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需要相當的體力,若腎臟功能不佳,體力上絕對無法負荷。
另一方面,可以請教醫師,診斷的病名為何?若是附上血液生化報告更佳。
隨著現代教育的普及和網絡及大眾傳播的發達,現代人在醫藥衛生方面的常識也遠較過去豐富。但在中醫門診中仍不時會遇到民眾詢問:小便白濁、性功能衰退、手淫次數過頻或「見色流精」等,是否容易或就是「腎虧」或「敗腎」呢?
其實中醫並無「腎虧」或「敗腎」的名詞,中醫的常用專業術語是「腎氣虛」或「腎陽虛」、「腎陰虛」等。在此要澄清的是,中醫講的「腎」和現代醫學的「腎臟」(kidney)涵義並不完全相同,不是僅指腎的實質器官,而且是人體一部份功能的總稱。
在中醫學中認為「腎」的生理功能為:
(一)腎藏「精氣」,與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有關:此精氣來自父母生殖之精(又稱先天之精),它是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人從幼年開始,腎精藉由飲食中的精華培育逐漸充盛而使人體不斷生長;到了青春期,它又能使人能產生精子或卵子和使性機能及第二性徵成熟。
(二)腎主骨、生髓、通腦:腎藏「精氣」,而精能生「髓」,「髓」又有骨髓和脊髓之分。骨髓留居於骨中,能營養骨骼,使骨骼生長並堅固有力。所以,小兒囪門遲閉、發育遲緩或骨軟無力等症,均是腎的精氣不足的表現。在臨床上,已有不少補腎藥均被證實能加速骨折癒合。此外,脊髓則上通於腦,匯聚而成腦,故中醫有「腦為髓之海」之說,所以臨床上對於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等症狀,使用補腎藥也有不錯療效。
(三)腎主水液:主要是指腎有調節體液分佈及廢液排泄的功能。所以若腎的陽氣不足,水液調節發生障礙,可引起尿少、尿閉而致水腫;或小便過多、夜間多尿等症。
由上述可知,中醫學中所謂的「腎」,其實包括了現代醫學中部份泌尿、生殖、內分泌及腦神經系統功能。因此,民間常說的「腎虧」,或者更正確的說應是「腎氣虧損」,不應只侷限在性功能上,其它諸如骨質疏鬆、發育遲緩、小兒智力不足、月經量偏少、經期不規則、排卵期基礎體溫上升不多、更年期障礙、性慾減退、不孕、習慣性流產、記憶力減退、腰膝痠軟、多尿頻尿、盜汗、頭暈目眩、耳鳴、四肢冰冷等,也都屬中醫所說「腎氣虛損」的範疇。
中醫學對腎氣虛損的治療,在藥物使用上大致可分成四大類:1.補益腎中精氣之品,如冬蟲夏草、黃精、何首烏、女貞子、黃耆、山藥等;2.溫助腎陽之品,如鹿茸、仙靈脾、菟絲子、補骨脂、巴戟天、肉蓯蓉、附子、仙茅、杜仲、川斷、桑寄生等; 3.滋陰補腎清解虛熱之品,如熟地、阿膠、桑椹子、枸杞子、龜板、鱉甲、知母、黃柏等;4.攝納收斂之品,如山茱萸、五味子、烏梅、肉豆蔻 、桑螵蛸、白果、蛤蚧等。 在傳統丸劑方面則有六味地黃丸、固腎丸、參茸固本丸、還少丹、龜鹿二仙膠等較為常用。
補腎不僅可改善腎虧的病理狀態,而且可以緩解衰老的某些症狀並延緩衰老過程。然而,欲獲得滿意療效,又必須由專業醫師診斷是何種腎虛,從而選用適宜之藥,不可盲目服用。 ◇
文/廖敏宏
(台灣耕莘醫院中醫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