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出處】 奇摩健康新聞;中時電子報【中時電子報 】
作者張金堅為台大外科教授癌症治療,除了傳統化學治療已有精進,常常合併多種藥劑使用,但由於無組織特異性,除了殺滅腫瘤細胞,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影響,進而產生副作用。
但從八○年代開始,研究者針對癌症細胞表面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進行廣泛研究,結果證實,EGFR確實在癌症中扮演極其重要角色。
在這幾年研究過程中,陸續發現了對抗EGFR的單株抗體或是一些小分子抑制劑,來阻止這些細胞表現受體及受質的作用,或者是抑制酪胺酸激酉每的活性,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例如針對乳癌表面的Her-2/neu蛋白的賀癌平(herceptin)或是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表面EGFR的艾瑞沙(iressa),這些具有細胞特異性,有如精確引導型飛彈,直接命中癌細胞而不傷及正常細胞,此即所謂標靶治療。
而最近也發現,大腸癌已有遠處轉移病人,其癌細胞表面如有EGFR表現者,使用其特殊單株抗體Cetuximab,則可使腫瘤縮小,可算是大腸癌抗癌藥物中目前頗具潛力的新藥,如果與傳統化療合用,則療效更增。
大腸癌症細胞的EGFR基因位於人體第七號染色體的短臂,而EGFR是一種穿膜醣蛋白,其基因在第一內含子(Intron 1),含有CA雙核酸高重複序列,其重複序列可高達9至21個,當CA雙核酸重複愈多,則蛋白質表現量愈低,但Cetuximab的療效較差,且還有皮疹或發燒的副作用,目前均和傳統化療合用,一週施打一次,每月需花十多萬元,健保不給付,每三個月評估一次,其耗用價錢不低。
所以針對大腸直腸癌晚期病人,如要進行Cetuximab等新藥使用,
一定要了解其癌細胞是否具有此EGFR的表現,如其表現陽性,才考慮使用,如此才確實提供個人化的化學治療,也才能提高療效、減少毒性,並節省醫療資源。
【心得感想】真好,終於又有新的藥來幫助大腸癌的病人了。
未來的癌症治療,在這類標靶治療的新藥上,研究應該會愈來愈多~
也希望這些藥真的對罹患癌症的病人有幫助。
不過藥價會很高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