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51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04:00 ~ 4:30 資料庫備份中,需等較久的時間,請耐心等候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u5354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鮮花 x1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理論] 陽痿病名演變
現在所稱的陽痿,在古代有不同稱謂。《養生方》稱一般情況下的陽痿為“不起,這是陽痿病的最早命名,形象,通俗。“七十曰老”(《禮記》)故《養生方》稱老年性陽痿為“老不起”。說明當時已從年齡上對陽痿的成因及治療有所區別。

1 陰痿考源
《黃帝內經》中有多處涉及對陽痿的論述,對陽痿的命名有“筋痿”、“廣陰器不用”、“陰痿”,但使用得最多的是後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言:“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陰陽)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又《靈樞‧經筋》曰:“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而《靈樞‧邪氣藏腑病形》則說:“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大甚為陰痿”,所言之“陰痿”確指陽痿,蓋腎虛脈大為勞,腎開竅于二陰,勞傷於腎可以導致陽痿病變。《素問‧痿論》更提出“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馳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素問‧五常政大論》:“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黑起水變,埃冒雲雨,胸中不利,陰痿氣大衰而不起不用。”,《素問•本病論》:“太陰不退位,…。濕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欲不下,泄注淋滿,足脛寒,陰痿閉塞,失溺小便數。”《靈樞》也指出“足厥陰之筋……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及“陰者、宗筋之所絡也”。綜上所論在《黃帝內經》一書中有關性功能障礙共提出陰痿、陰器不用、筋痿三個病名,從經文含義和時代特徵分析,當時陰器不用,筋痿二個病名應該是泛指男女性功能障礙,因為陰器不用是指生殖器機能低下(當然應該包括男女雙方),而《素問‧厥論》則指出“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趾)之上…….上循陰股,結于陰器,絡諸筋,其病足大指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于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則更明確提出筋痿即泛指男女性功能障礙。《黃帝內經類析》一書解釋《素問‧痿論》更提出“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馳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則明確解釋白淫即男子滑精、女子白帶。說明筋痿當時應該己包括男女生殖器功能障礙。
對陰痿的含義探討
根據《黃帝內經》書中對陰痿病病因病機及症狀的反復描述,可以認為陰痿當時應該是專指男性性功能障礙,其理由有三。其一根據中醫疾病命名規則、古代在中醫學理論形成初期,將腹側、下部以及一些隱而不見的部位謂之陰,所以將男性性功能障礙稱為陰痿也就非常自然了;其二《靈樞‧刺節真邪》言:“莖垂者,身中之機,陰精之候、津液之道也”,在此莖垂即專指男性陰莖和睾丸,亦為陰精之候,由此可見《黃帝內》所言陰痿應專指莖垂痿軟,即男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其三《黃帝內經》中對男性性功能障礙的病因病機作了詳細闡述。認為房室不節,恣情縱欲,可致腎精虧損、虛熱內生、宗筋被灼以及過服溫燥傷陰之品,致陰血虧虛。血脈不充,宗筋馳縱是男性性功能障礙的主要病因,相反對腎陽虛損所致的男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卻未重點提及,正因為腎之陰精虧耗當時被認為是男性性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黃帝內經》時代將目前男科臨床常見病“陽痿”稱為“陰痿”有著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陰痿陽痿命名的歷史沿革

