧出现了,烦恼便解除,这是循环而互为因果的,所以修行愈深悟境愈高,智慧愈深烦恼愈薄。
最后为诸位祝愿,身心愉快,法喜充满。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HINET | Posted:2008-07-28 01:03 |
a20040130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good!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8-07-29 00:2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43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