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大 陸][轉貼] 雲南之旅-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面積3.8平方公里, 海拔2400米, 人口25300多人 古城就在麗江縣城內,大部份為納西族。 又名大研鎮,它位於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裏的良田闊野。麗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古城之一。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說是因為古代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如果築城牆,就猶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這樣顯得不吉利。由此可見,納西族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民族。 大研鎮是一座古城,在麗江縣城中,因為它四面被青山環繞,形狀如同一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硯與研同音)。它最初建于宋末元初(西元12世紀末~13世紀初),距今大約有800年的歷史,它盛於明清。當時麗江古城已具相當規模。 古時的城建方法是先行開河,然後依河水的來龍去脈進行城建規劃,布街辟路。麗江古城的城建方法亦是依承傳統的古城建規劃法的經驗,所以它也是中國古代城建方法的活化石。 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年代的居民建築,均是土木結構瓦屋面樓房,多數為三坊一照壁,也有不少四合院,融合了納西、白、漢等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居民建築佈局靈活,注重裝飾,精雕細刻。在他們的門窗上多雕飾花鳥圖案,並且色調濃烈。這裏的居民都喜歡在庭院種植花木,擺設盆景,無戶不養花,無戶不流水,形成了“家家流水,戶戶垂柳”的高原水城風貌,被譽為“高原姑蘇”、“東方威尼斯”。 古城的泉水富有音韻;麗江古城遊蕩著天籟的靈魂。清澈的泉水分三股主流穿城而過,在城區又變幻成無數支流,穿街走巷,入院過牆,流遍萬戶千家。黑龍潭是玉河水的源頭,泉水從四周山麓的古老栗樹下、岩隙中噴湧而出,在此彙成一個巨大而又神奇的出水潭,成為古城生機勃發的秘密。 古城流水密佈,約2平方公里的城區內,架有大小橋300多座,最著名的數大石橋、萬子橋和南門橋。三橋皆為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其中大石橋為雙孔石橋,長10.6米,矢高2.2米,寬3.84米,橋的位置處於古城繁華地段,行人絡繹不絕,橋市生意興隆。萬子橋為單孔橋,長9米,矢高3.4米,寬4.2米,“萬子”象徵子孫萬千。南門橋為單孔石拱橋,砌有石雕龍頭。 遊古城十件事 一、到萬古樓聽鳥叫,與麗江老頭搭話 二、吃一碗黃豆麵 三、看四方街的四張臉 四、發現一條屬於自己的小巷 五、拜訪一名隱士或狂人 六、站在遠處觀察一位麗江老太太。 七、喝一口麗江的井水 八、有幸得到一張“麗江名片” 九、各買一個不同類型的麗江粑粑。 十、進一個院子發呆 麗江黑龍潭 麗江黑龍潭,也稱“玉泉公園”,又名“玉水龍潭”、“象山靈泉”,初建於清乾隆年間(西元1737年),乾隆賜題“玉泉龍神”,因此而得名。 黑龍潭位於麗江古城東北角的象山西麓,象山語稱格姆居,距古城兩公里。公園內有近76萬平方米面積的湖面,形狀如一彎新月,湖中心有亭子,亭與湖岸另一側有一珍珠泉出水口。過去,黑龍潭的出水口為九眼洞,本意為九龍治水,九眼洞上面覆有一水樓,這座水樓是1985年修造下池時移到下池三孔出水口上面重修的。而九眼洞則改造成五孔的石拱橋,即玉帶橋。 龍潭水質清如翠玉,水冬暖夏涼,養人肌膚,每逢嚴冬零下天氣,滿潭飄浮著白霧似的水蒸氣,使人渾身透著一股春天的暖酥氣流。據說喝飲龍潭出水源的泉水,可理療胃病和氣管炎症。 在大門的正面高懸“玉泉公園”四個字其筆法蒼勁有力,氣韻非凡,為著名畫家吳作人先生所書。門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雄壯的石獅子,為蹲踞狀,顯得威武雄健。進入公園門,沿左側五彩石鋪就的小道緩緩行進,約數百米一外,便可看到一座長10余米的廊橋,即為“鎖翠橋”。橋下有三個小瀑布,翠液飛迸,所以取名“鎖翠”。站在“鎖翠橋”上躺北望去,遠處銀雕玉塑的玉龍雪山懸浮在一片白雲之上。近處泉水清澈,玉泉如一面碩大的明鏡,藍天、白雲、雪峰、古樹,全都倒映在其中,景色迷人。公園內建有龍神祠、得月樓、五鳳樓、解脫林、一文亭、五孔橋等一批古樸典雅的建築,這些古建築,造型內雅古樸,雕刻和繪畫技法高超,美不勝收。
|