《黃帝內經素問》的陰陽應象大論”、“五常政大論”、“廣本病論”及《黃帝內經靈樞》的“經筋”、“小針解”等篇,均將男性性功能障礙專門以“陰痿”命名,為後世男性病的治療奠定了基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隋巢元方儲病源候論》設“虛勞陰萎候”,《史記.五宗世家》“端為人賊戾,又陰痿”的“痿”,正義注曰“不能禦婦人”,更明確地提示了陰痿的含義14。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雖有“陰痿不足”、“陰痿不起”、“男子陰痿、“陰痿”廣陰痿絕傷”和“丈夫陰氣不足”等稱謂,但對此病的命名基本上還是沿襲《黃帝內經》,治療原則仍以滋補腎陰為主。晉唐之間的《肘後方》、《諸病源候論》、《備急幹金要方》等均以“陰痿”名之,輯錄我國晉唐間百餘部醫籍的日本《醫心方》亦統一命名為“陰痿”,唐王燾《外台秘要)》沿襲之,亦有“虛勞陰萎”篇:至宋嚴用和《濟生方》仍歸入“虛損”門。可見唐以前一般將陽痿稱為“陰痿”。宋元時期除沿用“陰痿”之名外,還有其他幾種稱謂,如“陽道痿弱”(《聖濟總錄》、《太平聖惠方》),“陽事不能”(《博濟方》),“陽事不舉”(《和劑局方》、濟生方》),“陽氣痿弱”(《聖濟總錄》、《太平聖惠方》),“陽事不興”(和劑局方》、《三因極一病証方論》),“陽事痿弱”(禦藥院方》),“陰痿弱”(世醫得效方》),“陽道不興’(《三因極一病証方論》),“陽事斷絕”(《瑞竹堂經驗方》),“陰氣痿弱”(《太平聖惠方》),“陽事痿怯”、“房室不舉”及“男子絕陽”(《和劑局方》)等。
從上可以看出,元以前雖以“陰痿”為名者多,但病名雜亂,而且在一些醫籍同時出現不同的病名。如《和劑局方》中就有“陽事痿怯”、“房室不舉”、“陽
事不舉”、“陽事不興”、“男子絕陽”等5種名稱。
至金元時代對男科學貢獻最大的當屬朱丹溪《格致餘論》,他認為陽主動,陰主靜,人的生命常處於陽動狀態中,故陰血最易耗傷,對男性病的治療主張滋陰消熱;保陰存精,創大補丸以補腎水,降陰火。其“陽有餘而陰不足”論為後世男性性功能障礙的辨証論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另外李杲《脾胃論》則更強調脾胃陽氣的重要性,他對“腎之脾胃虛”的治療提出溫腎回陽學說,為後世醫家運用溫補腎陽法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開辟了新的途徑,亦為明代張景嶽對陰痿的重新命名奠定了理論基礎。

到了明清時期,命名不統一的混亂狀況得以改善。 “陽痿’一詞首見於明張介賓(1563—1640)《景嶽全書‧雜證謨‧陽痿》。鑒於明代以前陽痿多言陰痿,亦可散見於女科,極易產生誤解和混淆,故張景岳在《景岳全書》對陽痿的病因首次作了全面總結。他認為:凡男子陽痿不起,多由命門火衰,精氣虛冷,或由七情勞倦,損傷生陽之氣;亦有肝腎濕熱,以致宗筋弛縱而為痿弱者;也有思慮焦勞,憂鬱太過者;若遇驚恐不釋,亦可導致陽痿。並分別介紹了治療方法。提供了簡易方1首,常用方劑18首。“陽痿”專指男子陽具痿弱不用。痿亦作萎,譬喻男子之陰莖如草木之枯萎不舉,這與現代所稱男子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相吻合,並明確指出男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可有腎陽虛寒和腎陰虧虛二個証型,並確立了相應治療方案,他對中醫男科學的最大貢獻就在於明確了陽痿病屬“陽不舉也、陽道不振”的論點,有利於與明代以前部分醫家所言女性陰痿(女性性機能障礙)相鑒別,並確立了陽痿病名,由於張氏理論造詣深厚,臨証經驗豐富,是公認的名家,故此論一出,勸後世影響極大,後來的多數醫家在論及“陽痿”時,都遵從張氏說,並以其理論為掘指導臨床實踐。故此後用“陽痿”命名者漸多。由此可見,“陽痿”之名古已有之。並非泊來品。但明代是封建勢力極其盛行的時代,限於歷史原因張景嶽並未將女性性功能障礙以陰痿病名單獨列出,也未對該病加以詳細闡述,這就造成了明代以後仍有部分醫家以陰痿來命名男性性功能障礙。陽痿作為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的代名詞,自明代著名醫家張介賓創用至今已曆400餘年,為現代業男性科者沿用不替。其間清代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人韓善徵所著《韓氏醫書六種》(1897)中有《(陽痿論》2卷,肇陽痿專論之始。當代具有代表性的專著,有張永臣等編著的《陽痿證治全書》,書中對針灸、臍療等外治方法介紹甚詳,頗有特色。
明清時代是中醫理論和臨床治療學迅速發展的時代,學術分科日漸完善,學術交流逐漸普及,這就為張景嶽將專指男子陰莖痿軟,陽事不舉的陰痿一名改正為陽痿提供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清代韓善徵著書時,便以《陽痿論》名之,林珮琴的《類証治裁》、葉天士的《臨証指南醫案》專篇論述陰痿時,都採用了陽痿之名。但在明清時期。亦有部分著作如《濟陽綱目》、《張氏醫通》、《病機匯論》、《証治准繩》、《臨証度針》、《醫碥》、《集試秘覽》,《赤水玄珠》、《醫宗必讀》等仍以“陰痿”名之。不過,在明清醫籍中,一般不混用兩種名稱,用“陽痿”者不用“陰痿”,用“陰痿”者不用“陽痿’,改變了宋元之前一書多名混用的狀態。《雜証治要秘錄》則明確指出“陰痿即陽痿”。
