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0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ghkimo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語錄] 濟公是讀書人,不要把祂扮成瘋顛咚
<前言>

人們信仰宗教無奇不有,有的見神就拜,又託又求,透過靈媒講的話或乩文寫的字,一律全部相信;也有全不相信的,不聞不問也不去究竟,一概視為迷信,不願意親近,甚至亦謗亦疑。此外,宗教人本身對於神佛的形象也只是一廂情願,不求名符其實,甚至作法五花八門,舉止怪異,以為可以嘩眾取寵,其實非但自取其辱,更污蔑神佛,已到了宗教人不得不自律自清的地步了。

濟公就是一例!全台灣最少有十萬尊金身,以「濟公」為名讓人求問,尤在為人解決困難的靈媒也相當多。但一般所見者,大都離不開扇與酒的瘋顛模樣,走起路來搖擺不定,讓人感到有點玩世不恭,甚至令人感到啼笑皆非!以致本院在扶鸞進行「神人對話」的過程中,濟公一直渴望本院能為祂洗刷清白,還祂本來面目,以免「我不殺伯仁,伯仁為我而死」,到時瘋顛的可能是人,而不是濟公本人!

因此,筆者願以濟公曾在院內表白的鸞文,為大家作重點式的探討,並表達個人的看法,以就教於眾人。

(一)濟公是秀才,以道為基,修佛助人

「神是極莊嚴、極慈悲也!」可見裝瘋的形態並不適用於神的形象;「修緣世稱濟公,天下一秀才,舉止嚴肅斯文,曾以書生風度行遊世間,樂善助人,且參經悟道,參禪修佛,以行方便道普濟四方,故取號名『道濟』。」濟公既是秀才,就是讀書人,濟公的形象應是讀書人的形象,且好研佛、道兩教哲理,是故人稱「道濟師尊」或「濟公活佛」皆無不可。至於佛、道兩教對祂的因緣,是「先立道基,再參佛悟禪,比如本院清水祖師、民間的觀世音或地藏王菩薩,皆以『道』為根基修佛,是故初民皆以其形象加冠蓮花帽」,既然如此,頭戴蓮花帽的濟公,確是道身的神佛。



(二)濟公勸人多看書,看好書、學好事

一般人扮演濟公,既離不開「酒」與「扇」,且成「顛」狀;濟公便為大家開解此三者的用意。其中「酒」字的用意,祂說:「酒若能解人愁,世間無自殺之理由,是故酒可小飲,不可飲到顛!」濟公再解釋「扇」意:「扇引清風好自在,人能自在,即無謊言,不怕別人挑撥是非。」濟公提醒大家,如果有人以「酒」與「扇」扮演濟公,便是告訴人:「心神時時要純正與自在!」濟公又解釋「顛」字:「以『顛』字看,左邊是『真』字,右邊是『頁』字,一真一頁,勸人多看書。好書一頁一頁看,看好書、學好事,就會看到書中的真理,看到『顛』字的真。一旦心中有真便能正,心正就不會顛。」可見濟公顛的有理,一般人心情不純正,還看不出濟公的真顛;而要領悟真顛,便得學濟公,從多讀書開始,用心體會。



(三)學濟公心靜如止水,始能悟醒生信心

濟公以「濟」字來闡釋祂的心境,祂說:「『濟』字有水有齊,表示心靈要如水般,止於至靜,亦即『至正』之意。」因此,「天花開在濟前,不覺美」,花是那麼美麗,尤其是天堂的花,更是花中之最;濟公對天花都不感覺美,表示濟公的心境是如此地靜止。祂表示:「看書若心無止靜,何來看出顛之真理乎?所以顛之反面就是止靜,能止靜才能悟,有悟才能醒,否則一直顛,最後顛到太平洋!」不錯!在這花花世界中,要練習「心靜如水」,否則色不迷人人自迷!也難怪老子要提醒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更何況彌勒師尊也強調,大家要「平心觀色飲酒」,以達到「不醉心者真飲酒,不色心者真美色」的境界!



(四)濟公讀書學以致用,悲天憫人

濟公說:「無家,濟之家」,濟公作神,不在天堂享受,卻到人間與眾生為伍,何處眾生有苦難,就到何處找眾生,一如觀世音菩薩「聞聲尋影」的精神,處處非家處處家,無家可歸的人也是祂的家。這種濟弱扶傾的慈悲心懷,令人感動!

