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阿摩尼亞濃度飆升 地震前兆?
【記者李名揚/南投縣報導】
中興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劉瓊霦指出,九二一大地震前十四個月,關刀溪水中的阿摩尼亞濃度,大幅上升到原來的廿到四十倍,而且地震過後多年,濃度仍然高居不下,這項發現可成為地震前兆研究的重要參考。
劉瓊霦說,日本一九九五年一月發生規模七點二的神戶大地震,地震前五個月,也有日本學者測到附近海邊地下水中氯和硫酸根濃度明顯增加;這次是全球第二次發現這種現象,研究論文即將在國際期刊「水、空氣和土壤汙染」發表,她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和地震學者合作,研究這種地震前兆。
自然界的阿摩尼亞是由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機質所產生,雨水流過土壤時會把阿摩尼亞溶解並帶到周圍水系,劉瓊霦研判,九二一前溪水的阿摩尼亞濃度變化,可能是地殼變化造成土壤溫度上升,即使只上升一點點,已足以促成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增加有機質分解速率,釋出大量阿摩尼亞。
國科會一九九二年創設「台灣長期生態研究網」計畫,一九九四年在投縣仁愛鄉的惠蓀林場關刀溪流域設站,劉瓊霦主要研究溪水中十七種化學成分的長期變化,她在上游設採樣點,每半個月取一次水樣。
劉瓊霦指出,一九九八年八月,也就是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前十四個月,關刀溪水中的阿摩尼亞(銨離子)濃度,從過去幾年長期穩定的平均不到五當量濃度,突然上升廿到四十倍,而且劇烈起伏,最高時接近兩百五十當量濃度。
同時,關刀溪水中的鉀離子和鈣離子濃度下降,鉀降為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鈣降為十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由於銨、鉀、鈣離子都是帶正電的陽離子,銨離子濃度上升而鉀、鈣離子下降,使得溪水中陽離子總濃度並未產生明顯變化。
地震過後,劉瓊霦再去採樣,發現這三種離子濃度都沒有恢復原狀,尤其阿摩尼亞濃度,更在一百到五百當量濃度間劇烈跳動;她認為可能是地震造成水流路徑改變,從土壤中溶解離子的情形和從前不同,當然濃度和原來不一樣。
【2006/01/09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