如清末民初的《中國醫學大辭典》仍言“陰莖不舉也,腎脈大甚為陰痿”,民國時期的醫著中沿用明清命名之法,多以“陽痿”名之,但少數醫籍如《中西驗方新編》,《通俗內科學》、《民眾醫藥指導叢書》等仍以“陰痿”為名。從以上本病病名演變的軌跡可以看出,在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名“不起”;秦漢至金元時期以“陰痿”為名占主導地位並雜以其他名稱;明代始以“陽痿”為名後。至民國之間,以“陽痿”命名為主,少數醫家仍用“陰痿”名,但二者不在同一書中相互為用。隨著近代西方泌尿外科學的引進,中西醫匯通學派的產生,才將男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正武定名為陽痿,並一直沿用至今。
病名的演變,是對該病的認識不斷加深的結果。“不起”的命名法是一種直觀法則,只從表像上說明本病的臨床現象。“陰痿”的命名是一種定位法則,因“痿”病有多種,只有加上臟腑臟器來加以定位才能限制“痿”病所指內涵,“陰痿”即指發生於陰器的痿病,也即言陰莖痿軟不用。“陽痿”的命名則又前進了一步,從功能活動來加以命名,在中醫學中,“陽”可指代臟腑的功能活動,因此“陽痿”的含義應該是指陰莖的功能活動低下不能堅舉以行房事。
3 有關陰痿、陽痿病名的爭議
陰痿、陽痿的爭論
我們認為祖國醫學在系統理論形成初期將男性房事不能命名為陰痿是非常恰當的,因為古代醫家已認識到腎陰虧耗是本病的主要病機,而且男性生殖器位於下腹部隱蔽之處,按中醫病名命名規則當屬陰無疑。隨著後世辨証論治和理法方藥的漸臻完善,明代醫家張景嶽通過臨床觀察認識到腎陽虧虛也是男性性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全面起見,將陰痿改名為陽痿以專指男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對中醫男科的發展以及和西方泌尿外科學的融合起了決定性作用。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陰痿和陽痿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蘊含了豐富的內容,概括了幾千年來我國男科學的發展歷程以及祖國醫學對性功能障礙病因病機的認識和治療方法的不斷完善。
用“陽萎”,還是用“陽痿”
在全國科技名詞委定名並公佈之前,我國醫學出版物對“陽痿”、“陽萎”的使用相當混亂:不僅同一出版社所出的出版物兩者混用;同一作者在其主編或撰寫的書稿中這裏用“陽痿”,那裏用“陽萎”;就是同一種書的不同版本。甚至同一本書的不同章節,也是使用不—。故1997年全國科技名詞委將“impotence”定名為“陽萎”,並於1998年l0月公佈。現在,全國科技名詞委已將其定名為“陽萎”,所有的出版物理應統一於此。但公佈4年多來,發現這一名詞的統一使用存在一些問題。醫學圖書中,中醫界絕大多數用“陽痿”,西醫界一般也多使用“陽痿”,而泌尿外科圖書則多用“陽萎”。如《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傳統醫學》、《中國醫學大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中醫》、《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學》、《現代中醫學》、《中醫大詞典》、《中醫學》等等,均用“陽痿”。一般西醫圖書,如《中國大百科全書‧現代醫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臨床醫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計劃生育》、《英漢醫學辭彙》、《協和醫學詞典》、《英漢醫學辭典》、《stedmen’s醫學詞典》、《內科學》、《外科學》、《實用內科學》、《黃家馴外科學》等,也多用“陽痿”;而泌尿外科的圖書,如《泌尿外科》、《現代泌尿外科學》等,使用的是“陽萎”。
醫學期刊中,如《中醫雜誌》、《大眾醫學》、《家庭醫生》、《健康世界》等多用“陽痿”,而《中華泌尿外科雜誌》等用“陽萎”。新聞、報紙如《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健康報》、《中國醫藥報》、《上海科技報》、《中國中醫藥報》等,基本上都用“陽痿”。網際網路上:如在“搜狐”、雅虎”、“網易”、“中文Exite”等網站搜索的結果,“陽痿”多於“陽萎”。 可見,“陽萎”一詞公佈以來的統一效果不夠理想。

一、宇義
關於“萎”,《辭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解:“草木枯死。”《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解:“植物枯槁。《詩••小雅•穀風》:‘無木不萎’。引申指人的死亡。”《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認為:“①(植物)乾枯;②衰落。”《漢字字源字典》(圖解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解:“萎字的本意指草木乾枯,引申為枯萎、衰頹、衰落等意。草木乾枯,則其花葉委垂凋落,故萎字由艸、委會意(委又兼作聲符)。”其他常見的權威性語文工具書的釋義也大同小異。
