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70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eojun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鲜花 x3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道] 王重阳内修真决(十论)
王重阳内修真决(十论)
  

  八仙吕纯阳之弟子--王重阳。宋末元初,陕西咸阳人。亲传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张三丰以内修十论为太极根基。王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即此是长生药。不老丹也。恭录之,以示后之好道者。以神筑基,去污除垢平息贪欲之念,复清静无为之真。神合太虚,阴阳五行之气,合于天地阴阳五行之气为一体,即天人合一之太极。以神化之动,自然圆合连贯,千变万化,神妙莫测,是为太极拳。千变万化之式,神而化之,如行云流水、涛涛不断,起无定式,收无定法。自由、自如、自在安然,是自然天赋人类自神所化之真太极拳。发挥人人自我之天赋,青出于蓝,胜于蓝。固守陈规、停滞不前,无新生命。应续真宗,创新迎未来。


一、 论打坐


【原文】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久益清爽。以此为念,则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灭,永断觉知,入于忘定。倘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夫不别。若惟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事,言心无所染,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戒此。今则息妄而不灭照,宁静而不着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事或有疑,且任思量。令事得济,所疑复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则止,必莫有思。思则以智害性,为子伤本。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一切烦邪乱想,随觉即除。若闻毁誉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见闻,如不见闻,即是诸事万物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虚心。心不遂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释义】以坐为坐是守尸鬼。活人坐不卧,死人卧不坐。一具臭骨头,谈什么炼功课。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开此中意,便是西天祖。二人者即二目瞳神不外驰,神坐中央戍己土,巍巍不动稳如泰山即是坐。非肉体之功,是筑自我神基。以身体舒适来定时间。今非昔比,今古条件不一,法由心生,自然是道。坐以静思求理悟真宗为念,停思断想入顽空是练功之大忌。别生一念,幻境现前名为入魔。心喻镜,千形万相不碍明。千思万缕任来去,如如不动是坐功。舞台角色,喜怒哀思悲恐惊,演员意表形相,内心世界无动于衷。定静无为自然智慧生,心不在焉、视而弗见、听而弗闻,食而不知其味,即诚则灵,灵则明。以自心洗自心,返观内照,去污除垢,止念还虚,守一万事毕,胜似丹经万卷。此自然无为之坐。

二、论虚心


【原文】经曰:人能虚心,虚非欲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住着,外行亦无所为。非净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挠。实则顺中为常,权则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为不着,终非真学。何耶?心如眼,纤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关心,心必动乱。既有动乱,难入定门。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难得定。犹如良田,荆棘不除,嘉禾不茂。爱欲思虑,是心荆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灭,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论昼夜,行住坐卧,及应事接物,当须作意安之。若未得安,即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安闲,即堪自乐,渐渐驯狎,惟益清远。且牛马家畜也,放纵不收,犹自生梗,不受驾御;鹰 野鸟,为人把戏,终日在手,自然调熟。心亦如是,若纵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观妙。
【释义】心是虚无真空○直系化分子○谓如来心。本自清静、本来空、唯独无偶○谓一性。感受客观物相,生一念 即受想行识,谓之人心。一念映万相,万想由心生。虚心本自不动,只是意识在心内行。意多 ,虚不增,无意,虚不减。不增不减宗归○。万变不离宗○,宗不变,千思万想正常能。认为自心乱,即是有二生 ,起心即是妄,有二即非真。生乱意识是一念之障,不生二乱,还是一念 纯诚。千思万缕、此伏彼起,来一千,去一千。来一万、去一万。心如镜如,千万之念是从一念生。千万之念灭在一念中。虚心之一念还是 念诚。千思万缕任来去,别生二念,即是一念纯诚。老子抱元守一念。释迦万法归一性圆明。孔子贯一念纯诚。大舜精一万法通。若将一念归无念,即是妙觉圆明万法通。一念还虚无,虚无还妙大神通。

