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命名方式極多,有以功效主治、產地分佈命名的;有以色澤形態、氣味滋味命名的;也有以採收季節及傳說中人物命名的。總的傾向是偏重於形象化,於是出現了種種名實相異的藥名趣聞。
謂子不是子:瓦楞子,實為泥蚶、魁蚶的貝殼;沒食子,實為沒食子蜂寄生在沒食子樹上的蟲癭;天癸子,實是毛莨科植物天癸的塊根;而黃藥子、白藥子也均為植物塊根。以上這些“子”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種子類藥材。
謂草不是草:冬蟲夏草,實為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等幼蟲上的實體及幼蟲屍體;鳳眼草,實為臭椿的果實;而燈心草、通草則是以該植物的莖髓入藥。
謂砂不是砂:蠶砂、夜明砂、望月砂分別是夏蠶(不是春蠶)、蝙蝠、野兔的糞粒,與礦物砂大相徑庭。
謂脂不是脂:五靈脂,實為複齒鼯鼠的糞粒;而補骨脂,乃是豆科植物補骨脂的成熟果實。
謂石不是石:浮海石,實為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的骨胳;魚腦石,為大黃魚頭蓋骨內的耳石;淡秋石則是石膏在尿中久浸後的表面凝結物。
謂腎不是腎:海狗腎、黃狗腎、鹿腎,實為海狗、海豹、狗、鹿的帶睾丸陰莖;而菜頭腎只是植物的根;荔枝腎,是一種本草植物,與動物腎臟風馬牛不相及。
薑黃 郁金 莪朮原植物相互關係
薑黃、郁金及莪朮均屬理血活血類中藥材,薑黃主要用於閉經、肩臂痹痛;郁金利膽,有涼血、行氣散瘀的作用;莪朮活血兼行氣止痛,多用於血瘀氣滯諸病,消積作用較強。三者的原植物及彼此關係,歷來比較混亂,近代按植物分類,已知三者均屬薑科薑黃屬植物的根莖及塊根。現市場經銷的商品,是根據不同產地、不同部位、形色以及不同加工方法分別命名而來。根據有關資料和工作實踐,就三者原植物及彼此關係做一列述:
姜 黃
商品有薑黃和片薑黃。薑黃為薑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薑黃(Curcuma long L)的乾燥根莖,片薑黃為薑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郁金(Curcuma sp.tica Salisb)的根莖鮮時切片曬乾。薑黃主產於四川、福建及江西、湖北、陝西、雲南等地,主根莖呈卵圓形或長圓形,長3cm~4cm,直徑2cm~3cm,外表皮鮮黃色,多皺縮,有明顯的葉基痕,狀如蟬,俗稱“蟬肚薑黃”;側生根呈圓柱形或稍扁,略彎曲,常有支指狀分歧,兩端鈍尖,俗稱“長條薑黃”,外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皺縮或只顯皺紋,亦顯較細環節紋,橫斷面橙色、棕黃色或褐黃色,角質樣,有淡黃色形成層,維管束極細不顯著。片薑黃主產於浙江溫州地區,為規則的縱切片,邊緣皮層粗糙皺縮略向內卷,土黃色或灰黃色,切面與表色略同,略平滑,有時可見維管束點線,質堅而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不平坦、無光澤。
郁 金
為薑科多年生草本薑黃屬四種植物,即多年生草本植物郁金 (Curcnma sp.tica Salsb)或薑黃(Curenma long L)或莪朮(Curcuma aeruginsa Roxb)或毛莪朮的塊根經蒸煮後乾燥而成。包括:(1)薑黃的塊根,產地名黃絲郁金,商品名川郁金、黃郁金,主產於四川;(2)莪朮的塊根,產地名綠絲郁金,商品名川郁金、黃郁金,主產地四川;(3)溫郁金的塊根,產地名溫郁金,商品別名黑郁金,產地為浙江瑞安;(4)毛莪朮的塊根,產地名莪苓,商品名桂郁金或雲郁金,產地為廣西、雲南;(5)川郁金的塊根,產地四川,商品名白絲郁金。上述川郁金呈卵形或紡錘形,兩端稍尖或一端純圓、一端稍尖,表面灰黃色有細密皺紋,質堅硬,橫斷面平坦光滑,角上層次分明,易與皮剝離,圓心呈棗核狀;溫郁金成紡錘形略彎曲而稍扁,密皺紋較粗,質堅硬,橫斷面光亮,角質狀、褐色,中部圓心隨外形的變化呈圓形或扁圓形,層圓分明,但皮部結合緊密;桂郁金呈紡錘形或卵圓形,有的稍變,表面黃白色,皺紋細密,質堅而松脆,斷面角質狀,黃白色,余略于川郁金相似。
莪 朮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莪朮(Curcumasp.)、毛莪朮(Curcma Kwangsiensis S.G.Lce.etC.F.Liang)、郁金(Curcnma Wenyujin V.H.Chen et C.Ling)的乾燥根莖。商品有莪朮和溫莪朮。莪朮主產於廣西、雲南及四川等地,溫莪朮主產於浙江。莪朮呈類圓球形或紡錘形,外表皮灰黃色,顯光潔,有細環節紋和鬚根殘痕及凹入芽眼,質堅重,不易碎裂,斷面黃褐色或綠褐色,角質樣,有光澤,有毛絲狀極細的維管束不明顯,近表層處有黃白色環圈;溫莪朮主根呈圓錐形、紡錘形,新生側根有時呈塊狀,外皮灰黃色,環節紋明顯,節上多帶有未去盡的殘存鱗葉和鬚根,質堅重,不易破碎,斷面黃褐色或綠褐色,角質樣,有光澤或無光澤,絲狀維管束多而明顯,近皮處層亦有黃白色環圈。
選自:中國中醫藥報/呂 峰
轉貼於這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