關於“痿”,《辭源》解:“病名。身體筋肉痿縮、偏枯之病。”《新華詞典》(2001年修訂版)解:“身體某部分萎縮或失去機能的病。”其他權威性語文工具書的釋義也基本上如此。《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字典》(1998年版)等強調為中醫指身體某些部分萎縮或失去機能的病。《漢語學習》期刊還專門論述了“萎”“痿”二字的使用問題,認為“這兩個字在意義—上不同,詞性上也不同”,“兩字決不能通用”。 今痿証即痿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准‧中醫病証診斷療效標准》又稱“痿病”,定義如下:“痿病是由邪熱傷津,或氣陰不足,而致經脈失養,以肢體軟弱無力經脈弛緩,甚則肌肉萎縮或癱瘓為主要表現的肢體病徵。”痿病病位涉及四肢筋肉,個別患者還可發於身體某一局部,均屬中醫痿病範疇,痿作為一大類疾病,範疇相當廣泛。廣義的痿,指以功能衰退甚至不用為病機的疾病,如偏枯、臟痿、陽痿等既。
就其科學性而言,《辭海》將“陽痿”這一名詞定義為“成年男子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堅而不能性交的現象。”從勃起功能障礙而言,將其形象性地比喻為“草木枯死”或“植物枯槁”,似乎也較確切。但總不及“陽痿”為好。就其“科學性”而言,似乎定名“陽痿”比定名“陽萎”較好。另一個重要觀點,“陽痿”這一名詞已可講為語文學界、新聞傳媒以及廣大群眾所認定。醫學界對這一名詞使用不一,中醫界絕大多數用“陽痿”,西醫界一般也多使用“陽痿”。從“約定俗成”角度考慮,似乎也以定名為“陽痿”較妥。
3. 要否由“勃起功能障礙”取代

近年來,出版物上有用“勃起功能障礙”取代“陽痿”或“陽萎”的趨勢。
2000年“全國男性日”前後,有些男科專家在大聲疾呼:醫學術語中的“陽痿”應由“ED“取代。“ED”為英文 “erectile dysfunction“的縮寫,其含義為“勃起功能障礙”。
陽痿(Impotence)是中西醫共有的病名,陽痿作為病名雖已沿用已久,但值得重視的是,由於陽痿一辭容有輕蔑的含意和缺乏精准的定義,如陽泛指男性,也可含糊地指陽具。痿則指枯竭死亡。不能明確指出病變部位、性質(炎症、腫瘤、外傷……)和功能損傷程度。一旦當病人被診斷為陽痿之後,便會背上沉重的包袱,抬不起頭,這樣更不利於治療,故在1993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已在一項命名的會議中正式將陽痿正名“陰莖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作為其正式的學術名詞,ED明確指出病變部位在陰莖,性質為功能性,程度為輕微,預後好。同的也將其定義由發生在男女性交活動中延伸為可以出現於各種層面的性事活動中之障礙性功能的表現,使陽痿不再是醜陋與羞恥的代名詞,而是醫學上的一種亟待診斷評估與治療處置的疾病之一。。在《Index Medieus》(醫學文獻索引)的醫學主題詞(MeSH)中,只將“impotence”列為主題詞。在網上MEDLINE查到含有“impotence”的文獻8376篇。含有“erectile dysfunction”的文獻7898篇。我國1999年出版的專門論述這一問題的圖書《陰莖勃起功能障礙》認為:“1990年以前,“性無能”(impotence)和“性功能障礙”(sexual dvsfunetion)的概念較為含混,有時指‘狹義的’ED(我國稱之為‘陽痿’)……”;2000年出版的《黃家駟外科學》(第6版)將“陽痿”作為是“勃起功能障礙”的“又稱”;2001年出版的《實用內科學》(第11版)索引中只有“陽痿”,正文中將“勃起障礙”(erectile disorder)和“陽痿”(impotence)並列;《國外醫學‧泌尿系統分冊》也說:“勃起功能障礙”“以往稱為陽萎”;有的報紙已將“勃起功能障礙”作為正名,而將“陽痿”當作俗稱;還有作者主張:“嚴格說來,二者(指‘勃起功能障礙’和陽痿)並不完全等同。

BY 自己整理的資料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美國 | Posted:2006-10-11 11:04 |
混沌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Re:?贄瓷靡栳?
艘懂釬氪岆竭旆輝陛.郅郅淕燴賸涴繫嗣恅瓬. 表情 表情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北京市 | Posted:2006-10-11 11:5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734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