三、 论不染


【原文】或曰:夫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今独避动而取安,离动而求定。劳于控制,乃有动静。一心滞于住守,是成取舍,两病都未觉。其外执,而谓道之阶要,何其谬耶?答曰:总物而称大,通物之谓道,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真为大矣,实为妙矣。然吾子之见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见贝锦之辉煌,未晓如抽之素丝。才闻鹤鸣之冲天,讵识先资于谷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末。神凝至圣,积习而成。今徒知言圣人之德,而不知圣人之所以德也。
【释义】见闻觉知之觉性谓之道心。如来心○本自无染。观客观物相,感受而后,意识一念生 即人心。道心本自清,人心本自静,人心爱物,被物所牵。贪心二意生 ,这是三心二意。此谓染,一念纯诚,不生贪欲之心谓不染。一平二静,念欲平息,复我本来道心○,即是返虚无妙有之道,常无欲以观其妙,虚灵不昧之道心,即天赋灵明之妙智慧光,简称慧光。光俱感应功能,谓灵光独耀。日光、灯光无感应功能,只有热、照明之用。灯是体,光是用。灯能破,单独的破坏光,是无能为力的。灵光无法能破坏。因体用皆光,唯独无偶。入水不浸,入火不焚,刀砍不断、雷打不变,罡风吹不散。被物相所蔽,不明。破相、除物,还虚○自明,即一性圆明,即去污除垢,止念还虚○。此人类人人自我之自然天赋之真生命○,真信真诚灵自明,妙觉灵明获圆通。

四、 论简事


【原文】修道之人,莫若简事。知其闭要,识其轻重,明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皆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而自致亡败。何迷之甚也。
【释义】心本空寂、清静自如、唯独○无偶,简。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意识界,○简。《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观世音心经,真空妙理无为法是佛纲。以无印心,观自在○,万法皆空。而获大自在,入无为无所不为,谓大自在菩萨。观万象,生万意,应万事,生万变。来则有,去则无,心无挂碍○简。居人海乘风浪,在尘离尘,在欲离欲,和光混俗,背境观心,心喻镜明○简。

五、 论真观


【原文】夫真观者,智士之先觉,能人之善察也。一食一寐,俱为损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祸福之本。巧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观本知末,又非躁竞之情。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然修道之身,必资衣食。事有不可废,物有不可弃者,须当虚襟以受之,明目而当之。勿以为妨,心生烦躁。若因事烦躁,心病已动,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渡于海,必资船舫。因何未度,先废衣食。虚幻实不足营为,然出离虚幻,未能遽绝。虽有营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无事,心常安泰,与物同求不同贪,同得而不同积。不贪故无忧,不积故无失。迹每同人,心常异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为之。
【释义】眼见前,不见后,见表不见内,视察一切,视者,觉也。眼只是晶体透明之器官,见是心,非眼。心不在焉,视而弗见,此处指真观。觉彻悟真空之妙有谓之观。即心经观自在菩萨。道德经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慧眼观俗,见心同时也见表,谓之通观。佛以无上妙智慧,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俗观只见色相,不透心性,谓之观相。真观,认自本心,识自本性,在悟观者是谁。观自在菩萨的观者是如来心○,被观者也是如来心○。以心观心即以○观○,作何观想?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观何?返观内照,返闻自性,闻者即是觉。自参自悟自觉,内不生观念,外不起观心。观者,自在自如如即○。照见五蕴皆空○,念不生相,心不生法,无为自在,即是自然虚无○大道。起观想之念,生 观妙之障。有障观何,蔽观者昧。不生观想之念,即去污除垢、止念还虚○。万事毕了然无一物。不观之观即真观。

