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12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勵志] 不老的身心靈
許添盛醫師◎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化的社會,65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大於百分之七。
目前的平均壽命,男性是七十一歲,

女性是六十七歲,往後的一、二十年可能再提高五至十歲,所以平均每個人可以活到八十幾歲。
其實大家並不怕活到老,

而是怕生病、衰老或退化。所以如何可以活到老又不會過度退化是我們希望給大家的新觀念。

許多老人之所以會衰弱、活動力變差,通常是由於他們習慣了蜇伏休止,
所以只要重新喚起他們的意志,讓他們活的積極、

有目的,相信許多老人在活動力、氣力、靈敏度、反應等各方面會有戲劇性的進步。

老年人的活力降低,主要是因為他們預期自己會變的如此,對於老化的現象覺得絕望、
無可奈何的人會老的更快。

這與第一個想法也就是老人活動力降低是因為他們不想活動的想法是相通的。
不想活動背後因素是因為他們預期自己會變的衰老、

退化,這種預期的結果,會讓他們在心境尚處於絕望與無可奈何,抱著這種心態的人會老的更快。

新時代的理論認為人的心念、思想也是由知識、資訊和能量所構成的量子場。
古典的牛頓力學認為「我是誰」與這個世界沒有關係,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是客觀的,我是主觀,而「我」這個主觀的人與客觀的世界、
客觀的身體無關。我認為我是誰跟我會不會生病、

是否與衰老無關。但與量子力學的觀念,則認為我是誰、我在想什麼、我生活過的幸不幸福、
滿不滿意和我的健康或衰老有絕對的關係。

也就是說身體與心裡的健康是互相加強、互相干涉的。這完全符合新時代的一句名言
─你創造你個人的實相。

例如退休後無所事事、終日苦悶的老人退休了半年之後,幾乎老了十歲以上,如果是談戀愛的話,
則好像年輕了五歲。這說明了在我們的情緒與思想的量子場之間的作用,
甚至具有扭轉身體功能的能力,所以事實上身體並不是客觀的必然會隨著時間而老化。

從前,人類的身體暴露在很不利的條件之下,營養不良、體力透支、瘟疫肆虐等都容易使人衰老。
翻閱本世紀通過艾利斯島移民檢疫所

入境到美國的移民文獻紀錄發現四十歲左右婦人憔悴枯槁的臉孔看起來像是七十幾歲的老婦人,
一、二十歲的少年模樣,卻像是飽經風霜

的中年人。而現代人,相反的,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看起還向是三、四十歲,
這是因為整個環境的變化。如:營養的改善、生活上的舒適

和環境衛生的進步,造成心境及生理上的安適而讓人可以活的更長而且更健康。

有一個在醫學上曾被觀察到的現象,認為有些人過了五、六十歲進入老人年期之後,
他們的心境、思想模式會變的像小孩子一樣,

比較天真,較具幻想性及依賴性,在這新時代的理論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稱為第二青春期。眾所皆知,第一青春期大部分是在

國小三、四年級至國中畢業之前,這段期間發育迅速,第二性徵開始出現。
而第二青春期是人類過了五、六十歲進入老年期之後,

天生的自然改變,有些人的頭髮可能會由白轉黑,甚至長出新牙。
有一篇報導說遼寧有位老人在牙齒全部脫落後,又再度長出新牙,

事實上在婦產科的門診發現,很多婦人已經停經,可是到老年又再度來經,
甚至有些人因此恢復了生育能力。

從史前時代到工業革命的肇始,人類的平均壽命一直停留在四十五歲以下,
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能活到六十五歲上。現代人因為營養的改善

,衛生條件及醫藥的進步,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能活到六十五歲以上,
所以新一代的老人已經普遍的遭遇到了第二青春期,這在以前是否

