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OSY
|
分享:
▼
x0
|
怎样才不会读死书?
刚刚在PTT读书版看到的,这是所有要参加考试的人都想知道的方法─怎样才不会读死书?看了这篇文章,我也多少知道我读书为何无法活用,在于我可能读得不够多(广)、且不够熟(深)。个人觉得版友的观点挺不错的,提供给大家参考。
********************************************** *********
怎样才不会读死书? (~ 转贴自 PTT读书版 网友Iguei~) 其实,个人一向觉得每个人的读书法都不同,所以一般咱都不太愿意给人建议,但这议题从以前到现在,到我自己改学生的周记,都有人喜欢提出「活用」论,而视背书记公式单字为畏途(某些学生的态度则让人觉得那根本是「藉口」了orz ),故劣者终于想来献曝一下个人的观点。
照个人的经验--只有死读够了,才可能活用! 记得研究所有次旁修法文系开的电影讲座,结果,全程上下来累死人!为什么,因为教授讲课,「如数家珍」地讲了一大堆国内没有的欧洲电影,是那种在Y拍上找专人或是透过动物才能运回的罕见片,结果,咱这个电影院生平去不到十次的人,根本完全不懂教授在说什么,举什么例子--大概就像现代被感叹国文程度低落的学生一样的成语盲吧!所以,当其他人知道教授说的什么明星,知道哪部片子的主题曲,然后可以因此而说笑起来时,我完全雾煞煞,痛苦极了!
也因此,我确定,没有先广泛的「死读熟记」,绝对无法活用。 带导师的教学过程,看到不同的学生,能对国英数各自擅长,往往该项都是他们做最多、看最多、练习最多的(或许不限当下拚而已,而是自小就有这方面兴趣而累积起来,故现在反而轻松多)!以我个人的求学经验,亦是如此!而我也问过念理科的家兄、教工科的同事、学农科的技师,大家都以他们的经验告诉我,没有先广博的学习该领域的近全面知识,很难能够活用它。
「熟」才能生「巧」!
即使「独孤九剑」号称是「以无招胜有招」,但一开始仍得先练足「破箭式」、「破掌式」、「破气式」,练到最熟之后,才能完全到「以无胜有」的领悟境界,不是吗?所以,寻常乡农乱打一气,是不可能胜过武林高手,但令狐冲的出手却几乎是无人能敌!同样的,岳飞拜见宗泽时,一开始也提他的观点,云打仗不能全靠兵书而要视情况活用,但宗泽却告诫他那恐会沦为蛮力而已,故岳飞也去读了一堆兵书,才终于成就他的大业!
我们不能像赵括那样纸上谈兵的死读书,但是,从古到今,每个功成名就的人,绝对都是读更多、更广!才能领略出「活用」法,试看三国时代,智计第一的诸葛亮,他读的更多、才能用的更活!不止战略,也有「舌战群儒」的能力。范仲淹镇守西夏,是文官而有武学,也是他博览群书之能,才能适应羌人或西夏人不同的情况而找出变化应对!至于《哈利波特》里,海格也在第一集就告诉哈利「反正你也没办法让咒语发生作用,你得读过很多书才能达到那个水准」(皇冠版页91),荣恩这个巫师家族亦同意「你们两个会的魔法都还太少,(故)不至于造成什么真正的伤害。」(页163)
--所以真的,不管从什么层面来看,除非真有天赋异禀的天才,否则,每个人,都是在读够多书,才可能活用的!
而实际上,我们现代中,所看到的「天才」,是怎么样的?着名的小提琴家曾感叹「我一天练14个小时的琴,世人却只会说我是天才。」,牛顿、爱迪生到爱因斯坦,则全都展示他们拚命专攻研究的那面,因为不断地专精,才会渐渐练出属于每个人的「活用」法。才会在使用前人的方法跟实验时,越来越感到不足而想去变化,也才能够变化出新的东西来!
从考研究所到教甄一路来,我都觉得,没有「死背」,不可能「活用」!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倒也可作另类解读。每个人能领略的「活用」虽各不相同,但,总要先精熟,才能学通;到学通,才能忘记;使其默化到自身,才会随时变化!没有九阳真经的深厚底子,张无忌也无法迅速学会干坤大挪移跟运熟大极剑!孔子虽云「吾道一以贯之」,但,他却也是「入太庙每事问」、「吾少也贱,故多鄙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人,才会让他学生跟世人都以为他是「博学而志之者」,
不是吗?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财富:1 (by 巧剪人间情) | 理由: 很好的文章分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