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03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甲乙丙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討論] 修心七要開示
皈依偉大慈悲觀世音①,
圓滿三學, 成就二菩提, 四處弘佛法,
持法教者之頂嚴, 無上上師,我頂禮!
三時諸佛唯一道, 眾善與喜之寶地,
具福弟子常求此, 依於上師之教授,
今將說明此教義。
所有想要成就無上覺醒(即證悟)的人,都應該努力修持相對菩提心(俗義諦)和究竟菩提心(勝義諦)。
噶當派大師的許多法教以長篇、中篇和極短形式闡述
,但所有法教的精髓都存在於偉大菩薩俄邱.督美.藏波②所著的≪修心七要≫之中。
在過去,佛法仍盛行於印度時,聲聞乘和大乘僧團分開修行,大乘法教沒有傳給聲聞乘的信徒。這不是因為上師對聲聞乘信徒有任何意見,而是因為大乘法教如果在那種環境中傳授,不會對聽眾產生任何影響,甚至會被誤解
。因此之故,大乘的法教在那個時代是隱密的。只有在後
①觀世音:藏文Chenrezig,梵文Avalokiteshvara或Lokeshvara。慈悲的菩薩,佛陀八大心子之一。他是諸佛語的精義,也是諸佛慈悲的化身。他是三佛部怙主的三位菩薩之一(另二位是文殊菩薩和金剛手菩薩),也是西藏地區及西藏人民的守護者。
②俄邱.督美.藏波(Ngulchu Thogme Zangpo,1295-1369):偉大上師布敦仁波切(Buton Rinpoche)的弟子,噶當派著名上師,≪佛子三十七行頌≫的作者。
來,透過蓮師③的加持的力量,經乘和密乘的完整佛法才得以在雪地西藏公開弘揚。因此,我們能夠進入佛法,立下皈依誓言,許下願所有眾生都能得到三寶護持的宏願,進而步入大乘的道路,完全緣於蓮師的慈悲。
大乘有深及廣兩個面向。≪現觀莊嚴論≫(Abhisamay
alankara)說明深的面向,≪寶性論≫(Uttaratantra)則說明廣的面向。這兩種法教與佛陀二轉和三轉法*的法教是一致的。而兩者皆濃縮於≪經莊嚴論≫(Sutraalankara
shastra);≪經莊嚴論≫說明了菩薩廣如大海般的事業。關於這一切,博學多聞的大師們可以做出非常長篇的說明
,但簡而言之,大乘的深廣兩個面向,全包含在兩種菩提心的修持中:相對菩提心(俗義諦)和究竟菩提心(勝義諦)。
相對菩提心是依著一般的概念心來修持,就算是初學者,只要向內在檢視,用正確的方式修持,就可能圓滿成就。當相對菩提心圓滿成就之後,究竟菩提心,也就是內觀的智慧、無我的了悟,就會自行生起。此即噶舉派的大手印、寧瑪派的大圓滿。這些修持暫時都超過我們的能力所及。新生嬰兒尚在哺乳,如果餵以水果、米飯或肉類等固體食物,他們將無法消化。同樣的,究竟菩提心也不是
③蓮師:又名烏金.貝瑪.炯涅(Orgyen Pema Jungne),銅色山淨土之蓮師。無上智慧和瑜伽事業的密乘大師。當年由赤松德贊王延請入藏弘揚佛法,先降伏並轉化了當地許多對佛法懷有敵意的負面能量,其後在西藏廣傳法教,並利益後代眾生,埋下許多伏藏。由釋迦牟尼佛預言其誕生,並被譽為第二佛。
在一開始就可以做到,所以我們必須從相對菩提心開始修持。
龍樹菩薩④曾說:
「倘若我等及世界,嚮往無上之覺醒,其基礎乃菩提心;
穩如泰山菩提心,展向十方之慈悲,超越二元之智慧。」
相對菩提心有兩個面向:空性與慈悲。如果修持慈悲的根基穩固,就不會岔入聲聞乘和緣覺乘的道路;如果能仰賴空性的見地,就不會在三界輪迴中流轉。事實上,圓滿的覺醒超越輪迴和涅盤。如果能夠兼具慈悲及對空性的了悟,就像一台四輪俱全的車輛,可以上路;但少了一輪,就無法去任何地方。缺乏慈悲的空性禪修,不是大乘的道路;修持慈悲,而缺乏對空性的了悟,也不是大乘的道路。空性和慈悲必須兼具。