六、 论色迹恶


【原文】前节虽断缘简事,病有难除者,但依法观之。若色病重者,当知染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终无色事。当知色想外空,色心内忘,忘想心空。惟有智者,善观而达识之,乐天知命,故不忧贫病之苦也。经云:天地不能改其操,阴阳不能回其孽。由此言之,真命也,又何怨焉。譬如勇士逢贼,挥剑当前,群凶奔溃,功勋一立,荣禄终身。今之贫病恼乱我身而寇贼也。立刻正心,则勇士也。恼累消除,则战胜也,湛然常乐,则荣禄也。凡有苦事来迫我心,不以此敌之, 必生忧累,如人逢贼,不立功勋,弃甲背军,逃亡获罪。去乐就苦,何可悯哉。若贫病交侵,当观此苦由我有身。经曰:及吾无身,吾何有患。
【释义】无极真空纯至静,静到极点太极生。无极真空○。太极 先天混元一气。两仪 ,天地变易之气。皇极 交易之气,即物质世界,人类社会。由混元一气开始统称为色,色由空转化而生。画是白纸,画家化而生画,白纸即画,画即白纸。无极化太极,无极即太极,太极即无极。不同的一画,画万物。一化,化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因空而育化,白纸因画家而化成画。天地万物源生于空,所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无空,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色一体,空能生有,有归空。当今地球上六十亿人,百年后皆化灰尘。空生幻相,相质变归于空。觉性本空,不生不灭。黄帝曰:天地有质变,理气了无终始。当今人类社会之六十亿人,实质是一百年后的骨灰在活动。理气离体,当即立灭。天地万物皆真空幻化无常的物质色相,质变皆无。大地上六十亿人每天在吃地球,大地的生命也是无常之物,资源尽则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的躯体是暂存体幻化身。一波下去一波上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波新人换旧人。人潮永无了休,一潮天子一潮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只不过是银幕电影,时过境迁影也无。功名利禄、酒色财气、父母深恩、夫妻儿女之重爱,不入真生命○之流。放手如是,不放手也如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苦为了贪欲牺牲了真明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七、 论泰定


【原文】泰定者出俗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取无舍,寂灭之至。无心以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庄子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心也,天光,慧也。心为道之区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慧生出本性,非是人有。故曰:天光。但以贪爱浊乱,遂至昏迷。性迷则慧不生。慧既生矣,宝而怀之,勿以多知而伤于定。非生慧难,慧而不用难。自古忘形者众,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为难。贵能不骄,富能不奢,为无俗过,故得常守富贵。定而不动,慧而不用,故得深证真常。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天。知而言之所以人。古之人天而不人。又曰:古之治道者,以恬养智。智生而无以智为也,谓之以智养恬。智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本性也。恬智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有智不用而安且恬,积而久之,自成道德。自然震雷破山而不惊,白刃交前而不惧,视名利如过隙,知生死如溃瘤。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心之虚妙,不可思议。
【释义】自我虚无灵明之通体,本自不动○唯独无偶。只是道体所生之意识观念,对万紫千红千般欲念,穷追猛赶,贪之不舍。悟透人生如幻,酒色财气眼前乐,两眼一闭万有空。为这个臭皮囊牺牲真明命,享一时的假欢乐,受万年的真痛苦。认为是臭皮囊在享乐,其实是觉性感受。岂不知障蔽的是妙明光!定静安虑慧自明,顿悟人间无真乐,乐极都伤悲。只有道体○,安然自在永放光明,知真乐弃假乐,求理悟真宗,明了自然空。一切眼底过,身躯永无踪。不明真道理,心态如何定。悟透社会人生如幻,不生不灭是真空。说一千道一万,自心彻悟万法通。从古至今用心量,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在平民上,万民之中好荣光。归根到底看结果,都是灰土泥巴像。泰也如是,不泰也如是,何不自然自在悟真常。


八、 论得道


【原文】夫道者神异之事,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其然而然。至圣得之于古,妙法传之于今。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以道通,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所以踏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身为泽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生神经云: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又西升经云:形神合同,故能长久。然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惟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何者?慧是心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气漏泄,无灵光润身,遂至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是故大人舍光藏辉,以斯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经云: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山有玉,草木以之不凋。人怀道,形骸以之永固。资熏日久,变质同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智照无边,形超靡极。总色空而为用,舍造化以成功。真应无方,其惟道德。
【释义】道本无得无失,只因世人不知其真谛。道体是虚无大道赋予人类之觉性。老子说觉性是自然天地万物中唯一之大神。孔子说妙觉灵通之理性。释迦说天赋于众生之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是天赋的神通广大,玄妙无边之觉性。上至诸佛,下至一切苍生,皆含佛智。被气禀所拘,物欲蒙蔽者谓之众生。佛性不昧,不被人间一切形形色色所转,顿悟人生,一切皆幻化无常之物,不求不贪谓之觉者。迷者若失,实无失。悟者明之,若得无得。其神秘妙玄是天赋本能,人人如此,非筑修加功而成。原是金丹宝珠,因落尘缘,被尘污欲垢所埋。凭自妙明智慧,磨去尘污,除其欲垢,当即复明。如眼疾,去障复明,是本明,医不增明。道体矿中金,去矿精金,永不成矿,木若成灰,永不成木。一性圆明,永恒自然中,谓之极乐,千千不灭大觉仙,因人是神佛之种子,修者结果。得其正果谓得道,老子说上德无得。