在紫雄閣閣慶同時慶祝濟公聖誕的前一週,祂說:「閣慶是神喜或人喜?又喜何事?是熱鬧或拜拜嗎?可是眾生不知神的頭殼痛哪一邊?何藥可給神治頭痛?濟公不能再被強迫喝酒止痛了!尤其飲酒能解憂愁嗎?實在是愈飲愈憂愁,況且酒逢知己飲,但知己何在?又飲也要看時候、看所在,此時不是喝酒時,也不是漁翁『一釣一飲面江近水』般的詩情畫意,或所謂的『黃昏把酒對江月』,實應紮緊褲帶問眾生,看透眾生是哭或笑?」因此,眾生笑,祂就笑;眾生哭,祂還能笑得出來?值此天災人禍不斷的混亂時代,能如此為人間遠慮,這種憂國憂民的精神及作為,哪位讀書人能及?



(五)濟公遊學四方,乃為體驗聖賢語,並助人歡喜

濟公說:「李修緣是讀書人!常往郊外到處遊學,以檢驗過去聖賢之話,並身體力行,實際去體驗聖賢所提醒後人之聖訓,以為自己實質之收效,而應驗於世上,接受各階層人士或乞丐羅漢來求來託;且面對孩兒或老人,修緣都好禮恭恭敬敬來受託,為所託之人服務。此為修緣之本心、本願、本意!」可見濟公讀書,並非照單全收,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祂要到各地檢驗,是否書內的道理放諸四海皆準,人人適用?此外,通過了檢驗,還要去體驗,自己做做看,是否如預期般的有效?可見濟公所言,並非只是理論,而是實際可行的方法!尤其在體驗之後,更去分享別人,為別人服務,並非只「獨善其身」,而是「兼善天下」。至於服務的定義,祂又說:『給人歡喜』四字而已,所謂『見神講神話,見鬼說鬼話』,要了解對方的需求,講對方歡喜的話,以進入其心,帶出其心。」原來如此!祂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講話,難怪語帶詼諧、話常幽默;神人對話中,眾人問祂,祂又反問眾人,大家常有會心的微笑!



(六)你心中有濟公,你就是濟公,人人都是濟公

濟公又說:「其實我是道濟,汝也是道濟也!神與人不要有分離,才云『神人一體』或『天人一體』。所以拜道濟其實是拜汝自己,因為汝心中有道濟,汝就是道濟,故何須求、何須拜乎?將道濟存在汝之心中就好,明白矣!」對濟公而言,祂說「神人無分」,表示祂的同體大悲,同時展現「視偉大即平凡」的虛懷若谷的情懷。祂是以「人」的角度主動走入人群,來與人相處,而非以「神」高高在上的姿態來發號施令;所展現是那麼地平易近人。

尤其祂一再強調:「你心中有濟公,你就是濟公。」對信徒而言,信仰重點在「心」,拜神要誠心,才能找到神,與神溝通,而心中存神,你便是神;尤其「萬法唯心造」,任何事才能出神入化,隨心所欲。因此,濟公又為自己解釋道:「『濟公修道不信道,修佛不信佛』的原因何在?其實道、佛無心不稱聖,亦即只要有道與佛在我心,濟公與大家有何不同乎?」可見祂是看透很多道場或佛寺修道念佛千千萬,都難找到真正的「有心人」,大都是以「身」應付,卻難以「心」改造自己、創造自己!

對於眾人而言,一般人皆有事才找濟公請示,一旦事情解決了便銷聲匿跡,等到下回有事發生時再出現。如此沒完沒了,殊不知濟公要我們學祂的心法,將祂講的道理放在心內,並依祂的原則行事,自然遇事自有分寸、進退自可拿揑,何需凡事請示,非濟公指示不可?

<結論>

濟公的信仰文化非常普遍,無論大廟或小壇,常能見到祂的形象,這或許是祂與民間好相處,無論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皆關心的緣故,也或許由於祂的語氣、形象等較平庸近人,以致影響信徒確實不少!比如南亞一帶競相設壇供奉,德教會各機構在經常扶鸞教化及行善的過程中,濟公是位分量頗重的角色!在此,希望大家不要太戲劇化濟公,始不致混淆視聽,誤導民眾,也不會因此侮辱了祂的神格。我們應該要去了解濟公、學習濟公,並扮演真正的濟公,等到人人皆能濟公,天下太平就指日可待了!



【心得感想】

興家之道在積德,積德之家自無災殃,積德之家必有餘慶
高雄市文化院 主教貞元老老汶羅清水祖師 鸞文神道設教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台灣索尼 | Posted:2006-01-15 18:1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966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