修心七要的開示源自阿底峽尊者⑤的三位偉大上師:第一位是慈氏瑜伽(Maitriyogin),他確實有能力承擔他人之苦;第二位是法鎧大師(Dharmarakshita),他不斷修持愛與慈悲,到了連自己的血肉都可以佈施的地步,因而
④龍樹菩薩(Nagarjuna,西元第三世紀):偉大的印度上師,有系統地整理「無上般若波羅密多」(Prajnaparamita)法教,創立中觀(Madhyamika)學派。
⑤阿底峽(Atisha Dipamkara,982-1054):偉大的印度上師及學者,藏人簡稱「Jowo Je」,意指「尊者」。他是戒香寺大學最著名的老師之一,嚴格維護寺廟戒律。他一生中的最後十二年在西藏四處弘法,將大量佛教經文翻譯成藏文,讓佛法在西藏滅佛之後得以重生。
成就了對空性的了悟;第三位是法稱(Dharmakirti),他住在黃金島(Serling,今日印尼的一部分),一生都在修持菩提心。
有一個故事說,一天,慈氏瑜伽正在傳法,一隻狗對著某人大吠。這個人失去控制,對狗丟擲石頭,被擊中肋骨的狗發出哀鳴。慈氏瑜伽知道他們的想法,於是說:「看這裡,我的肋骨。」他身上有一塊瘀血,跟石頭打中狗的位置一模一樣。他承受了那隻狗的痛苦。
另一個故事是:法鎧大師在那瀾陀大學時,一位男子生病了,完全沒有體力。醫師們束手無策,並對他說,唯一可能治癒的方法是吃活人的肉。男子非常沮喪,心想怎麼可能找到活人的肉?當法鎧大師聽聞此事,就跟男人說
:「如果能治癒你的病,你可以取我的肉。」接著他就從大腿上切下一塊肉拿給男子,男子吃了之後痊癒。那時,法鎧大師尚未了悟空性,所以傷口非常疼痛,尤其當晚躺下就寢時,更加疼痛難當。雖然如此,他完全沒有認為這麼做有任何不尋常,也沒有任何悔恨。接近黎明時分,他進入淺眠,夢到一個相貌俊美的少年站在他面前,發出白光。
少年說:「這是我們應該為眾生所行的菩薩事業。你的傷有多痛?」
當法鎧大師回答的時候,少年─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用手劃過傷口,輕輕吹了一口氣。於是法鎧大師得到觀世音的加持,醒來時傷口已完全癒合,沒有疼痛,而他也了悟空性的本質。
法稱大師住在海邊,被人稱為「金洲上師」(Serling
pa),也就是黃金島的上師。阿底峽尊者跟隨他十二年,在其教導之下精進修行,使菩提心深植於心。之後,雖然阿底峽跟隨過其他上師,別人提到他們的名號時,他也會將雙手合於胸前,但只要提到金洲上師的名號,他則把雙手合掌置於頭頂哭泣。他每年都會紀念其他老師的圓寂,但對於金洲上師,他則每個月祭一次。弟子問他:「你對其他上師表達敬意的方式似乎非常不同,是不是因為他們的智慧比較差?」
阿底峽尊者回答:「我所有的上師都達到無上的境界。他們之中沒有一位是凡人,他們之間的功德也沒有任何差別。但因為金洲上師的慈悲,菩提心才能在我心中生根,因此在感恩上,我是有差別的。」
法稱大師的傳承也包含了慈氏瑜伽和法鎧大師的法教。有很多方式可用來解釋這些法教。但在此,我們將根據噶當派大師切卡瓦.耶喜.多傑⑥的修行,以修心七要的偈頌來說明。
⑥切卡瓦.耶喜.多傑(Chekawa yeshe Dorje,1101-1175):著名的噶當派格西(或上師)。他將修心法教制度化,成為七要點,讓人們更容易理解及接受。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8-07-12 09:4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218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