九、 论坐忘枢翼


【原文】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绝,无以干心。然后内观正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随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惟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缘,信心无二者不能。若有心倾至道,信心坚切,先受三戒,依戒修行,敬终如始,乃得真道。其三戒者:一曰简缘;二曰除欲;三曰静心。勤行此三戒,而无懈退者,则无心求道,而道自来。经曰: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由此言之,简要之法,可不信哉!然则凡心躁竞,其来固久,依戒息心,其事甚难。或息之而不得,或暂停而旋失,去留交战,百体流汗。久久行持,乃得调熟。莫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少得静己,则于行住坐卧之时,涉事喧闹之所,皆须作意安之。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惟一。如束心太急,则又成疾气,发狂痴,是其候也。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中,常自调适。制而无着,放而不逸。处喧无恶,涉事无恼,此真定也。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外喧无动。故来就喧。以无事为真宅,以有事为应迹。若水与镜,遇物见形。善巧方便,惟能入定。发慧迟速,则不由人。勿于定中急急求慧。求慧则伤性,伤性则无慧。不求慧而慧自生,此真慧也。慧而不用,实智若愚。益资定慧,双美无极。若定中念想,则多感众邪百魅,随心应现,惟今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旧孽日消,新业不造;无所缠碍,迥脱尘网,行而久之,自然得道。夫得道之人,心身有五时七候。心有五时者:一、动多静少;二、动静相半;三、静多动少;四、无事则静,遇事仍动;五、心与道合,触而不动。心至此地,始得安乐。罪垢灭尽,无复烦恼。身有七候者: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宿疾普消,身心清爽;三、填补夭伤,还元覆命;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五、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若久学定心,身无五时七候者,促灵秽质,色谢归空,自云慧觉,复称成道,实所未然。
【释义】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对客观的见闻觉知思想意识,好之恶之,记忆自然不同。万象铭刻于衷,回忆童年历历在目。忘与不忘是自然的。静是生命本能,无需用意识去作为,本自灵明智慧生,愚昧自灭。老子说自然是道,无为是法,因本自清静。不执着,不以为然,放任自流,自然心态无忘无不忘之意。自然无为对一切思想意识置之不理。比喻主不喜客,客无颜自退。不退主烦客不安。意执不忘心不安,忘心态意识得解放。胡思乱想、海阔天空,异想天开,野鹤闲游,信马游疆、放任自流、无动于衷。乱之极,动之极,即是定静之自然。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找之,心不起乱,乱从何生?心欲求静,求者是乱。不思动不思静,思想是何?自如是法,自然是道。不认自本心识自本性者,难入无为,见闻觉知之觉性,念念自如妄自消。

十、 论坐忘铭


【原文】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着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张三丰曰:此王重阳祖师十论也。无极大道,尽寓其中。空青洞天,向多有仙真来游。遗留丹诀道言以去者,此亦度人觉世之心。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即此是长生药、不老丹也。恭录之,以示后之好道者。
【释义】吕祖说我性从来本自然,本来由我不由天。夜半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作。人生百年南柯梦,觉者自我撞晨钟。道在圣传修在己。德在人积命由天。苍海云横迷去路,悟者一步不离即西天。喜怒哀思自心定,神圣仙佛种子自心田,灵苗生在自心内,外寻十万八千无觅处。内观抱元守一,一性圆明是自家。有求心外客,有法非自家。一个身心生万法。道本虚无用法作什么?心是矿中金,法是炼金火,金成,无火、无矿、也无金。物质本无性,符号名是金。真金本无染,皆因矿混金。自心有慧火,除矿金自精。有为皆假火,真火自慧根。不烧矿自灭,不炼本是金。修炼是假名,取法昧自心。舍法不知义,不取不舍自家真。阳光是本能,云雾是外生。自心本清静,客观是外因。月照云雾散,心清除外因。不用有为法,无为我自真。 内修十论结语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新世纪资通 | Posted:2005-10-11 11:2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030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