被正視過的問題,徜若我們依舊抱持著以往的概念,認為身體過了中年將持續的衰老,
心智持續的退化,性能力也將持續的減弱,

則第二青春期的這股龐然而充滿活力的能量,在不被我們的生理及心理所允許出現的情況下,
有可能會以腫瘤的形態展現出來。

有一個定律稱為黑福里克極限,認為人類的胚胎細胞,在培養皿裡無論如何小心翼翼的培養著,
這些細胞再分裂大約五十次後必然死去。

但是如果這些培養皿裡培養的是癌細胞,他會一直分裂下去。所以,腫瘤是個非常強的能量,
他不受限制的生長,如果我們能把這股強大

的能量導入正途,讓我們的肌膚重新恢復光澤,讓牙齒重新長出,

讓肌肉組織慢慢的取代脂肪組織,讓頭腦變的靈活,性能力也重新恢復活力的話,該有多好。

所以我們必須正視第二青春期的存在。當然,對第二青春期的壓抑並不必然導致癌症,
但是我們社會對這種現象的忽略以致於能量被阻塞

,與癌症是密切相關的,因為癌細胞本身是很強的生長力量,是一種會到處轉移的能量狀態,
如果把這股能量平均的疏導至身上的每一個

器官,或是日常生活、朋友及性生活上,使得人生得以豐富、喜悅、自在的話,
那麼這股能量就不會以癌細胞的形態來展現。

人不會變老,唯有在停止成長以後,才會變老光是時間這個因素並不會讓人衰老,
而真正讓人變老是因為人的心智停止成長而非肉體天生

就必須老化。在醫學上有項很有趣的疾病,稱為精神性侏儒症候群,
一般發生在受重度虐待的兒童身上,他們這種長期缺乏關愛的情緒

抑制了生長激素的分泌,雖然生長激素理當按照孩童DNA上的遺傳基因正常分泌,
但是這些小孩內心對自己的詮釋:不被關愛的小孩,

竟然超越了傳統基因的力量,而改變了他們的身體結構,拒絕長大。
這種現象也意味著如果一個人害怕老化或預期自己一定會老化的話,

這樣的信念本身也有能力造成基因上的轉變,因而造成真正的老化。

上述的例子告訴我們思想和信念的重要性。站在醫學的觀念認為我們的皮膚大約
每個月會換新一次,胃壁每五天轉化一次,肝臟每隔六個

禮拜就是一個全新的肝臟,骨骼每三個月是一副新的骨骼,根據醫學統計:
身體每七年就完全的更新了。這表示身體只是一個模式,

一直在變化之中,而不是一個僵化的機械,所以傳統醫學把人單純地當作一個機械是說不通的。

而以新時代的量子觀點來討論,對量子層面而言,則根本沒有物質的存在,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種能量的狀態,身體是在每一刻被重新

創造的,表示從這一刻到下一刻,我們的身體已經是個不同的身體。

因此,以新時代的觀點認為身體是個幻象,而身體在下一刻已經完全地分解而回到能量地模式,
然而在下下一刻,一個你不可能覺察到的瞬間,它又透過白洞出現,重新變成一個新的身體。 



人生的第二個青春期
村上春樹說:「四十歲是人生一個很大的轉捩點,那時,我將選擇一些什麼,並捨棄一些什麼。」

中年,是人生的第二個青春期。

全球化、知識經濟的趨勢下,企業人再也不敢以直覺行事。學校是一個平台,是最佳的終生學習環境。

跟著時代,跟著經濟發展的腳步跑,依照世俗的標準,他們在職場上,多半各擁一片天;
有些人是公司裡的中堅,還不是真正的老闆,

底下可能有一群虎視耽耽的屬下;有些雖然已經創業成功,躋身台灣一千大企業家排名之內,
但面對變化多端的局勢,猶如航行在波濤

翻飛的經營大海裡,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不會碰到冰山或暗礁?中年退休的科技新貴,
不知道該怎麼才不至於中止自己的人生。

回溯過去的打拼人生,工作,多半佔據生命最重要的位置,思考,往往繞著為老闆賣命、
對股東負責,然而,即使頭銜愈來愈大,

收入愈來愈多,卻有許多人因而失去了快樂。

回想青春年少,信念單純,相信雙手可以開創,努力可以成功,但人到中年,隨著閱歷的豐富,
看盡了有些耍心機、搞鬥爭,人,跟著慾望究竟要走到那裡?

當攬鏡自照,發現臉上的皺紋、白頭髮不由自主地茂盛了起來,不免思考起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英業達董事長溫世仁離開人世,對蕾芙麗衝擊很大,她想著的是,
人生這一遭,究竟為何而來?又能留下什麼?

人到中年,不希望未來只是現在的延續,縱然現在的生活總算如意,卻愈來愈會自省,
幸運或不幸,究竟是註定還是偶然?

也許過去的努力已經小有成就,但是,更重要的是,追求自己真正的夢想。

人不痴狂枉少年,人到中年,更渴望青春期的熱情,接下來的人生,才能再做些什麼。

有時候,生命會在某一個時刻召喚,EMBA就是一個機會的開端。

一生走到了中間,職場老將共同落腳在EMBA,因為不甘「人生只是如此,於是重新學習。

白髮數十根,人生將近一半,青春不再的5男2女,要靠一點點勇氣,一點點浪漫,
才能理直而氣不壯、充滿感激地上學去。

勇氣是追逐自己不一定能抵達的夢想,浪漫和熱情是在混亂的政治、
經濟和企業倫理中為自己的行為,找一個合理化的藉口。

中年上學去,也開始在工作、家庭及課業中尋求各式各樣妥協的可能性,
上課時總帶著筆記型電腦,心有旁鶩地一邊做筆記,

一邊寫工作報告。

中年上學去,時間管理愈來愈得心應手,所以可以在某些不太想聽的課堂或不太想開的會議裡,攤開「經濟學」課本偷偷複習。

中年上學去,連班際郊遊也不忘組成「共犯結構」,
主動向學校要求會計學可以再排幾堂講得精采的教授。

村上春樹說:「四十歲是人生一個很大的轉捩點,那時,
我將選擇一些什麼,並捨棄一些什麼。」

多麼慶幸,在人生的轉捩點,中年人生將可以追逐各種的可能性。


《EMBA隨堂筆記》
「學習:內在的財富」(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
一書中指出,個人必須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

(learning to do)、學會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及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96

風城七口組人生的第二個青春期
http://blog.sina.com.tw/cathy_...?pbgid=10846

【心得感想】

身心靈健康需終身學習進取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12-30 12:13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6-12-30 11:4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120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